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数学教案(优质7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否让他们更爱数学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初中趣味数学教案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

三角板、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

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

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等于

(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

180°+180°=360°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

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2内角和。

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

(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个多边形是多少边形?

(3)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多少?那么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

通过学生动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边形的内角和,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

三、点例透析

运用新知例题: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

四、应用训练强化理解

第83页练习1和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五、知识回放

课堂小结提问方式: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

六、作业练习

1、书面作业:

2、课外练习: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解得x1=4,x2=13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据题意,6x(x+5)=750,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x2=—14(不合题意,舍去)

当x=9时,x+17=26,x+12=21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4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2.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概念思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x2+y=0②y=2x+

4③2x+1=2x ④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 )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已知方程3x+2y=10,(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负2,0时,所对应的y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大显身手:

课内练习第2题

梳理知识,课堂升华

本节课你有收获吗?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感想吗?

作业布置

必做题:书本作业题1、2、3、4。

选做题:书本作业题5、6。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平面几何概念(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及其性质;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几何元素视频(如建筑外观、艺术设计、运动轨迹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几何形状和规律。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几何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20分钟)

活动一:几何拼图游戏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包含不同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的纸质拼图材料。

2.任务说明:要求各小组利用手中图形,尽可能多地创造出新的几何形状(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矩形等),并尝试寻找这些形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并解释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讲解几何形状的定义、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测量挑战赛

1.布置任务:提供一些生活物品(如书本、笔盒、篮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宽高、周长、面积、体积等几何属性,并记录数据。

2.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利用三角形相似性原理间接测量难以直接触及的'高度,或通过圆的周长公式推算篮球的直径等。

3.结果展示与讨论: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比较不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教师点评并强调几何知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巩固与拓展(10分钟)

趣味习题: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趣味几何题目,如“如何用最少的篱笆围出一个面积最大的菜园?”“如何在操场上画出一个最大的圆?”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教师巡堂指导,最后集体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回顾: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几何概念、性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几何之美,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探究数学的趣味与价值。

课后作业

1.生活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记录至少3个在生活中发现的几何现象,并简要描述其几何特征及应用。

2.创意设计:利用所学几何知识,设计一款包含多种几何形状的生活用品(如书架、挂饰等),绘制设计草图,并简述设计思路。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几何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列表、描点、连线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的性质

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两支,给画图带来了复杂性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可以从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开始: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函数图象的直观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转而导人关注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2、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反比例函数y?

由于反比例函数y?

要分几个层次来探求:

(1)可以先估计——例如:位置(图象所在象限、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趋势(上升、下降等);

(2)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

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

连线:怎样连线?——可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复习用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和探寻用更简单的方法——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应用因式分解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

(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

(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

20 3975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