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二篇】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
=705。
=。
答:每小时需要行驶千米.
4.变式练习。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对正、反比例意义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加深了正、反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从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感到正、反比例关系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三篇】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算技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一、复习引入。
1、口算:3+2=2+7=6—3=9—4=。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4个十是(),9个十是().。
师:智慧老人发现没有难倒你们,他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继续演示课件“智慧老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加法。
(1)师:谁来读一读这道题?(板书:20+10=)。
学生摆小棒算结果,并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全班汇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教学例1的减法。
板书:30—10=。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
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怎样列式?(60—2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3、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40+30=20+60=70—50=。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0—30=40+10=80—70=。
3.40+7=30+60=9+50=。
25—5=90—30=68—8=。
20+80=6+70=100—5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结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篇】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六篇】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七篇】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八篇】
使学生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学会求两个数的饿最大公约数的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和互质数,举出一组互质数。
2、写出36的约数,60的约数,36和60的公约数,36和60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2、教学例3。
观察、比较、议论:
(1)36和60的公有约数是几,全部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的积是多少?
(2)36和60的公有质因数与他们最大公约数12的质因数相比,有什么发现?
(3)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议论。
3、巩固练习。
4、试一试求下面两题的最大公约数。
5、教学例4。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探求观察思考。
观察上面三组数和他们各自的最大公约数,发现什?
6、教学例5。
(1)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3)教师学生共同。
(4)练一练。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几点我做的不好:
1、没有让学生真正懂得为什么两个数全部共有质因数连乘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知识照搬照抄。缺乏灵活性。
2、对于有特点的两组数:互质数和约数关系时的教学缺乏举例,与学生的自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