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汇集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济南的冬天》学案【第一篇】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1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山、水、城等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题: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所谓“语境”,就是指对词语影响最直接的上下词语、上下句子等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是由词义、词的搭配、前后照应、立意、文体等因素构成的。有时,还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起变化有关。所以,解释时要注意前言后语,结合上下文仔细辨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适地睡着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护妇(kān  kàn)

4、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题:

1、《济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天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

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    )       贮蓄(    )(    )      长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拨划(    )      憎厌(    )

9、选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

10、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天的风的原因?

答:

11、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

一。ǐ     ān   áo  二。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代  作家  戏剧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3.尊严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济南的冬天》训练二

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7.温晴  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0.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

2、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一、老舍及其创作

看课文解释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二、检查预习

(一)读准下列字音

济南jǐ:地名。jì周济奇迹(jì):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

暖和:nuǎn huo:着落:(zhuó)发髻(jì):两鬓(bìn)

看(kān)护妇镶(xiāng)边:狭窄:(xiá)

宽敞:(chǎng)水藻(zǎo)贮(zhù)蓄:澄清:(chéng)

(二)解题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或信息(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三、整体感悟课文

(一)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1、读法指导:字正、有感情、重音

2、学生个人读,学生评价老师示范学生再读

(二)师生共同探导文本

1、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突出了什么样的特点?文中是如何来表现的?

(“温晴”作者是通过色调对比,烘托形象

北京:冷衬托济南“暖”色(以寒衬暖)

伦敦:阴郁衬托济南“明”色。(以暗衬明)

热带地区:热衬托济南“温”色。(以热衬温)

它是个“宝地”。)

2、作者通过这些对比,目的是为了什么?

(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赏它是个“宝地”。)

3、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是个“宝地”,作者在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具体描述这一内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诵读课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请学生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绿)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是突出它们的什么特点?

4、文中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特点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黄)山腰(粉色)比喻、拟人

城外远山:美水墨画比喻

水:澄清暖蓝水晶冒热气比喻

5、文章的结尾直到什么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应标题写出济南冬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与喜爱)

五、课堂总结

《济南的冬天》导读案【第三篇】

一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这一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

二 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三 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四 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课文说明

这是1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文章紧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第五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语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

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感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花衣还能动,目的是“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又如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拟人,不仅贴切,而且给人以美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一段,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结尾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晒”一“睡”一“醒”,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

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充分展示了作者散文的主要风格。作者写济南是个宝地,是阳光下晒着的小城,写雪后的山,写独特的水,娓娓道来,不虚情,不矫饰。如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段话,把济南冬季水温适宜,绿萍、水藻之类水生植物长势良好的情况生动真切地描绘出来,语言是那么清新朴实,就好像拉家常似的,读起来琅琅上口,丝毫没有故作高深之态。同时,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比如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既符合各自的特点,又避免了用词的重复。特别是“卧”字的使用,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字,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又巧妙地照应了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真的有一字传神之效。此外,文中还使用了不少儿化词语,如“缺着点口儿”,“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黄”,“被风儿吹动”,“天儿越晴”“在水里照个影儿”等,表现了北京口语的特色。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现有《老舍文集》行世。

《济南的冬天》有关资料:《济南的冬天》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教材简析

文题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艺术匠心有三:

一、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平中藏奇之妙。

二、《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穴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睛之暖的转化,确实胜八一筹。

三、《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③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不同。“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县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④

体裁

这是1篇写景散文。散文都应作到形散而神不散。《济南的冬天》具有这一特点。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⑤

结构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得出结论:“济南其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写“理想境地”,再写“古老的济南”。写“理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写小山对济南形成的特殊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特别可爱。

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光辉,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杨,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心灰色的树影。(整体感受)

主题

这篇文章看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③

《济南的冬天》主旨是:暖和、安适。

其点睛之笔是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说的是济南,“……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说的是冬天,“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说的是特点;“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点出“暖和安适”的主要原因,“暖和安适”是效果。这句话基本意思就是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本文即采用此法。冬天之精神写不出,以民、日、山、水写之。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睛”“温晴”,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道之气氛。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④

写作特点

一、本文写景艺术特色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六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的冬天气候特点是“温晴”两字。文章紧紧抓住这点,使笔下种种景物跟“温晴”天气紧密联在一起。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仍和温晴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也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回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第2自然段主要写济南全景,第3、4自然段主要写济南山色,第5自然段主要写水上景色。全文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图画组成的长轴,而这长轴,也*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和谐的美感。

全文色彩缤纷。我们可以看到不下十种颜色:蓝的天,白的雪,青黑的矮松,暗黄的山,绿的水藻,红的屋顶,灰色的树影,银色的镶边,微黄的阳光,粉色的薄雪……这些色彩揉合在一起,是那样鲜明匀称,宁静妩媚。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自然段),然后再饱览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自然段),最后再到垂柳岸边领略“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这是就大层次来说的,大层次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2自然段,由写景兼及写人,第3自然段由目雪而兼及写晴,第5自然段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笔法活脱,错落有致。

全文景物的层次安排,犹如镜头的移动:先看“摇篮”的全景→周围小山→(再从上往下)山尖,一道银边;山坡,水纹的花衣夹着一些小村庄;山腰,粉色薄雪→再看山下河水→水中绿藻冒着热气→水边垂柳→(再从下往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景物或尺幅百里,或纤毫毕现。偌大一个济南,竟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远景大景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病。古联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如第5自然段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自然段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屋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倾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

(四)写景映衬得法,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鲜明。

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得法,则相得益彰,化平庸为神奇。文章以矫极的音里。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都是映衬的妙笔。文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放到下面一段话中,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色彩点染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正是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时虚实写法并用,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形象十分必要,但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必须仰仗虚写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这些都是文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文章在描写了小雪山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以评论者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大秀气!”这话,既可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说是在描绘的画面之中。

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的妙处也就跃然干所写景物之上了。

二、本文具有绘画美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1.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村暖。

2.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

3.以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

这里运用了绘画艺术中“以形赋形”的烘托方法。

(二)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突出表现。

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先生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城的东南西北,只画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画山,不画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个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接着引导读者展开想象:“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难保暖和。’”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画形体,只画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山浑然构成一幅画面。③

三、“比较”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以比较来显示济南冬天的“温”和“晴”,用比喻来体现它的“温”和“晴”

第1自然段纯然是比较:用北平和济南、伦敦和济南、热带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因为唯比较才能比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又因为作者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生活过,有过细致的观察和切身体验,放才有比较的条件。

作者1898(一说1899)年出生于北京,直到1924年受聘去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侨居六年后于1930年经巴黎、新加坡回国。其间又曾在新加坡执教一个短时期,次年任齐鲁大学教授,自此至1934年客居济南。这段经历使他有可能从比较上来观察济南冬天的情景。

比较不限于第1自然段。

第2自然段为了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单有阳光,而且还温暖的特点,又拿冬天和春天作比较。但这种比较不是直接的而是侧寓的。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阳光、暖和、安适”’已使人感到春意,下面又说“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似春又不到春,作者并不说这里的冬天像春天一样暖和,这是直接的比较,而是从济南人的感觉来写:“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的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似乎春天已经到了。更妙的是下面一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虽非春天,却令人并不急望春天,这样的比较多么巧妙!

第3、4自然段描述济南冬雪的景象,这里也在作比较,在冬雪上和北国的别的地方作比较。作者突出了这里特别的地方:“下小雪”,说:“济南是受不了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就令人从北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比较中领会了济南冬天雪景的特点。

第5自然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用它“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来和北国别的地方的结冰作比较。济南北面的黄河,冬季常常冰冻,济南则很少结冰。大明湖有时也结冰,但只冻半个湖,另一半则不冷。据说是因为不冻的半个湖下有泉,“冒点热气”。

此文从整体说,是用比较的眼光来观察,来记叙的。但这却不是作者刻意追求的写作方法,而是一种很自然的观察眼光,也是作者多年生活体验积累的自然流露,所以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在整体表述上是用了比较的方法,而在局部的描写上则运用了许多比喻。

如用“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比喻“这一圈小山”,用“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小山矮松顶着白雪,用“地毯上的小团花”比喻“小灰色树影”(以上明喻);用“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用“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来比喻“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用“是张小水墨画”来比喻“顶上卧着点雪”的“古老的济南”(以上暗喻)

《济南的冬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最新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1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语言大师,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四、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一)老舍文学语言的风格:上口、顺耳;干净利落;生动简练。如形容有山有水的老城在蓝天下安适地睡着。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冬天,形容斜阳照在山腰上,薄雪好像害了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无论是动词(睡、唤醒。害羞、卧、贮蓄、拿、忍、照)还是形容词(安适、慈善、秀气)都赋予了人的特征,人的感情。

(二)行当所行,止当所止,融情人景,诗意盎然。如文章开头“对于一个……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段文字,读来顺畅、上口、富有节奏感。这和作者在语言协调上下了功夫有很大关系。这个意群由两句话组成,内容上是两个对比,但在语言的组织上,却是化散句为整句,两节文字—一对称,基本上是单音词对单音词,双音词对双音词。如两个“像我”并列,“北京”对“伦敦”,“奇迹”对“怪事”等等。在整齐中又有变化,错落有致,气势贯连,读来很有音乐性。

(三)善施比喻,巧施联想,化静为动,抒发情怀。

文中多处用了比喻,但我们更加赞叹作者的丰富联想。如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由济南冬天的温晴,联想到济南人民的疑问:“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在作者的丰富联想中,山活了,草绿了,济南人笑了,一切都那么生气盎然,济南的冬天也温晴如春了。这一切,与其说富有动态地状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毋宁说创造性地抒发了作者挚爱祖国山河的一腔爱国情怀。

(四)着色敷彩,相映生辉,排比铺叙,妙语天成。

(五)借墨如金、语言凝练。

字·词·句

全文第一句是说,在作者的经验中,冬天难得刮大风,可是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句式改得明白些,就是。“冬天要是不刮大风,对于像我这样在北平住惯的人便是奇迹;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不过这样一改,就不及原文的挺拔爽利了。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想象,也有拟人意味,使水藻有了贮藏的本领。以此形容水藻绿得透顶。

“天地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为了水藻“绿的精神”,为了“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所以“水不忍得冻上”。这是作者替水设想的说法。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带上了感情,似乎都在为这个济南美丽的冬天着想,添一点美。水藻打起精神,绿得透项,垂柳也要在水中显示自己袅娜的情姿,水呢,当然不忍得冻上。景活了,情也就出来了。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第四篇】

一:《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继朱自清的《春》之后的第2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细致观察济南的冬景,把心中对济南冬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山河的赞赏之情通过笔墨描绘出来,创作出这么1篇优美的散文。本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大自然。通过反复朗读本课文,在学习《春》之后继续加强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加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认识,阅读更多的文章来加深体会文中细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写景抒情的文学创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在上一节课了解了文学作品中自然的描写,赏析了优美的语言,发挥想象,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学习了比喻对文学语言的润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理解文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对于朗读方面仍需加强学习,体会文中感情。

四:教学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发挥想象,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

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绘出的景观,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对空间的塑造以及传达情感的魅力。

七:教学时间

40min

八:教学设计

立足点:“看”(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导入:5min

冬天的电影场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认识冬天里的济南,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检查预习:5min

借助注释,了解作者背景。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词,读三遍。(基础巩固)

朗读技巧学习:10min

跟着录音,低声跟读,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连。(初步感知作者细腻文笔及对济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一:5min+12min

顺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美景?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观在文中用笔画出来,五分钟之后请同学来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叙出来。(鼓励积极发言,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理清文章层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济南的小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里的水)

课堂总结:3min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词巩固、朗读初步学习以及对文章层次的梳理。

九: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一遍,朗读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试着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20 14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