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教案【优秀8篇】
【导言】此例“《智子疑邻》教案【优秀8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智子疑邻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译文及注释【第一篇】
二、指导自读《智子疑邻》
1、资料助读:
投影: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1篇。
2、放多媒课件,学生欣赏画面,感知寓言。
3、自由诵读,教师提示下列字词:
⑴ 智子疑邻: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偷盗)。
⑵ 不筑:修补。
⑶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4、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思考: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寓言的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5、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
三、师生共同研读《塞翁失马》
1、资料助读: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3、畅读寓言,结合提示译成现代汉语,感知文意。
4、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教师明确:
寓言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
启示:
⑴ 可以转化,不要静止地看待;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考虑到怎样求得转化,不要消极悲观,或者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
⑵ 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态度的养成。
6、集体诵读,深层体味。
[智子疑邻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译文及注释)]
智子疑邻 教案【第二篇】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智子疑邻 教案【第三篇】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品析、积累精美的语言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
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
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
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
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
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的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
1、美词(含新词汇)。
2、词语排比。
3、句子排比。
4、段落排比。
5、比喻句。
6、对比句。
7、叠词句等。
[安塞腰鼓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附课本原文)]
智子疑邻 教案【第四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
马良的笔神奇吗?这只神奇的笔帮助马良实现了好多愿望。你们想要一支这样的笔吗?想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呢?(自由发言) 你们的愿望真多啊!
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像你们一样,也有很多的愿望,他把愿望都写了下来,写成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 咱们一块去看看他都有哪些愿望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1.自由朗读,借助小树叶把字音读准。
2.书后我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自己记一记→前后俩人互考。
3.巩固: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词语,其他人跟读。
4.正音:自由读课文,标出小节号→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三.解析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小作者都有哪些愿望?用画一画。
2.小组讨论: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愿望呢?
3.有了神笔,小作者想怎么做呢?(回答→读课文)
往黑板上贴图片:/article/你读得越有感情,远望就越能实现,谁来读读?读得好的上
台贴图片。
4.如果给你一支神笔,你会怎么做,跟他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还能怎么办?
四.回读全文(比赛读)
五.背诵课文
1.看着黑板上的帖图,试着说说课文的内容。
2.自己试着背诵课文→前后两人互相背→各小组看着黑板背→集体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上的词语→指名读→其他学生跟读。
二.学习我会写的8个生字
1.看一看其中有哪些生字以前学过,描红仿写,比比看谁写得好!
2.展一本写得好的→评→展一本有问题的→一起发现、解决问题。
3.总结别人的优缺点,/soft/再写一遍→组词。
4.用超人学汉字软件,学习剩下的生字。
步骤:读音→结构→部首→笔顺→用什么办法记住他?→注意哪笔
才能写漂亮?→组词→描红、仿写。
三、作业
1.写生字、写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3 假如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智子疑邻 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附练习题)]
上一篇:寓言四则教案精编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