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精编3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2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教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 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资料。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4.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语感情 色彩的不同。

①我们先看看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检查纠正。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的感情 色彩。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

②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

③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第一、二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三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④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词语。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到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英勇跳崖)

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出示课件6

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记叙顺序,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2.请同学们课下再把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把课文再读上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上节内容,做好新课衔接

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2.谁能说一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学生说,教师总结)

3.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

1.师: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步步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

3.教师指名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4.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准备怎样去报仇?(齐读,读得雄壮有力。)

5.师:同学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这里,抡读“lūn”,而不读“lú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抡一个圈,抡动的是——(生:是对敌人的仇恨!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师:绷,是一个多音字,不读bēng,而读běng,表示“强忍,板着”的意思,我觉得更体现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和庄严。谁愿意再读读,可以加上动作读。(指名读)

6.师:男生们,壮士们,如果你们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作。)

师:女生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仇恨。听出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听出了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7.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么如此仇恨敌人呢?(生汇报1-2人,展示收集的资料。)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师生一起配乐读)

8.师小结:作者通过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读——

出示课件9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读成两个字,是哪两个字?(生:选择)

3.师:是啊,这不是一般的选择,而是生死抉择。面对生死抉择,班长马宝玉是怎么做的?谁再来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师:再看看这两条路。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么?(生答)师:你是在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着想。好一个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班长!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听了这一声“走”,其他战士怎么反应?(生:热血沸腾、紧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五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和班长想的一样,他们一样令人敬佩!)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10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5.师: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生: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

6.师: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生: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7.师小结: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毫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毫不畏惧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

1.师: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战士们渐渐走上绝顶,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打完了,他们能够御敌杀敌的武器,只有那磨盘大的石头。同学们,你们见过磨盘吗?磨盘是用那种很结实的石头做成,大约有这么大(比划),一块就有一百多斤重,一般人很难搬起来,可是,班长马宝玉却“猛地举起”,他为什么战士们的力气那么大?(生:因为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

出示课件1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2.师:把石头比喻成冰雹,这个比喻合适吗?你认为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力量大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

3.师: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4.师: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出示课件12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5.师小结:壮士们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同学们,这种勇敢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

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部分,即第6—9自然段。

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出示课件13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板书:胜利的喜悦)

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

(生:掩护了群众和主力)

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看出来的?(生:把枪砸烂了。)师: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敌人。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还从哪体会到了?

(生:从“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看出对日寇憎恨。)

(师板书:对日寇的憎恨)

师:从另一句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板书: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大家一起深情地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4.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

出示课件14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请大家起立:举起我们的手,向五位壮烈豪迈,勇于献身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

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

1.师: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师: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课后,同学们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英雄人物们的伟大形象。

20 1997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