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推荐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逍遥游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逍遥游教案【第一篇】
一、 游戏状态说
西方“游戏说”虽然始于康德,但是它真正的提出者则是席勒。席勒认为真正的游戏即审美游戏,他必须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必须是完全自由的。只有在审美游戏中艺术才产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活动,它是游戏冲动的产物。
“游”的精神却在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部分。孔子说“游于艺” ,孔子的“游”已经包含了自由的思想。然而,孔子的“游”侧重在对“技”掌握。“所谓游于艺的游,正是突出了这种掌握中的自由感。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作和其他的创造性感受是直接相关的,因为这种感觉就其实质说,即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自由审美感” 。由此可见,孔子的“游”虽有游戏之意,却是一种附属的行为,“游”的目的不在“游”而是一种实践中的“学习”。
真正开创了“游”的先河的是庄子, “游心于无穷”“游乎天地一气”“游无何有之乡”“游刃有余”等。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之“游”与席勒的游戏说非常相近。《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 现代儿童画创作状态分析
学生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经历,使得许多东西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技法、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现代儿童画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儿童画强调自己直观感受,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也有其自己的特点。
海德格尔认为“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现代儿童画更注重对于孩子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画画应该是不受强制的自由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自己想表现什么就画什么,画画与其他游戏一样,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从中得到安慰和满足。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在他们的眼里,红的就是红的,绿的就是绿的,蓝的就是蓝的,于是,儿童在色彩未经调合的情况下,大胆地使用对比色,用纯度较高的原色取得画面响亮的效果,形成粗犷、明快、朴实、天真稚拙的、热烈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风格,与它的造型特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蔡若虹曾指出艺术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单独依靠作者具有高深的技术修养,同时还需要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和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现代儿童画是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尽情地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美。这种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下发展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无一定答案,不墨守成规,也拘泥于传统方式,可以奇思异想,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材料也具有充分的自由性:纸巾筒、纸盒、一次性筷子、冷饮棒都变成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让幼儿在从现实生活到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思,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工材料五花八门,方法也多种多样,一块布、一张纸、一个盒子……都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随意创作,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会观察、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孩子们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头脑中充满了奇异的想象,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标新立异。创意思维的培养比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画家,但创意思维对孩子的终生都有益的。
创造力的培养不是凭空得到的,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作表象等各方面开发儿童的想象能力,在欢欢乐乐之中培养儿童的观察想象联想和想象力。
三、游戏状态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
1.每一个课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以便更好的完成学科任务。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状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明确的目的性才会掌握好游戏状态的度。这种“游戏”是有着目的性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的到启发,而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玩”,虚度时光,这中间同时需要学生积极的动手与动脑的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游戏状态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配合
儿童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绘画本身并无好坏,这只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一种手段。绘画是培养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儿童绘画在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方面与许多艺术大师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一致的,且儿童绘画本身就有其艺术性所在,所以想要发展这种艺术性,必须使儿童的绘画心理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引导,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克服造型的概念化,启发联想、鼓励独创。教师要摆脱习惯性的教学程式,尽量少做或不做示范,必须努力创造各种愉快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进行启发式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
小结:现代儿童画不拘常规,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性。对于美术创作而言创意思维的培养比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美术的教学本来就以其灵动活波而引人入胜,相对来说它比别的专业更加具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和启发。长期的紧张压抑,导致了放松的艰难和游戏感丧失。况且联想与创造虽是人性的本能,可是后天的有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回到生命的原初,以轻松的心态,在游戏之中,不断发现,不断繁衍,获得摆布形态控制画面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把握这种游戏状态的度,是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的动手与动脑的相结合,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实现创意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形态繁衍——图形创造能力训练。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逍遥游教案【第二篇】
《庄子》是南怀瑾先生的新书,此书虽是先生20多年前在台北十方书院的旧讲记,然而在近期整理出版,却不无深意。
南先生一直把儒家比作“粮店”,把佛家比作“百货店”,而将道家比作“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论语别裁》)。也许是因为南先生一向身体健康,无病无痛,所以,在他出版的著作中,关于道家的著述只占了一小部分,且篇幅都较精练。
这次20万言的《庄子》结集出版,在南氏“以述为作”的系列中有很重的分量。此书名曰“”,足见老人家的谦逊,表示这不过是“喃喃自语”而已,但又巧妙地嵌入了《庄子》的别名《南华经》。
南先生的话语风格是非常洒落飘逸的,用来阐释庄子最合适不过。全书以“生命存在与意识流注”的讨论贯穿始终,实在可以看作是先生给这个时代开出的一服良药。现代生活匆遽而喧嚣,人们的种种心理疾患因之变得愈发严重。庄子虽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之遥,但生活环境却和现代人不无相似――在“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的战国,社会结构剧烈转型,礼崩乐坏,尘世纷扰。庄子却宠辱偕忘,处变不惊,贫贱终生,不改快乐逍遥。“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恰似庄子的心灵写照。
《庄子》被金圣叹称为“第一才子书”,它如同七宝妙树的丛林,炫人眼目。庄子最喜欢在文字里捉迷藏,文风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方不可方可,方可方不可”;他极喜欢提出一连串问题,却很少给出明确答案,笔触稍纵即逝,思路轻灵跳跃,可谓满纸“荒唐言”,幻作“迷魂阵”。
有些讲解《庄子》的学者,只能从书中截取某些零碎材料,把《庄子》解读成了充满小寓言小故事的励志书。这也许会激起当代读者的一些共鸣,却也无法避免买椟还珠的遗憾――读者熟悉了讲故事的学者,错过的却是庄子本人。
南先生的《》,与坊间流行的此类通俗讲解不同,它把庄子飘逸潇洒的神髓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又围绕主题进行丰富的引证,于儒道禅之间作“逍遥游”,凸显出东方生命哲学的妙谛。
南先生的书之所以能使人感到明澈,一是因为南先生的讲述完全取材于《庄子》的“内7篇”,这7篇作品一般认为是庄子自作,理解了这一部分,就把握住了《庄子》全书的骨干。
二是因为南先生在讲解时确立了明确的纲领。南先生认为,《庄子》的内7篇是由“见道”(《逍遥游》)、“明理”(《齐物论》)、“内养”(《养生主》)、“入世”(《人间世》)、“用世”(《德充符》)、“超凡入圣”(《大宗师》)、“浑然一体” (《应帝王》)七个阶段组成的完整的修学次第。这并非南先生的独特发现,但以此为纲贯穿全书,却令读者如入桃源,豁然开朗。
三是因为南先生具有长期的禅修经验。他善于利用禅宗思想、心性儒学和中医气脉学来疏解庄子,从庄子中发掘出一套调整身心的方法。南先生认为,历代对于庄子的各种注解,只注重它无拘无束、逍遥解脱的一面,却忽视了“自己作主”,主宰生命的另一面。
南先生把佛教禅定、儒家养气、道家丹道熔于一炉,阐释《庄子》里的上古真人之境,心斋坐忘之道。经史子集,被南先生信手拈来,相互印证,议论风生,言无剩义,真可谓舌灿莲花,口含宝月。
可贵的是,南先生并不执著于特殊的灵修体验,却一再强调打坐修证是要回复到朴实无华的境界。
在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上胜过南先生的当代学者不乏其人,专家们亦大可指出南先生在细节方面的不少纰漏。然而,很少有人能“会通”儒释道三家的大旨,结合切己体验,以生动自然的语言接引后学,在这些方面,南先生的讲解是无可代替的。
不可否认,庄子学说多少有些明哲保身、避世自全的气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固然是一种极高明的境界,然而却容易使人无所担当。庄子的思维路径,注定了他的社会哲学至多只是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延续,难以给出建设性的主张。
尽管南先生在《》中以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了庄子学说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无用之用”,认为庄子思想代表了杨朱和墨家之间的“中道”,并阐述了先秦时“儒道不分”的见解,但无论如何,这些补偏救弊的说法显得过于勉强,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庄子哲学的“游戏人间”、“无是无非”的弱点。
但我们应当理解,南先生毕竟是在讲解庄子的思想,不能也不可以随意地发挥。故而,我们必须参读南先生讲述的《论语别裁》、《大学微言》等书,才能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内圣外王”的大意。
逍遥游教案【第三篇】
那时的你,在我眼中,是一个用尽一切形容少女美好的词汇堆砌出来的可人儿。可是,这个游戏,我没有到达终点。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觉得是我亏欠了你。(情感真挚。)
再次见到灵儿,是我无意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仙剑奇侠传》电视剧的时候,只不过这一次,一个叫刘亦菲的女孩让你鲜活了起来。也许她不能代表你的所有美好,但是她却把我一下子拉回到了若干年前那个发生了一场美丽错误的下午,第一次见到灵儿你的那种暖暖的感觉又回到了我的心里。这一次,我一直看到了剧终。
也许是受到游戏时感觉的影响,我从电视剧开始的第一分钟起,就对还未出场的你充满好感。最后,当你的手臂垂落宣告你的生命落幕的那一刻,我早已不能自已。
也许,爱上灵儿,就是我的宿命吧。
也许,此灵儿非彼灵儿。但又有何妨呢?我只爱一个叫赵灵儿的女子,再无其他。
仙灵岛。看见你见到你的逍遥哥哥那又惊讶又欢喜的模样,真为你高兴。一切都多么像一场幸福的开始。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在“缘”的牵引下,交出彼此的身心,许下一生的誓言。你不仅把“灵”字印在爱人的掌中,更是印在了他的心里。灵儿,我多么渴望你能就这样“平凡”下去。
可是,一场血腥的撕杀出现在你眼前。幸福,嘎然而止。灵儿,你的幸福就象一场烟花,当它还来不及细细绽放它的美丽时,却已是大雨滂沱。而这场雨,伴随了你整整一生。(情感深切)
你的逍遥哥哥离开了,那个忘忧蛊抹去了他爱你的证明。当你们再次相见,已如陌路,你找不到他爱你的证明。傻灵儿,忘忧蛊抹得去他掌中的灵字,可他心中的“灵”会慢慢苏醒,你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证明。
姥姥走了。还好,有你的逍遥哥哥陪你回南诏国。
离别的码头。当你轻轻吐出“兄妹”二字时,灵儿,你一定明白你放手之后失去的是什么。从此,你在看逍遥哥哥的眼神之中常常有一抹淡淡的忧伤。虽然身边有逍遥哥哥的陪伴,但你还是不得不独自承担心灵上失落与孤独。
当逍遥的食指俏皮地划过你的鼻梁,当逍遥在拥挤的人群中急切呼唤你的名字,当逍遥看你因为打碎姥姥的骨灰伤心自责时流露出疼惜的表情,当你们每一次相视而笑,每一次轻轻地相依相偎,甚至每一次生气拌嘴的时候,灵儿,你听见逍遥哥哥心中的“灵”字苏醒的声音了吗?(排比得当)
林家堡。当林家父女要你离开李逍遥的时候,你没有退让。灵儿,我知道你也不愿孤独,害怕寂寞。
可是,你的蛇身还是无可避免的显现。你在最惊恐无助的时候却离开了你最不愿离开的人。之后的处境犹如炼狱,世人误解你是蛇妖想要杀之而后快,就连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个世界对于你,突然陌生。你的困惑,你的绝望,你的眼泪,只能自己去面对。
灵儿,我多么希望你还是那个被李逍遥护在身后的纤弱女子。不要学会长大,不要学会坚强。可是,女娲之后的宿命,要你成长,要你坚强,你一世的寂寞早已注定。
可以看作是上天的恩赐吗,灵儿?关于那个孩子。这是你与逍遥之间再也扯不断的关连。所以,你不介意他挥刀杀你,却介意他与其他女子间的亲昵。
在你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时,在你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时,也领悟到要成就一种伟大所要付出的残酷代价了吧。
灵儿,我知道,你明白平凡的可贵,因为你曾经得到又不得不失去。所以,在与晋元长谈之后,你更加确定要把逍遥送到更幸福的地方。你宁可让别人陪着逍遥“平凡”,也不要逍遥和你一起“伟大”。
你独自坐在高处微笑着说出“逍遥哥哥,祝你幸福”。灵儿,你是真的决定走向那无边的寂寞了,对吗?
白河村。你终于与逍遥相逢。你看到了他身边的女子,林月如。你知道应该把逍遥送到哪里去了。你要让逍遥得到平凡的幸福,这是你不能给逍遥的,但月如可以。于是,就有了让爱。
你看到了漫天飘舞的红色蒲公英,却又压抑隐藏起自己的感动。平静的对逍遥说他和月如才是一对。而自己,只是一个幻想罢了。
灵儿,我知道,你的让爱心甘情愿,也决不后悔。血池。逍遥先救下月如,面对小石头“为什么他不先救你”的问题,你的回答毫不犹豫“我倒希望是这样”。石长老的鬼阴山之约。留给逍遥月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祝福,独自前往。义无返顾。灵儿,你不会不明白此次一别,你们可能永无再见之日,但面对紧追而来的逍遥,你却没有任何解释。无声的对望。你宁愿逍遥留给你的只有不解的目光。
上天又安排了你和逍遥的再次相见。客栈。当你不得不再次面对逍遥时,你感觉到了逍遥的不死心。你决定给他一个解释。你是公主。你已经不再爱他。你觉得他的追随是一种妨碍。
灵儿,这是我第一次觉得你“残忍”,不仅是对逍遥,更是对你自己。你选择了一把最锋利的双刃剑斩情断爱。碰杯,你们彼此潇洒一笑。之后,咫尺……天涯。
可是,你们谁都没有离开。不能?不愿?在晋元的“缘分”游戏里,一个失意人的答案:“我们分手之后,却还在照顾对方的感受,结果藕断丝连,只能让彼此更加痛苦”。
逍遥的目光仍旧追随着你,你离不开。石长老给了你选择,李逍遥,南诏国。其实,你早已做出选择。为了彻底,你必须要做一个无情的“”。你们都已遍体鳞伤。逍遥的泪流在脸上,你的泪流在心里。
终于,逍遥看到了你的成长,接受了你的决定。虽不明了,却已释然。花灯会。逍遥决定放手,永不再见。相爱不如相知。你微笑,谢谢他的成全。成全你的选择。成全你的寂寞。
十年之约。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是你最大的愿望。你们约定,今日一别,十年再见。此刻,烟花漫天。灵儿,看着你笑靥如花,我却不愿欣赏这烟花的灿烂。你要天下人幸福。却忘了你自己。你的寂寞,如此彻底。
锁妖塔。一个注定纠缠的地方。逍遥月如不顾一切来救你。剑圣说,你不离开,就会有人牺牲。你哭喊着,拼尽全力,只为离开这里。挣脱了锁链,却还在原地。
你哭着要剑圣帮你。为了逍遥月如,你什么苦都愿意受。无名丹。忘记所有情,所有事。眼泪,浅笑,你吞下了无名丹。灵儿,那颗无名丹的味道一定很苦涩。此时,逍遥与你只有一门之隔。
象一个久被封印的咒语突然解开,逍遥找回了记忆。你却要离开。月如挡住你,不准你走。可是,她触不到你。逍遥撕心的呼唤,你终于忍不住回头。一回头,便是错。前尘旧事浮现脑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再次将你打动。一种力量,你的灵魂与身体再次交融。是注定吗?逍遥找回记忆,你便无法忘记。你在逍遥哥哥的怀中醒来,逍遥紧抱着你一句“我什么都不管”,却伤了另一个女子的心。
月如走了。带着微笑,眼泪。
“忆如”,让你们三个再也分不开。
南诏国。为了救你,逍遥回到了十年前,也知道了一切来龙去脉。小灵儿,见到了他的逍遥哥哥。十年后,你依然记得他对你说的每一句话。“一个我很爱很爱的人”。年幼的你一定不明白。现在,你一定能猜到那个人是谁。
一个婚礼。你们要天涯相随。可是,你的甜蜜永远短暂。被拜月迷惑的南诏子民,疯狂的拜月教徒,混乱的局势俞发不可收拾。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甚至永远离开。还有那个“使命”,越来越近。
决战再所难免。拜月,水魔兽。逍遥,灵儿。面对这场恶战,你对逍遥说,你不会死。可你最大的愿望是南诏国子民的幸福快乐。消灭水魔兽,你却必须与它玉石俱焚。
逍遥绝望的呼唤着你的名字。一声“逍遥哥哥”,你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如梦似幻。你们拥抱,旋转,对未来无限向往。一切又多么象一场幸福的结果。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天涯海角,矢志不虞。灵儿,我知道,这又是一场烟花,但是我甘愿为你自欺,欣赏它的灿烂。
真正的结局。你倒在了血泊之中。终于回到平凡。此刻,你只是逍遥哥哥的妻子。你不愿离开,你不要逍遥哥哥一个人留下。你用生命的随后一丝力量坚持。回家……乡巴佬……回家。诀别的时刻。你的手臂垂下,生命落幕。再也无法在逍遥哥哥怀中醒来。
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场血色烟花尽情绽放。绚烂。残酷。
最后一丝光亮熄灭瞬间,寂寞,被推向极至。
逍遥游教案【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I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126-01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陶染
一、庄子美学思想概述
庄子是具有艺术天才的哲学家,对于艺术境界的阐发最为精妙。“庄子精神似宗教、似禅、也似艺术。”[1]庄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才思灵动、淡泊名利、推崇自然,他的美学思想彰显了古老中国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1.“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庄子“逍遥游”的本质是自由心灵的审美境界。 庄子强调“人的自然化”,庄子认为只有这种人才是自由的人、快乐的人,成为与自然、宇宙合一的人。这与儒家所讲的“天人同构”是不同的,庄子的“天人合一”境界是主体的超然人格精神与客体的自然天地之美融而为一,这也是中国艺术的审美境界。“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大宗师》。“这种“逍遥游”是“无所待”,从而绝对自由。它“忘其肝胆,遗其耳目”,“生死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连生死、身心都已全部忘怀,又何况其他种种?”[2]
2.“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审美意境。庄子的“似乎无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神遇”(庄子语),强调美在自然整体而不在任何有限现象,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的审美规律,特别是那种似乎不能捉摸、难以言喻、未可规范、有如巧夺天工的创作现象。如庖丁解牛,即由于技巧的熟练,透彻把握了客体对象的规律性,才能从“所见无非全牛者”到“目无全牛”。“哲人、诗人、画家,对于这世界是“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庄子语)。”[3]这种无朕境界在中国画的留白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这种艺术意境好似在纷繁缭乱的世俗中孑然一身,看庭前花开花落,发心灵真情实感般淡然。
二、庄子美学思想的陶染
1.和谐之美。庄子提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间至美至善的根源就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然而由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与人口的急速增加,人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由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尤以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问题对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在内的危害为甚。庄子提出“道法自然”。“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万物都有它存在的依据和规律,人类必须顺应自然之道,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实现生态和谐之美。
2.自由之美。“在庄子看来,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的心灵大自由。”[4]只有无所待,人才能超脱一切与原始自然生命无关的东西,使心灵的活动超出物质世界的形象局限,达到真正的自由。世间的人之所以不自由是受外物所累,心灵受到限制和束缚。心灵经常困于欲望、名利、权势,而无法实现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从而得到全面彻底的心灵解放。这种精神的自由解放在艺术作品创作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能否创造出绝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愈是全身心的忘我的投入,抛弃世俗名利的困扰,愈能使创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发挥。庄子的人生观最为自由,最少束缚,因而也是最接近艺术状态的人生境界,这也是面对当代世俗多困扰的人们所应该借鉴的。
3.向善之美。“庄子“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思想提供了人通过世界和自身的审美观照,摆脱规范化和功利化束缚的途径,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着道德失范、拜金主义等问题的批判,对于人维护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摆脱工具理性的束缚,具有现实意义。”[5]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社会人心的冷漠、道德的沦丧,以致出现“小月月事件”、“彭宇案”、“老人摔倒无人扶”,不可否议,这是整个社会道德信仰在滑坡,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人经常要困于名利、权势、毁誉,而在庄子看来,人一旦受制于这些东西,就会使自然清洁的精神蒙垢,仁义道德更是给精神戴上一具枷锁。庄子的审美人生哲学虽然不能直接改变人被异化的现实,却能引导人向善向美,提升社会道德。
三、结语
庄子的美学是将美融入了生活,以逍遥游的人生审美态度来审视天地间的大美。讲求“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美学意境。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即使在今天――物欲横流、纷至沓来、精神空虚、信仰庸俗的时代,庄子的美学思想依然释放着智慧、恬淡的光芒。它一直存在我们的身边冷静的观望:它笑世人忙碌碌而无所作为,它忧世人上下求索而不得其所。庄子的智慧在于他于纷繁缭乱的世俗中孑然一身,看庭前花开花落,发心灵真情实感,正源于此,他距离世间美态何期近乎!今天我们要为名利奔波,我们要为繁华劳累,物化的浸染让我们的心灵蒙上厚厚的尘埃,阻隔了探寻至美境地的通道,我们是该反思了。我们更需要陶染庄子的人生态度与美学思想,超脱世俗、回归自然,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和谐之美的生活空间;自由之美的艺术人生态度;向善之美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钟虹滨。本真论 [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2]李泽厚。华夏美学 [M].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
[3]宗白华。美议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上一篇:项脊轩志教案【推荐4篇】
下一篇:项脊轩志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