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案1
课题与教材
课题:《逍遥游》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四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发现重点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并且能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工具书独立通读全文,基本疏通文意。
二、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的语感,体会本文想象奇特,设譬取喻,说理透彻的特点,通过初步鉴赏,领略《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三、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智慧,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辨证地看待庄子“绝对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分析和准备
一、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一、二
2、难点:目标三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的“聚焦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获得并丰富对“逍遥游”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欲望,使他们相互切磋,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领悟。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诵读感知——经典心得——交流拓展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一、 问题情境,激趣导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篇文言文《逍遥游》,作者庄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媒体显示庄子画像)。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处士横议,他们试图在乱世建立不朽的功业,百家争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治国的方略。但是,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最为特别,他拒绝权势媒聘将时世冷眼看穿。讲“曳尾涂中”(楚威王拜相)的故事。那么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拒绝诱惑的内力?他到底追求怎样的精神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一同感悟庄子的大智慧。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一)对照注释默读全文(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时间:5分钟)
PPT提示读音: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蟪(huì) 蜩(tiáo)
(二)学生朗读《逍遥游》(要求:读准字音、合理断句;时间:3分钟)
(三)评点(时间:3-5分钟)
(四)老师或学生范读(要求:勾画不解不解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中的道理;时间:3分钟),体会谁读得更有情味?
(五)讨论交流(要求:疏通文意、提出疑问;解决疑问;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间:5分钟)
(六)课堂练习:媒体显示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句式
附: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1)怒而飞(怒:奋发)(2)志怪者也(志:记载)(3)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4)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5)之九万里(之:到……去)(6)之二虫(之:这)(7)众人匹之(匹:相比)(8)彼且奚适(奚:哪里)
(9)是鸟也(是:这) (10)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11)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12)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13)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14)适百里(适:往) (15)以久特闻(特:独)(16)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17)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5、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8、自由朗读(要求:适心任性;各具姿态;各发其声)
三、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1段。
2、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为: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译为: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去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译作: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5)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译为: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译为: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7)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开始南飞)
(8)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译为:怎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
(9)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译为: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10)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译为:它将要凭借什么呢?)
第二课时:理清思路,初步赏析
一、检查背诵,集体朗读
二、问题/任务:
(一)“逍遥游”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庄子所认为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一种境界呢?什么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说出关键词;时间:2分钟)
明确:庄子所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忘记自我的“至人”、舍弃功利的“神人”、不求名声的“圣人”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教师解读:“天地之正”就是“天地之真”、“天地的本质”或者说是“自然万物的活动规律”,——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概念“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意思是“顺应自然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就能够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就是无所凭借的“逍遥游”(举例:庖丁解牛;不龟之药)。
“有所待”———————————“无所待”
(不自由) (逍遥游:真正的自由)
(二)那么,庄子认为世间万物、社会众人的一般情形是怎样的呢?是“无所待”的“逍遥游”呢,还是“有所待”的“不自由”呢?请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第1段。
子级问题:
1、在这一段中,庄子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他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明确:作者认为鲲鱼击水、大鹏飞天,需要凭借“千里水”“六月息”;“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生物之以息相吹”。于是,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自然万物大到“鲲”、“鹏”小到“野马”“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不自由。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先以“积水负舟”“杯水负芥”,设譬取喻,——这是以水比风、水,以舟比鲲、鹏,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论证了鲲鹏万里必有所待的道理。之后,顺势宕开一笔作者写“蜩与学鸠”嘲笑必须凭借风、水才能南飞的鲲鹏,旨在表明身轻翼小、不能高飞远行的蜩与学鸠,不知道自己也“有所待”、不自由,却自以为逍遥自由。最后作者以“行路备粮”来设譬取喻,指出旅行有远近,所以备粮有多寡,从而进一步表明飞行有高低是因为所凭借的风力有大小。因此,作者以“之二虫又何如”的感慨作结,明确指出:世间万物虽各适其性,但均“有所待”,只是小大有别,所待不同罢了。
2、在提出观点和阐释观点之间插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一句有和用意?
3、你觉得《逍遥游》同以往学过的议论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明确:作者对“鲲鹏”形象的描写表现出庄子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壮阔的意境,表现出庄子胸襟博大轻藐一切的气势和对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善于通过创作寓言描绘形象(“鲲鹏”“蜩与学鸠”)来说理,使道理寓于形象之中,呈现出形象鲜明、构思奇幻、语言恣肆的特点,本无意于说教,却处处以启迪,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善用对比(“鲲鹏” 与“野马”“尘埃”)来说理,善于从生活常识中设譬取喻,使说理生动透彻。
(二)读第2段思考:庄子认为自然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世间万物虽各适其性,只是小大有别,所待不同罢了。那么,小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子级问题:
1、作者为了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举了哪些例子?“不及”有什么含义?
明确:“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
2、第2段引“汤之问棘”之典,举“斥安鸟笑鹏”之例是否与第1段的内容重复?“笑”透露出了“斥安鸟”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论证上,与第1段的内容相照应,是对上文的归纳、补充和印证,进一步阐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而且通过对比庄子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斥安鸟笑鹏”的“笑”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第1段表明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所待”,“斥安鸟笑鹏”表明由于斥安鸟不能够认识“小大之辩”,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有也“有所待”,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3、“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以小及大”的认识和行为持什么态度?
明确:在庄子看来,自然万物,无论“鲲鹏”、 “斥鴳”,“野马”“尘埃”、“蜩与学鸠”,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而且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也就是说:“小不及大”;如果要人为地“以小及大”,这是非常可悲的。可见他主张“顺其自然”,反对“不可为而强为”。
小
板书学生的见解:
不
“有所待”———— 及 (可悲)
(自然万物) 及
大
(三)任务:自然界的万物的活动时都“有所待”,那么,人类在社会中的活动如何呢?带这这一问题默读第3段。
问题:1、第3段庄子把话题由自然界引申到人世间,那么,社会中众人的活动与自然界里万物的活动是否一样都“有所待”、不自由呢?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知、行、德、而”四种人、宋荣子与列子都“有所待”(注意“故夫”一词的承接;“其自视也”的“自视”和“宋荣子犹然笑之”的“笑” 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句话表明列子虽然能够做到无功、无名,但是他“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的行为“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也就是说在庄子看来,列子也只是获得了形体上的自由,形体上的自由是有所凭借的,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从而进一步阐明:自然万物,社会众人,情理同一,虽然各适其性而均“有所待”,不能自由,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
2、你认为这里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
(自然万物) 不
“有所待”———— 及 (认识—人为—可悲)
(人类社会) 及
大
(四)在庄子看来,“有所待”,就“不自由”,因此,“无所待”才能“逍遥游”。“无所待”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境界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逍遥游”是一种无所凭借的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无所待”,指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具体地说就是忘记物我的分别、抛弃功利的束缚、远离名声的困扰,这样才能够优游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三、作业(领悟拓展,交流讨论):
1、从你读到的大家名篇看,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对他们有过怎样的影响?对你的现实人生有何启示?
2、从文学的视角看,《逍遥游》同以往学过的先秦诸子的议论文相比在写法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3、你认为庄子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与“无己”“无功”“无名”分别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将你的观点或感悟整理成1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和同学交流。
教后手记
一、导入从构筑精神、反观自我的层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快乐地置身于作品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整个教学过程,力图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在反复的阅读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地完整地充分地体味、感受文本。在整个阅读过程,努力作到以“悦读”始,以“诵读”兴,以“多读”成,并且把读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方法不断的变化的一次次阅读过程中,一回回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使他们从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感和成就感。我想,坚持下去,将会使学生亲近文字,乐于表达。此外,教师还应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学生有个性、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问题”,并进一步以问题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
三、没有足够的实践活动,是谈不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活动中,我把问题作为课堂的纽带。但是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教学中提问过多、过细、过浅就会走回到“满堂问,满堂乱”的尴尬境地。所以,为了既不影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又不缺失教师在阅读对话中的组织和引导功能,教师应该从众多问题中提出一、两个“主问题”(或称一级问题)它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并且能够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品析,从而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实际,在学生无力解决或学生的认知与原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不相吻合时,教师还应围绕“主问题”设计“子问题”(或称二级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群”称为“结构化问题”。这些“主问题”必须具有思维上的发散性、结构上的逻辑性、过程上的牵引性,当学生遇到思维困难或无思路时,教师也要淡化“讲解”意识,而要强化问题意识,及时从课堂中随机发现问题(学生的困惑),提出既关照学情又关照学生课堂反映的二级问题,再次激励、支持、帮助学生继续促进其思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付出思维辛劳,体验研究和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主动构建知识。
四、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有信心或逐渐恢复自信心,一般不问后即答,而要在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认识并写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再作交流。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养成学生科学谨严的精神。
五、《庄子》的叙述风格和说理逻辑,都给人以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读者也就无须从通常的“文章作法”这一角度解读文本,我们又都有这样的阅读审美体验:领略了《逍遥游》主旨(不管对这一主旨作何理解)之后,又会恍然大悟。因此,本文的阅读,更要求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充分尊重和诊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然后去导“碰撞”,使学生在相互切磋中相互启发、相互鉴借,不断丰富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事实上学生的许多感悟是教师所想不到的,有些见解甚至是值得教师学习的,因为语文问题与创造性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语文问题答案的丰富多彩,给它的解决带来了极大的创造性,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先入为主,一定要充分尊重和诊视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让不同的思维类型的个体、认知结构处于不同水平的个体,个性都得到表现和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全力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创设以平等、民主、和谐为核心的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l 理解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观察、动手操作的兴趣。
l 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做到正确、快速,不挤撞。
l 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猫胸卡(蓝色、黄色)小鱼卡片(大小、颜色不同)盘子四只(大小、颜色不同)塑料圈(一大一小)
活动环节:
一、扮演角色:
1、小朋友,你们看,我是谁呀?对了,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来做我的孩子,好吗?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就赶紧找个地方坐下来。
二、找宝宝
1、恩,你们都变成我的宝宝了。让我瞧一瞧,你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啊?还有谁也是小蓝猫呢?
2、妈妈来找宝宝了:小猫咪,小猫咪,你在哪里?小猫们听到了,就大声的回答:妙妙妙,妙妙妙,我在这里!
3、妈妈念儿歌:
小黄猫,小黄猫,你在哪里?小蓝猫,小蓝猫,你在哪里?
猫哥哥,猫弟弟,你在哪里?猫姐姐,猫妹妹,你在哪里?
二、小猫捉鱼:
1、我的宝宝真能干,妈妈带你们去草地上玩,我们一个跟着一个爬,一边爬一边听妈妈念儿歌:“小猫小猫爬呀爬,跟着妈妈一起爬,你不推、我不挤,爬到草地上。”
2、到了到了,妈妈带你们去看鱼。看鱼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哦。(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哇,好多鱼啊!都有什么颜色啊?还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小结)
3、听猫妈妈的口令捉鱼。学习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念儿歌。
“小猫小猫去捉鱼,一只小猫捉一条,捉完小鱼快回家。”
三、小猫晒鱼:
1、找一样。妈妈抓了条红鱼,谁的鱼和妈妈的一样啊?举起来让妈妈看看!
2、拿着红鱼的坐这边,拿着绿鱼的坐这边。提示幼儿互相检查。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有的大,有的小)
3、妈妈准备了大圆圈和小圆圈,有什么用呢?——晒
鱼!大鱼晒在哪个圈里好呢?小圈里晒什么鱼呢?听妈妈念儿歌:
“小猫小猫去晒鱼,大鱼晒在大圈里,小鱼晒在小圈里。”并检查分类结果。
四、小猫运鱼:
1、鱼儿晒好了,大鱼香喷喷,小鱼香喷喷。妈妈要烧鱼汤给大家喝,请谁来帮忙?猫哥哥、猫弟弟,快到妈妈身边来。猫姐姐、猫妹妹,也到妈妈这儿来。
2、妈妈念儿歌:小猫小猫去收鱼,一只小猫拿一条,拿了鱼儿就回家。
3、鱼儿好香啊,我们用箩筐装起来吧!(出示四个箩筐)
妈妈也有一条鱼,放在那个筐里最合适?放在什么颜色的筐里?大筐还是小筐?(红鱼放在红筐里,大鱼放在大筐里)小猫来放鱼,妈妈逐个检查。
4、鱼儿装好了,我们一起抬到厨房里,烧鱼汤喝啰!(师生一起抬鱼离开)
美术教案3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有个姑娘真美丽,身穿一件花花衣,拍拍翅膀飞呀飞,百花丛中忙不停。”
1、揭开谜底。
2、说出除蝴蝶以外的一些昆虫,并讲一讲它们的样子。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照片,了解大自然中各种昆虫的外形特征。
2、和学生一起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了解昆虫。
3、讨论昆虫的特征。
特征:触角、翅膀。
4、看昆虫标本,比较昆虫翅膀上的图案。
5、揭示左右两边相同的图案叫对称图案。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选定自己喜爱的昆虫,并确定它的形状。
2、拿作业纸并将它对折,然后画出你喜爱昆虫身体一边的图案。
3、用剪刀沿外轮廓线剪下对称形。
4、进行涂色,保持左右两边相同,使其成为对称图案。
四、评价建议:
请我们的“昆虫朋友”一起在花丛中飞舞,互相看一看谁的翅膀上的图案最漂亮。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
1、作业表演。
2、观看昆虫生活资料的影碟。
3、说说昆虫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根据已制作过的昆虫图案,为它们添加环境。
2、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做立体的环境或画出来都可以。
3、可以小组合作,将不同的昆虫朋友放置在一个环境中。
4、让学生模仿昆虫飞行,并想象他它们交流的语言,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评价建议:
选画面完整或有立体环境的作业进行展示表演。
课后记
因为本课的题目是“我和昆虫”,所以光画昆虫是不行的。因此在分析完几种常见昆虫的特点后,我问:“谁能把它们画在黑板上?”待五位同学画完昆虫后,我便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边迅速的在他们的画面上添加上“我”,如:我拽着蜻蜓的尾巴飞上天,我和螳螂比拳法等等,同时简单的添加花草等背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原来‘我’和昆虫之间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呀!”我又顺势启发学生观察画面的主次、前后、遮挡等关系。经过这样的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在独立作画时画面充实完整,有情境。
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了解抽象画,感受抽象画。
2、能够运用点、线、面及色彩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
3、能够运用抽象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同学们对抽象绘画中线性造型要素的运用;音乐感受与美术表现。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线性造型要素,结合色彩语言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旋律。
学具准备:图画纸,色彩颜料,色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课认识了抽象画。你们想不想再尝试一下画一幅抽象画呢?引入课题——学画抽象画。
二、师生探讨、表现创新:
1、出示波洛克作画图片及简介波洛克: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后期的绘画是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因此也被称为“行动派绘画”。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此大师作品《秋的节奏》,同学们看到什么?(提问个别同学)
2、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型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3、大师作品欣赏:
(1)康丁斯基作品赏析,世界美术史上的第一幅抽象画作者是俄国的康定斯基(1910年),被誉为抽象表现艺术之父。
(2)蒙德里安作品赏析,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对比热抽象风格,体会秩序美。
(3)克利作品,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同学们尝试感受作品,畅所欲言)
三、艺术实践:
欣赏音乐听的音乐,感受旋律,渲染心情。用色彩创作抽象画,可以同桌两人合作。注意色调及点,线,面,色的巧妙运用
四、课堂小结:
选出优秀作品同学代表展示本组创意,给予同学们自评,互评的平台。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精编5篇
下一篇:小班教案:《打电话》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