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说学情1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存在“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这些不良诱惑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青少年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由于抵制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以及在同伴压力和盲从心理的驱使下,极易因“一念之差”而在不良诱惑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对他们端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思想品德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教师》。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走近教师》是人教版教材初一道德与法制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的第一课时。本课在情感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是本教材的师生交往部分,所以学好这课为学好以后的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道德情操,是思品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中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重点)
2、理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好教师的标准。
3、懂得每位老师有着不同风格,并能够尊重老师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重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职责。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掌握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才能从心里去尊重老师。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
难点的依据:只有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才能从心里去欣赏老师。另外教学风格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设为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品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师”,还要使学生“信其师”。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的原则下,形成理解尊重老师的情感、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方法。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困惑的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正确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老师。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谈一谈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情感的认同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从古到今人们对教师的称谓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品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首先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以及现在的老师,每组选一位代表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遇到的这些老师。从而引起对老师的回忆。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在第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一个现场采访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老师了解老师。在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两则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老师的讨论,并学会正确的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四段视频,第一段视频由两位老师的谈话引出本课的重点: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二段视频由学生说所喜爱的老师的风格引出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对待不同风格的老师。第三段视频以学生回忆师恩来产生爱老师的情感共鸣。最后以一段汪国真歌颂教师的诗歌达到情感的升华。
总之,我既要使每个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又要做到每个环节都要有深度有高潮,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进一步提升热爱老师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的品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课堂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一道课外拓展题: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学习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比老师知道得还多。那么,我们还需要老师吗?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升,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思想品德说课稿3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
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思想政治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为高二哲学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容结构:
本框是按照什么是内外-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外因是任何起到这样的作用的逻辑组织教材的。
(三)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针对学生学习哲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了落实双基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有)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 能力目标:(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注重探究学习,结合本课实际,我着重培养学生的)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四)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五)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二、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二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不成熟且在变化,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获得较好的统一。不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就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难以从理性的高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法
根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我从学生身边是事例入手通过设计提问,创造氛围,启迪思维,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俗话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作为一堂成功的教学课,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法指导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能从生活中感悟哲理,又会用哲理指导生活。
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首先荣幸邀请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师来到班级给学生简单介绍三中发展史。以此来导入。我认为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哲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新课程理念。
2、讲述新课
(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老教师介绍完后,我紧接着问:我们衢州三中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三中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许多原因,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发言后我作适当的记录,并作相应的补充(教学、内部管理、区政府等)。然后我让学生区分哪些属于内部原因哪些属于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内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在此基础上我跟踪提问:内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那它们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这样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继续以三中的发展为例,并设置几个问题:学校是什么样性质的单位,它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为什么学校会有这样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样层层设问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回答,我给学生举了个企业的例子,并分析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通过这样的示范,让学生举一反三同样来说明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从而让学生得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又顺利突破了本框题的重点之一。
(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学生讨论过的基础上,我提出凝问,三中的要进一步发展除了教与学等内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么作用呢?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发展能离开区委区政府、区文教局等的支持吗?从而让学生得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这个"条件"的含义,作为学生帮助者的教师,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则材料"桔生于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并附以地图说明,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这些气候条件对橘子生长的作用,淮南气候条件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气候不适宜,长出的橘子又小又酸。从而得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我认为这样通过和地理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来分析外因的作用,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又体现了文科综合的特点,并以此突破本节课的又一重点。
(4)外因是通过内因的来起作用的
明确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后,此时学生也还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为此我为学生选择了一副漫画:一个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后来狮子的出现,这个人就跳过去。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刚开始在犹豫,后来又为什么跳过去了。说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学生分析后我总结:想条和不敢跳是内因的两个方面,开始时想跳这方面小于不敢跳,因此这个人处在犹豫阶段,既没跳;当他后面出现了一头狮子,既外因,狮子的出现加强了想跳这一方面,从而使想跳大于不想跳,于是这个人一跃而起。从而得出:外因是通过加强或削弱内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内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从而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
这样通过漫画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观且有趣味性,使学生学的快,达到轻松学习愉快学习的目的。而本节课难点也突破了。
至此课的内容上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准备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从内外因角度来谈谈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原因。学生讨论发言后,我进行总结。
3、课堂小结
我用课件展示内容框架,总说分说一目了然。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本框内容
六、作业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哲学原理来指导生活,我为学生设计的课后作业是:通过分析上次阶段性考试成败的原因,谈谈如何为下次阶段性考试作准备。这样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哲学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整堂课的板书,主要内容由课件展示,板书主要用于记录学生讨论的结果。
上一篇:藤野先生说课稿(精编4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