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参考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学习内容:

课本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统计表;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难点:

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学习准备:

主题图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老师准备了四部动画片,一起来看看。(西游记、葫芦兄弟、猫和老鼠、黑猫警长)

可是这里有四部动画片,只能选一部来观看,你们最喜欢选哪一部呢?

(我要看猫和老鼠……我要看葫芦兄弟……)

大家喜欢的动画片都不一样,怎么办?

(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每部动画片都放上一小段……老师说出一部动画片的名字,喜欢的小朋友就举手或者站起来,数出每部动画片喜欢的人数。哪部动画片喜欢的小朋友多就看哪部动画片。)

你们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刚才按照喜欢动画片的情况分成了四队,数出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这就是数据收集整理。(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探究新知

(1)学校要订做校服,有四种颜色,该选哪种颜色好呢?出示四种颜色。

(2)分组讨论: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家都喜欢的呢?

学生讨论,选大多数人喜欢的颜色。

(3)汇报交流。

(4)在班里怎么调查呢?(举手数一数,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学生统计。)

(5)全班调查。出示统计表。

思考:怎么知道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

学生思考。

小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相加等于全班人数。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1题

出示挂图,你能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小组吗?

学生调查。

完成书上的统计表。

师生共同统计全班情况,填写统计表。

本班参加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多?

喜欢哪个小组的人数最少?

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

(2)练习一第2题

一年有几季?学生回答。春夏秋冬。

调查本班最喜欢哪个季节,填好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学生调查并回答。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想统计什么问题?

作业设计:

指导丛书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订做校服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教材76页1-2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

2、会选择恰当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

1、请几位同学 写出自己记录的里程记录

重庆——合川 88km 重庆——成都340公里 ………………

2、看了同学门的展示,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 学习例1,理解1千米=1000米

1、回忆小组测量的一段距离

几个这样长的距离是1000米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有时候也说为1公里

(二) 估计1千米有多长

1、回忆自己生活环境中哪两处是1千米

2、学生汇报

3、小结

1千米(公里)=1000米 字母表示1000m=1km

(三) 学习例2

1、学生设计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方案

2、教师整理活动方案

400米的跑道,走两圈半,1千米走( )分钟

400米的跑道。跑两圈半,1千米跑( )分钟

用皮尺量100米,记录:我走100米用( 0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我跑100米,用( )分钟,估计1000米用( )分钟

3、学生选择活动方法

4、学生实践体验1千米

5、学生汇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0 276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