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教案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课程教案实用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

3、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未完成的一些轴对称图形。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把你见到的美丽的图片收集起来。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图片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玩中学

1.看一看:

出示课本p22四幅图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说一说: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把这个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②上面那幅图案是轴对称的?

3.画一画: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未完成的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给出图形的对称图形。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画法,班内进行汇报。

(3)认真观察原有图案的。构图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2、设计图形

(1)在原有的图案的基础上继续画下去。

(2)把画好的图案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互相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在班内展示。

三、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说自己的收获。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

(1)做课本p23的“画一画”题。

2.巩固提高

完成23页“练一练”第1题。

将树叶平移或旋转,在格子纸上绘制你喜欢的图案。

五、拓展迁移

完成23页“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用“附页2”中图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设计一幅图案。在绘制之前,先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动手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

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周长意义的理解,了解与掌握获取图形周长信息的方法与技能技巧。

2.在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

①彩线4根、易拉罐4个;

②每人3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4根;

③每人12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④木质米尺1根;

⑤手帕一块。

教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边长1厘米、3厘米的正方形、易拉罐各一个;

③四个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以周长是多少为主题边动手摆玩学具,边思考学习。(板书:周长是多少)

二、实践探索

1.围一围量一量

①测量易拉罐的周长

这是一个易拉罐,这是它的底面,它的底面周长是多少呢?有什么办法知道它?请大家利用学具动手动脑想办法测出它。

这个易拉罐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电脑演示其它测量方法。

②测量蘑菇状泡沫板的周长

请各小组取出蘑菇状泡沫板,它的周长是多少呢?请小组合作,测出它的周长。

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到前面演示看一看。

利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能够测出一些图形的周长。(板书:围量)

③讨论P68“围一围”

屏显:主题图

20 1997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