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及教案【推荐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文及教案【推荐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1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 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第二篇】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祖国”的含义,知道祖国很大、很美,产生自豪感。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鸭子、小牛、小鸟、小猴子等。
2、《美丽的祖国》语言CD(盒带)、教师教学资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
活动过程
1、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分别出示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等图片,请幼儿说说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的地方。
(2)分别出示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图片,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地方,分别是谁的家。
2、结合教师教学资源完整感知诗歌内容,尝试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教师尝试接龙朗诵诗歌,如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接后半句。
(3)完整朗诵诗歌,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表现诗歌的美感。
3、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诗歌。
(1)尝试仿编诗歌。
为什么小白鹅说,祖国有清清的河流?(因为河流是小白鹅生活的家。)
用同样的方法仿编出其他诗句。
(2)尝试创编诗歌。
出示小鸟、小猴等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会告诉我们祖国有什么?
(3)师幼结合图片,共同朗诵所仿编、创编的诗歌。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2~33页,根据画面提示,引导幼儿继续仿编《美丽的祖国》。
2、可在阅读区里投放更多图片,供幼儿进行仿编诗歌游戏。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保持气息的通畅,喉部的放松统一、能够完整并且有感情的演唱此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节奏的准确把握,歌曲气息的控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发音练习:
1 2 3 4 ︳5 4 3 2 ︳1— ‖
mi ma mi
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声音的共鸣位置不变,由低音到高音要统一流畅,时值均匀。要始终保持支持点的稳固状态,不能因音高变化而变化,各音之间的的衔接过渡一定要做到圆滑连贯,位置不变。
1 3 5 6 5 3 ︱1 3 5 6 5 3 ︳1- -‖
mi yo mi
将各母音结合字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母音之间的连接要圆滑润,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贯、流畅。
歌曲演唱
同学演唱: 《我和我的祖国 》(1=D)------- 张藜词 秦咏诚曲。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也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演唱曲目。6/8拍,圆舞曲的典型节奏,所以在唱歌曲的时候要有圆舞曲的那种律动性在里买面。歌曲为二段体曲式结构。旋律流畅,音域较宽。深情地表达出对祖国的情和爱。演唱第一乐段时,开始两句要唱得舒展流畅,唱到“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时,可唱得轻巧、亲切些。第二乐段出现高潮,应唱得高亢、奔放,声音力度増加,气息要托住。在起伏回荡中要富有激情。由于歌曲的音域跨度较大,所以在唱高音“我和我的祖国”可以改唱为“啊……”,喉咙腔体打开,富有音律而有感情。
同学演唱:《一抹夕阳》(1=F)-------王泉、韩伟词,施光南曲。这首乐曲是歌曲《伤逝》中子君的唱段之一。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中低音的时候,演唱要注意声音要沉下去,歌曲的节奏也是本曲的一个特色,前面一段较为平静,节奏缓慢,从“破网的鱼儿”情绪开始激扬,直到“啊……。”歌曲进入高潮,并伴有三连音的出现,此时在时值唱准确的情况下,情绪也更要兴奋起来。唱完“姑娘的心声”。渐渐归于平静。回到开始,也是歌曲“首尾照应”。气息平稳流畅,在平静中结束。
总结
针对上课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不断提高声乐演唱的能力。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第四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国标本六年级第11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味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课题这条情感主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陶冶。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肖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弥留之际的请求中饱含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介绍肖邦及课文背景的文字、图片材料;《即使你远在他乡》《革命练习曲》磁带;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等。
2、学生自主预习,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自学质疑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经过大家的努力和整合一共留下了几个问题?谁来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示: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回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为本课的教学指明方向。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互动探究:(学案内容)
1、探究的问题。
(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2、探究的方法:读、思、批注、组内交流。
探究指导:
(一)探讨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学习文章第一节。 注意抓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进行研究,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师课件出示,肖邦离开祖国波兰的背景资料。)突出地让学生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集体朗读本整节。
(二)探讨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此段的学习就按照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相机渗透肖邦的音乐天才资料)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④肖邦内心是不太想离开自己祖国的。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本段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感受。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教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三)研究探讨“(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重点理解:“悲愤欲绝” “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结合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精神。质疑的目的是解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在教学中解决。教师应给予学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老师解答,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例如:听、读、思、议、画、找、写等。运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由学生自己决定。为的是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精讲点拨课文结束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指名读。
2.(1)理解“弥留之际”、“紧紧握着”。(2)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引导学生练说)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理解“与世长辞”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指导朗读: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1篇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可以是整篇文章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本段教学中,我紧抓这几个关键词语,让学生进行深入体会肖邦的爱国情感。
四、矫正反馈(学案内容)
1、埃斯内尔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 ,用意是 。
2、我学习了课文知道肖邦的钢琴曲代表作 ,那 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 。
3、“弥留之际”意思是 ,肖邦在 (城市名)与世长辞,当时,他才 岁,“才”表达了作者 之情。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 ,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 。
指导方法:学生先自主完成练习,然后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共同纠正反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2、(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3、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
设计意图:课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结束部分,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已经通过一堂课的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到达了含苞欲放的时候,而音乐的铺陈则成了学生感情喷发的催化剂与强化剂,在音乐声中,达到了情感共鸣,化成了千言万语,厚积薄发,课堂则到达高潮。
六、拓展延伸,完成作业(巩固案内容)
1、像肖邦这样爱国的人,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你知道有哪些关于他们的事迹,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2、写几句与爱国有关的名人名言。(至少两句)
1、
2、
附板书设计 :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 不得不离开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以读促疑,以疑促思,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
下一篇: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