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彩4篇】
【导言】此例“八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的鸭蛋》教案【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第一篇】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端午的鸭蛋》。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
处在芳华期的学生,有猛烈的求知欲和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肯定的奇特体验和见解,而且有表达小我私家看法的欲望。传统文化对今世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力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泰西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了解了解传统文化的时机,越发不知道怎样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临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猛烈碰撞的实际,他们必要适当适时的引导。
凭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学生的环境,我对本文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知识目的:了解端午习俗,感觉鸭蛋包罗的文化意味和民风风情。
本领目的:1、学会搜集资料,扼要报告见闻,有层次地颁发见解。
2、学习诵读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
情绪目的:提倡爱惜传统文化,引发民族自大感。
教学重点:通过咀嚼平庸自然而又韵味统统的语言,感觉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变更自身材验,感觉一样寻常生活中的无穷意见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咀嚼传统习俗文化呢?照旧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咀嚼语言,引导学生渐渐从外貌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末了上升到开端意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头脑高度。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学法:归纳复述——搜索整合——诵读品味——合作感悟——探究反思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2、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
意图:问题一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
问题二让学生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可以说是对文史地哲等知识的一个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
例如: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可见,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我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4、回归生活,分享体验
我们之前让学生回归课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理解传统习俗渗透的一些民族文化和乡土情结。现在再跳出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说说传统节日中类似这样颇具情趣的小事。本环节教师先抛砖引玉,投影一段文字,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抒己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感悟生活,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5、创设情境,深刻反思
思考: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XX年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此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使他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教育目的。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诵读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根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实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夸大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纪律。
3、注意文本的学习,通过重复朗读来咀嚼语言。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景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很多大胆的实验,正如我的这节研讨课一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运动中全面进步语文素养,造就学生自动探究、连合互助、勇于创新的精力,让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本领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宝贝。
《端午的鸭蛋》【第二篇】
端午的鸭蛋(简案)
西周中学 夏君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下面请同学们看三首古诗,猜猜看这些诗所描述的都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幻灯显示1:看诗猜节日
二、简介作者
幻灯显示2:汪曾祺简介(请一位同学朗读)
三、师生合作读课文。
教师读第一部分,请两位同学续读第二、三部分。
四、理清课文结构
1、提问: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内容。请同学们用最简洁的语言给课文的第一段,第二、三段和第四、五段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同桌互相讨论)
幻灯显示3: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2、在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时,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风俗?
幻灯显示4:系百索子 做香角子 贴五毒 贴符 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 吃十二红
3、其中详细介绍的是哪几种?为什么要详细介绍?
……由对“十二红”的介绍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写“家乡的鸭蛋”。行文挥洒自如,闲适中透着严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
五、精读课文第二、三段,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1、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幻灯显示5: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喜欢的句子,你能从字里行间品味出以上这些语言特色吗?)
2、学生再读课文第二、三两段。
六、简析课文第四、五段。
家乡的鸭蛋不止是名气大,优点多,它同时也是构成家乡端午风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曾给许多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
提问:作者在写“端午的鸭蛋”时主要写了与鸭蛋有关的哪些趣事?
(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玩蛋壳)
七、归纳本文主题
提问:从对端午风俗的回忆,对家乡、端午的鸭蛋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充满童趣的儿时生活的怀想。)
八、看新闻,谈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则与我们的课文有关的新闻。这则新闻在去年曾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
幻灯显示6:新闻
提问: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什么感受?
九、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端午的鸭蛋优秀教案【第三篇】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5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
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三、品读赏析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
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
3、概括句子的含义。
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
赏析
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
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目标
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
四、拓展延伸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第四篇】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关于端午的鸭蛋的优质说课稿范文,欢迎借鉴!
《端午的鸭蛋》优质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端午的鸭蛋》下面,我将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5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端午的鸭蛋》是本单元的第2篇课文,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乐趣,这篇文章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情趣和底蕴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析精彩语句,学习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难点)
3.学会感受平淡生活中蕴涵的乐趣,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方法、学法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从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心品味,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吗?(端午、仲秋、春节)各地端午节的风俗不尽相同今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汪曾祺一起体验江苏高邮的端午节(这个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投影,简介作者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通过投影“读一读,写一写”让学生给生字注音,教师订正字词的读音、释义
2. 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读课文,边勾画圈点出重要语句,出示思考题: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这里可以加以追问,引导学生分析出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课文的内容:写了家乡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写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留恋热爱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朗读、思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目标1、3)
我们在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研读赏析,这是讲读本文的难点,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品味语言
三、品读赏析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有3点: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有体现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体现这三个特点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①“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所食鸭蛋多矣”带有文言性质,增强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
③“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的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断,
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方式指导赏析语句的方法:123赏析语句的方法1.分析句式特点或修辞手法及作用 2.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妙处3.概括句子的含义4.分析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作者语言的三特点进行赏析
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赏析,归纳语言特点:1口语色彩浓厚:(好用短句,时时穿插朴素的白话)2古汉语点缀3善于运用语言“造型”4淡淡的幽默
通过赏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文章的意蕴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目标2,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赏析能力,学会阅读欣赏)
四、拓展延伸 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童真童趣……那么,读了文章,你们会想到家乡的哪种风俗,留给你怎样的美好回忆? 请模仿本文的情趣和语调,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民俗(如过年发压岁钱,中秋吃月饼,丢沙包等)
设置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身边平淡的生活和平凡事物中发现情趣,发现美,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这篇民俗散文,以小小的鸭蛋为载体,承载着作者的童心童趣、对故乡的缅怀和对民俗的追念用闲适自由的笔墨,表达了对家乡的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1.完成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整理成300字以上
2.“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这也说明我们传统文化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清谈谈你对保护传统文化财富的认识
(这个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角色游戏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太阳》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