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样例(精选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样例(精选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一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二分之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纸片、长方形纸条(2个)。
2.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只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有1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每人分多少?
生:一半。
师:咱们也不能1除以2等于一半吧?以前的数不能表示我们要表达的数,怎么办?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那,这一半到底用哪个分数宝宝来表示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理解1/2。
1、认识1/2。
(1)、创造表示一半的数1/2。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学生有的画、有的写)。
搜集有代表的作品展示。
现在,我们请小发明家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的创作,跟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画了一半圆,来表示二分之一。
生2:画了一半苹果表示二分之一。
生3:……。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其实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在数学上通常用这个数来表示二分之一。
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分之。(红色部分板书),引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新朋友,他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数有三部分组成。
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是数的一种。它是由上、中、下3部分组成的。
猜一猜:中间这条线叫什么?
生思考。
老师先手指着板书的分数,然后指着分数线加以提示,引导学生猜出“分数线”
师:手指分母,老师给它取名叫“分母”,猜一猜上面的“1”叫什么?
生:分父。
师:“还有吗?
生:分子。
师:真厉害,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你知道它们表示的意义吗?(师生利用刚才的分苹果,探讨分数各部分表示意义)。
(3)、师举起圆形图片。这边圆形的1/2,你能找到它的另外一个1/2吗?
2、理解1/2。
同学们很快从月饼身上找到了1/2,你能从上名找到这个桃子的1/2吗?(课件展示)。
西瓜的呢?……。
数学之美在于简洁,一个小小的1/2藏在这么多地方。现在,它藏在了同学们手中的长方形纸片上。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折一折,找到1/2吗?看谁找得即对又快!
大部分同学找出来了,咱们是独自欣赏,还是和大家一块分享?谁先来?注意说清楚:把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谁的()。你对折是为了什么?用上今天我们强调的一个词也就是?(平均分)——对,不管你是怎样折,想得到1/2,必须保证把它平均分成?(2份)。
汇报交流展示。
(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不管是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等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物体,一个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都是物体的1/2。
3、小测验:挑战1/2。
既然大家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让我来看看你对这位新朋友的了解程度怎么样。(课件出示)。
(1)、辩论。
(2)、用点头或摇头的方式告诉老师能还是不能。
(二)认识理解1/4。
(课件上),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这个涂颜色的部分不能用1/2来表示?(课件下一页)。
(老规矩:做好了,我就知道你找到了)。
谁能从我的图形中分别找到他们的1/4(分别找两个学生找出圆形、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数学思维真是太棒了,现在我有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创造一个新的分数。
三、拓展应用:
(三)认识理解3/8及其他分数。
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它的(1/8),那么图上三份就是这个图形的——3/8。
孩子们,像1/2,1/4,3/8这些都是分数。现在到了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你可以创造自己拥有的分数了。
四、达标测评:
(1)、老师拿出了纸包里所有粉笔的1/5,猜猜老师纸包里藏着几只粉笔?
(2)、老师的课本里站着一位好朋友,它露出了身体的1/2,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五、结束语:
板书设计: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像1/2,1/4,1/6,1/8,1/6,3/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同时将孩子们创造的分数贴在相应的位置)。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二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一、准备
二、诱发
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三篇】
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四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
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的去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让同学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幻灯出示问题:
(1)把8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把4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3)把2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前三个问题学生们会对答入流,那么这是会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分数,出示第四个问题。
(4)把1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反馈:(1)、(2)(3)题直接口答结果,并说说问题特点。教师板书。
要点:平均分。
3.请同学讨论一下你能否用整数来表示第(4)题的结果?学生汇报……。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2.出示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弄清了“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分数。
4.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松手来折出分数,并且正确掌握分数形成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五篇】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师:那接下去是多少呢?
生:一块。
师:再接下去呢?
生:半块。
师:你能用手中的圆形折出半块来吗?
生折出后。
师:怎么表示这半块饼?
生1:可以用“半块饼”表示。
生2:可以说“一块饼的一半”。
生3:可以画出半块饼“d”。
生4:可以用表示。
……。
片断二。
在学生认识了和这两个分数之后,师出示题目:你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吗?
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
生1:可以折成。
生2:可以折成。
师:你还能用手中的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吗?
生动手操作后反馈。
生1:我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2:我也是用正方形纸表示出。
生3:我用图形表示出。
生4: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生5:我用长方形纸表示。
……。
片断三。
在巩固练习阶段,在进行了基本练习之后出示了一道提高的练习。
在下图中?处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课件演示,逐步出现,逐步练习)。
师:(课件先在1处出现问号),谁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出示第2处问号),谁又能很快说出它是原图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谁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
生:
师:(课件闪烁演示!)你还能说出问号处是的几分之一呢?
生:
师:(课件演示出示第3处问号)你能仿照2处问号说出你的想法吗?
生1:它是原图的。
生2:它是小的。
生3:它是的。
生4:它是的。
[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来自
二、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六篇】
9月29日,县教研室在求实学校举办了《20xx年新蔡县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上午黄琼老师和田志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三)》,以及专家讲评。下午侯主任为我们解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两位年轻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带给了我一些新的信息和思考。他们有思想,有潜质,教学风格多姿多彩。可以说,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学盛宴。就算有不完美的地方也很正常,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寻觅到我们自己教学的影子,从而更可以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让我们明白教师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而且可以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来自涧头中心校的黄琼老师,新课引入非常巧妙,通过淘气和妈妈的手掌画,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教具、桌面、书面等具体事物让学生自己看,摸一摸,体会一下生活中的数学面积。通过这种方法去探索、体会学习。既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又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这样做,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动起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来自郑州惠济区小学的田志豪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他的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课前研究,还是课上讨论,都是学生在学习、在互动、在获得和在发现。老师让学生小组活动,检查、交流、分享、发现,在互动过程中分享同桌的智慧。接着在全班交流,看似学生自主完成,其实都是在老师不断引导性提问中进行的讨论,田老师完全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去交流,在交流中得到统一认识,获得结论,并且巩固认识。通过观赏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可以使自己开拓眼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研与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以下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案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按教学过程上课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过程。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答,不予理睬,只按教学过程走,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三、变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激情快乐的数学课堂。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七篇】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八篇】
1、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理解、掌握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什么是周长?
3.面积和周长是两个有着根本区别的数学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容易混淆,为了使大家正确区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们今天就来对面积和周长进行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它的周长和面积,并用手摸一摸.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周长和面积.
2.学生分组活动,然后汇报自己的方法.
(1)用线测量出周长,用面积单位测量出面积.
(2)用尺子测量出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
3.例1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教师:现在已经知道了长和宽的数据,请完成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学生分组讨论.
提纲:
(1)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意义。
计算方法。
计量单位。
相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分别指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2.计算饭店招牌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米)。
3.填表.
图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分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新的收获?周长和面积有哪些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要给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铺地板革,要买多少地板革才能铺满地面?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