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一篇】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四、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能简单地说出原因。

2、学会列举记录简单事件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4、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5、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六、单元评价要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

例1。

例2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1。

例3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

4.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1。

例4。

例51.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2.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3.培养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能力。1。

单元测试及情况反馈1。

合计4。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二篇】

第9页例5以及练习。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能熟练八个方向的联系。

多媒体。

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

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

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

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

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

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

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简单的路线。

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2、第10页第2题:

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

说说今天的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作业:课堂作业本

板书:认识简单的路线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三篇】

9月29日上午,参加了张丽雪名教师工作室组织的“研行新课标,践行新课堂”的主题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上,邓国强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学习新课标践行新方法”的新课标培训讲座。邓老师从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进行知识结构化整合、开展大单元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新课标和新课堂的解读。

新课标的目标导向,从原来的知识导向(双机双能)到能力导向(四基四能)、再到现在的素养导向(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邓老师指出,要指定凸显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目标需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分活动进行撰写;并且目标是有针对性、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邓老师通过举出教材中的案例来指导我们如何制定好目标,十分清晰和细致。只有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整体课堂才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基调,才能扎实有限落实目标达到数学核心素养。

邓老师举出的例子有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一课,正值我刚教完这个内容,邓老师罗列出来的教学目标十分清晰。第一点是通过活动一,经历获取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发展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点是通过活动二,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和两种意识。明确表示了通过何种活动,什么方式,发展什么能力和意识,最终的指向是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目标,能使我们在课堂更加清晰各类活动开展的目标,最终指向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简明扼要。

《标准(20xx年版)》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并将核心素养的目标贯穿于“四基”“四能”“情感”三个方面,构成三位一体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不再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描述,也不再以三维目标来表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统领的课程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体,防止教师在实施时把目标割裂对待。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活动的开展,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切的教学方式。“量感”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素养,以前很多时候讲的是“数感”,但是较少提及到“量感”。新课标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孔企平教授曾经对“量感”提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量感”是指学生关于量的比较、运算和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上学期我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有效的落实“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到底需要组织学生经历怎样的活动过程去体会量感?我进行过深思。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和分析,并且结合教师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通过让学生对比用不同“工具”测量数学的面积,体会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不同平面的大小,体会每种面积单位出现的.必要性;通过动手“做单位面积”,在实际操作和测量中对比面积单位的大小,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等等。有了充分的各种对比感知,才能使得“量感”在学生心中深根发芽。

《标准(20xx年版)》多次提及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总体上要求教学方式要从应试导向转向素养导向。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出发,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标准(20xx年版)》到《标准(20xx年版)》,十年的探寻,总页数从132页增加到182页,我想不仅仅只是页数的增多,其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细化和提升,《标准(20xx年版)》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去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不断思考和践行,在新课标中探寻教育教学的实质,在新课堂中落实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四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3~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图,每组都有醒目的标记。

讲台。

第一组第四组第六组。

第二组第五组第七组。

第三组第八组。

一、引入。

通过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四面”的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在教室的四个墙面分别贴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出示例1图,其中超市、体育场、人民桥和公园图片暂不出现。要求学生说出怎样在地图或者平面图上表示这四个方向,然后要求说出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对“四面八方”这个成语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课。(板书:认识方向)。

二、展开。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提问:在学校的这一面有一个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小组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

(2)指出:通常,我们把东面和北面的中间称做东北,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

(3)提问:这里有一个公园,这里是体育场,这里还有一座人民桥,它们又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呢?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

2.归纳小结。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我们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很快记住图上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很快记住今天学习的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想怎样记。

学生汇报记忆方法。

三、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中指南针的图)。

提出要求:这是一个指南针,红色箭头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写完整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得快,再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完之后汇报结果。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1)谈话:小动物在体育场参加运动会后要回家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

(2)播放题中四个小动物所说的话,并在图中呈现相应的文字。

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连线。

(3)出示正确答案,反馈、订正。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实景照片)。

说明:青山乡是一个美丽的水果之乡,在水库周围一共种植了8种水果。

(出示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依次排列在一边)。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许多游客来游览水果之乡。你愿意为来游览的游客制作一张水果种植的示意图吗?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小组在活动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应该摆放的位置,然后把图片贴上去。

说明:桃园在水库的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梨园在水库的东北面;水库的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

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制作平面图。完成后进行展示。

四、应用。

1.游戏。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两手同时向中间拍一下,这时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找到西南、东南和东北这三个方向。

学生讨论汇报。

启发思考:都是和第五组比,为什么每个组说的都不一样呢?

自由活动: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组和其他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贴的方向,想想说对了没有。

2.制作方向板。

谈话:找到了一个方向,怎样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个方向呢?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教师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写出八个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对着北面,指一指,东北在哪里?东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师说,让学生指方向)。

3.小结。

布置课外活动:现在我们许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阳台和朝南的窗户。回家在你的房间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厅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几个方向各有什么。明天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4.跳棋游戏。

说明: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动棋子,玩一次后,甲乙双方交换角色。组长做裁判,每次移动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学生自由活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这四个方向,对“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在电视里、报纸上经常看到、听到开发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张中国地图,看看我国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国的东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约在上海的哪一个方向,上海大约在北京的哪一个方向。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五篇】

苏教版第5册第49页-52页的内容。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

课件、钟面和两圈时间。

1、两个6时:同学们会看钟表了,下面这个钟面表示几时?

(6时)。这时你一般在干什么?怎么会有的同学在吃晚饭,而有的同学才刚起床?(因为一个是早上6时,一个是晚上6时),看来一天中有两个6时。

2、两个7时:现在钟面上是几时?同上。

说明一天中有两个7时。

3、发散与设疑。

一天中还有2个几时呢?

也就是说一天中钟面上所有的时刻都会出现2次,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回忆完整的一天。

1、你们知道1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比如今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们的1天是从夜里12时开始的,夜里12时既是昨天的结束,又是今天的开始,1天就从这里开始了。

2、时针转第一圈。

(课件出示钟,时针指向12时),这就是夜里12时,这时我们正在睡觉,时间慢慢过去,我们要起床上学,上午上完了三节课,要吃午饭了,这时就到了什么时候?(中午12时)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走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时?(12个小时),这时,一天结束了吗?(没有)对呀,太阳正挂在头顶上,才过去了一天中的一半。

3、时针转第二圈。

4、解疑。

(1)、完整叙述24小时与2圈。

(2)、呼应。

刚上课时同学们都认为钟面上所有的时刻会出现2次,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吗?(一天共有24个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转2圈,第一圈从数字12-12,第2圈又从数字12-12,就出现了两圈一模一样的时间)。

1、设疑。

2、学生分组讨论。

3、交流:你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1:可以给它们增加一些时间名词,如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师:这样行吗?我们以这个6时为例说说看。

生2:也可以把下午1时-12时改成12时-24时。

师:(黑板上出示钟面)下午1时改写成13时,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时针在钟面上转了一圈又一个小时,所以是13时。

晚上7时呢?你是怎么想的?(依次数数)。

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生:只要在一圈12时上再加上7就可以了。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六篇】

认真研读20xx版新课标是每个老师都要做的重要事情,对于还是新教师的我,如何读熟读透新课标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在我处于迷茫的时候,很荣幸有机会能参加关于20xx版新课标研读的讲座,通过这个讲座,我获益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来谈谈我的收获吧。

从讲座中,我对新课标提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与如何认识和实践结构化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培训专家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立德树人这个词从被提出到落实的过程;其次,从社会大层面分析了提出这个根本任务的原因;最后,在教学方面给了我们有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相关建议。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在数学课上,发展学生理性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使学生获得优秀数学文化的感受是实现根本目标的有效途径。

结合培训专家给我们分享的这个讲座,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并综合其他老师的讲座,我对新课标也有另一番认识。回看这些年出版的新课标,从核心素养导向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双基双能目标发展到四基四能目标再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并存的目标,体现了社会对教师教育学生的重点从最开始注重知识的掌握过渡到注重能力的培养再过渡到数学素养的培养上,也更好地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与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与寄托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也会越来越健全。因此,固化在我们脑袋里的旧一套教学方法也要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以前的我研读新课标最多就是知道数学的三会分别是什么,但是却不知道原来“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想象和创新意识的,也不知道“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更不知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看着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隐藏着新课标提出的所有核心素养。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我了解到了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随便写写应付检查就可以的,而是要落到实处、与后面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及格的。数学教学目标的攥写是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有机整合“四基”、“四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要分活动进行填写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控性、可达性。回想自己以前所写的教学目标,还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好好根据以上要求思考并重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意外的收获。通过此次粗浅的学习,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要在课堂上找到立德树人的影子,努力把这个根本任务渗透到数学课堂上。首先,我要端正自己教书育人的态度,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其次,要有百年树人的耐心与恒心;再次,我要多关注国家的时政,学会在数学上利用合适的时政引入课堂,让学生不仅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认同感;最后,我要备好每一节数学课,切实在数学课堂中贯穿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我自知现在的自己实力还不强,在教学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也深信自己因为还年轻会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创造性,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初心,多学习多实践,争取能够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七篇】

简单的组合(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者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小组讨论完成。

(三)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新课标教案【第八篇】

1、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初步学习数字编码的简单办法。

教学过程

揭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同桌相互说说,然后得出:每个信封上都有两个邮政编码。

教师:信封左上角那排数字代表什么?(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教师:那么右下角那排数字代表什么呢?(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课件出示邮政人员介绍邮政编码作用的信息。

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件邮递的速度。

3、教师: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么样编排的吗?

(1)师生共同学习教材第77页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邮政编码是如何编排的,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适时解答。

4、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

(1)课件出示一张身份证,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可能说出: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学生自学教材第77页关于身份证号码的内容。

教师: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指名学生说说。

5、数字编码——学号。

教师: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1)请你讨论一下学号中应该包括哪些信息?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说出: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2)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3)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4)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号的编排方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含义。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么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编码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9 2213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