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吨的认识教案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吨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 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 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体重。
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
学生自由估计。
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
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引入“吨”。
(1)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
学生估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
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
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
1.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们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这样的40袋就是1吨。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来搬这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
[评析:感受和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教师先让学生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
提问:我们班有33个同学,全班同学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计算。
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
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观察并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页第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
三、实际运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我们在统计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经常用吨作单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
——摘自盐城市商会网站
[评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学生练习后,组织全班交流。
3.谈话:下面是小明同学前些日子写的1篇数学日记,请你读一读。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2吨莴苣,3千克鸡蛋,20克的苹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学生自由读上面的一段话,在小组里交流日记中用错的质量单位,并改正过来。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小明还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指出:我们应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评析:最后的改错练习,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出现,不仅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会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还渗透了数学意识的培养。]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把你的收获写到今天的数学日记中吗?
学生写完后交流。
2.出示: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评析:全课总结另辟蹊径。让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既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也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包装袋上的标识,再掂一掂感觉有多重。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经历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过程,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新课堂第1题,说一说它们的质量。
2.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3)一个西瓜重30克。()
(4)一包话梅重80克。()
3.新课堂第2题,你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吗?
引导学生学会从称上和包装上读出质量,让学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题盘中称的是2个鸡蛋共200克,问题是一个鸡蛋的质量是多少克?
4.资料拓展--你知道吗?(播放音频,同时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小学生一天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它们之间有什么的关系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继续研究,这节课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
一个花生米估一估
称一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法指导。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体验的学习过程,重视彰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学生们对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买的食品、以及数学书、铅笔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用天平称物品的质量,并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质量单位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吨的认识3课时的思路设计的,为使课堂更加开放生成,教学时也可以全部放给学生,实行更开放的数学课堂。
3、需破解的问题。
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值得继续探讨。
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第77页吨的认识、“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直到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那些呢?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质量单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吨的认识
(1)平时当重量比较小时我们用克和千克作单位,但是当重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说装货物的集装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就非常的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新的质量单位,你能创造出一个新的质量单位来吗?
(2)你很聪明创造出的这个质量单位和科学家创造出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它和克、千克一样是常用的质量单位。
(板书:吨)
(3)你能说一说,在你平常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东西的质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4)建立1吨的概念
出示袋子图。
逐一出示袋子图,说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个就让学生100千克、千克、300千克。.。.。.地数,满10张。
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告诉学生: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标出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5)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空。
(6)教学“试一试”
出示: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引导: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所以3吨等于3000千克。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学过的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第2题先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说出怎么想的。
三、组织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先分别看每个框里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再连起来说一说。(2头牛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
2、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吨,知道计量较重的或者较大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千克,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把吨和千克进行换算,换算时只要想几吨是几个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里有几个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3、4题。
上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编4篇
下一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