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学设计精编5篇
【导言】此例“《包公审驴》教学设计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1
一。 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断案故事——《包公审驴》。
2.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3.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1)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换驴——审驴——找驴三段。(板书:换驴——审驴——找驴)
(2) 我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a,包公为什么审驴?b,包公怎样审驴的?
二。 品读课文
1. 引读故事的起因(包公为什么审驴?)。
包公为什么审驴呢?请你快速浏览换驴的部分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请你划出分别描写两头驴的句子。
(1) 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好驴: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课件)
这头驴好在哪?王五喜爱这头驴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穷人,唯一,亲手,悉心照料。)想像王五还会为这头驴做些什么?
所以,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课件)
是呀,王五的驴是多么漂亮,王五为拥有这么一头驴是多么自豪呀。可是,驴被换走了,代替它的却是什么样的驴呢?谁来读一读文章。
坏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课件)
王五曾经__________,但是现在_______________.
直接说驴被换走了就行呗,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头难看的驴的样子?
这种对比描写是为了使好与不好两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为下文审驴做铺垫。
(2) 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 细读审驴部分。
(1) 指名读3——9自然段。
(2) 你觉得文中的包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足智多谋)
(3) 做批注:勾画出能表现出包公足智多谋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感受与疑问。
(4) 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
咱们按顺序来说一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
对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
a.“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这是对包公表情的描写,他想了些什么?
包公此时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他把惊堂木一拍,( )地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谁还能找到文中包公的语言描写读一读。(课件出示)
b.文中除了对包公的正面描写能够突出包公的足智多谋,对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更加精彩,谁找到了?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和围观的人心里想了些什么?体会衙役们和群众的痴笑与包公的区别。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从侧面描写了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王五的急和恼反趁出包大人的镇定自若与足智多谋。
c.侧面描写:“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来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的词义,反映人们对这场官司很感兴趣,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很高。
(5) 我们通过对包公表情、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以及对周围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感受到了他的足智多谋、遇事冷静。希望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够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使文章能够更加精彩。齐读故事结果。
最终包公通过审一头驴抓到了小偷,孩子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抓到小偷的吗?
3. 找驴的启示
(1) 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 想一想那个小偷被抓以后见到了包大人会说些什么?
(3) 看来有聪明的头脑和超人的智慧是不错的,但要把它用在正途上,用在为别人谋福利上,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聪明变成罪恶。
(4) 我觉得审驴与找驴的过程十分有趣,我们来把它排成课本剧好吗?
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添加语言。
③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雷锋小学 王宇
《包公审驴》是1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把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我将目标初步定为三项:1.体会对比描写的妙处。2.体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妙处。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和思辩能力。在本节课后,我觉得这三个目标均很好地完成了。
1. 尊重文本,注重生成。
语文不能脱离开文本,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读懂的层面,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与质疑。比如:比如我在让学生体会王五的好驴有多好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王五很喜欢这头驴的词语,孩子们找到了“唯一”“亲手”“珍宝”等词语并说明了理由。有这样的铺垫就不怕学生理解不了王五为什么把驴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了,也顺水推舟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2.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什么叫语文味?我也说不太好,这是一种感觉。语文课不是思品课,不能只注重情感目标而忽视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落在了知识目标上,在掌握知识目标后,再指导学生悟情朗读。如:我在讲解审驴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包大人足智多谋的句子再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妙处,从而明白包大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形象,突出其正面性格特征,并将包公的公正严明与王五和小偷相比较。使学生在对比中即明辨了是非也学会了这样的描写方法。
3. 我的遗憾
如果说我也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在“课本剧”与“小练笔”中选择了课本剧。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小练笔”的实在。开始在设计此课时,我设计了当包大人找到小偷后,小偷会对包大人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接触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一下。但和“课本剧”相比较,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所以,我把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后的作业布置。
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还很长,做课与否我都是在给学生上课,也是在给自己上课,每一堂课都是我梦想实现的一个坚实台阶。我要稳稳地踏上这一级级台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一见到山顶美丽的景色。
《包公审驴》原文2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王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王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王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只好遵命,他们把这头瘦弱难看的驴被告关进了空荡荡的圈栏。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到了第三天,又下令升堂了。这次,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而是有好几百人了,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王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小偷。
包公审驴3
一、拼一拼,写一写,看谁的词语写得好。
shěn wèn àn jiàn kēng shēng yá yì
( ) ( ) ( ) (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yǎng jiā hú kǒu
( ) ( )
一、比一比,认一认,组词你最行。
审( ) 案( ) 吭( ) 衙( ) 役( )
神( ) 按( ) 炕( ) 衔( ) 投( )
二、一字多音组词语
juàn( ) chā ( )
圈 差
quān( ) chāi( )
tóng( ) le( )
通 了
tòng( ) liǎo( )
三、补充词语
踪影( ) ( )名( )替 闻所( )
( )奔( )走 ( )面( )方 ( )实实
趣味课堂
五、读读说说
课文中不仅包公使用了计策,而且还有人也使用了计策,请你读读找找,
如果你在场,请你来拆穿这个人的计策,你准备说些什么呢?
六、为下列词语写出近义词
悉心 ----- 照料---- 末了----
遵命---- 夸奖--- 究竟-----
七、用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无论……都……:
2、这头驴是王五的唯一财产。
唯一:
八、读短文,回答问题。
张飞审瓜
一个少妇抱着小孩回娘家,路过瓜田,遇上一个恶少。恶少见她貌美,便行调戏。少妇不从,被诬偷瓜。双方争执,告到县衙。恶少暗中用钱收买为他看瓜的地保,嘱他摘三个大瓜到县衙作证。
张飞升堂审讯,问恶少,恶少说少妇偷他的瓜,有人证物证;问少妇,少妇说恶少调戏她。张飞“想了一想”,佯断少妇偷瓜,命少妇跟随恶少回家,又命恶少把三个大瓜抱回去。恶少左抱右抱,抱了这个滚了那个,怎么也抱不起来。张飞虎眉一竖,拍案而起,痛斥恶少:“你堂堂男子汉,三个瓜都抱不动,她是弱女子,又抱小孩,怎能偷你三个大瓜?分明是你调戏。”经过审问,果然不错。于是,张飞严惩恶少40大板,并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处罚地保交出贿赂钱给少妇,并为少妇打伞开道,送她回娘家。
1、为文中的多音字组词
diào( ) shǎo( ) chǔ( )
调 少 处
tiáo( ) shào( ) chù( )
2、认真读文,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诬:
嘱:
佯断:
3、请你结合故事,用自己的话给张飞一个评价吧!
九、找故事,演故事。
课后找一找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并和同学们演一演,体会一下他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
包公审驴4
一、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二、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品评审驴中包公的智谋,体会其相关描写的妙处。
2、比较感受文中人物使用计谋的不同之处,编排课本剧。
3、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4、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深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故事不难,但是要深入体会和领悟包公的足智多谋,则需要学生从课文的细节描写去看去想。与此同时,“聪明应该用在正地方”,文中的小偷偷驴也使了一招“偷梁换柱”,这个计谋是否用得好用得对呢?故事中的是与非也需引导学生去加以辨别。因此,我明确了以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品评包公审驴中的足智多谋,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比较使用不同的计谋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五、 教学环节
俗话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要姓“语”,要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突出语文的味道。在设计教学时,我重视的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较为简练,分为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么样?)”分组认真读课文,在充分的阅读中整体感知,并对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三环节:重点感悟,学生汇报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对其中问题做以点拨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四环节:读中感悟,领会含义,课件出示几个重点的句子。
重点读“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 (“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体会到包公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了解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体会他胸有成竹,明确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 (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从这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包公的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第五环节:夸奖包公,升华主题。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比较之后,学生肯定都想夸夸包公,所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把想法写出来,读给同学和老师听,升华了人物形象, 深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
包公审驴5
课前谈话:
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断案高手。听说过包公吗?包公,名叫包拯。他断案如神,因此人们都叫他包青天。因为他脸色比较黑,民间还给他一个绰号,“包黑炭”。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课堂教学:
一、导入
刚才我们了解了断案如神的包青天,想看看他是什么样子吗?这就是影视中包青天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公断案的一个小故事,题目叫做《包公审驴》。教师写课题,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审”,解释驴。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师着重板书。
三、初读:
1、下面你最想干什么?好了,好的,在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咱们看谁读的又准又快?下面开始读吧。
读完的请举手,能通顺的读下来的请把另一只手也举起。
2、及时发现难点也是学习的好习惯,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哪些段落不是很好读?(引导学生重点读,随机提示吭的写法,衙役的写法)
3、引导: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哪些角色?(王五、包公、衙役、群众、驴)地点也有变化(市镇门口、公堂、田庄小偷家)
谁来简要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重点精读。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精彩?找到这一部分,一开始出场的是谁?
2、王五这句话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来读。
王五的惊慌失措、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惊慌失措的王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苦:……
看看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王五又气又恨,他说:……
想到自己如同宝贝似的驴,懊恼极了,他看到了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
3、包大人听了王五的申诉之后,是怎么做的?
投影出示:包公了解了案情……
指名读这句话。
注意把包公的表现读出来。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场景。
你觉得包公怎么样?
生气,威严,严肃。
指名读。
他为什么这样?
教师范读。
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4、教师采访:包公你为什么下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饿驴?
(足智多谋)
5、衙役们有什么表现?看出什么来?
6、人们呢?投影出示。指名读。
7、这个案件“奇”在什么地方?
五、在这个故事中,除了包公以外,还有一个人也能算得上聪明,他是谁?(分析两者的不同)
六、当小偷被抓来之后,包公和小偷一定有一番对话,两个人一组设计一段对话。
作业:
课外读一读包公断案的故事。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