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案设计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敕勒歌教案设计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一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二)、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四、当堂作业

五、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课后反思: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二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三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四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五篇】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歌。

《海伦·凯勒》读后感700字。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六篇】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七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2、评选优胜小组。

背诵三首诗歌。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八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所描绘壮美景色。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怀。

一、自主探究

歌曲导入

一读,读得清楚

要求:读懂诗歌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发挥你的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小组交流、组内展示。

二读:读得好听

要求:能把握好停顿、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强弱。

1、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例:a、穹庐敕勒见牛羊

b、敕勒/川,阴山/下。

2、朗读展示。

三读:读得有味:

要求:仿照示例,学会品味语言。

例:(略)

我认为________最精彩,因为___________。

二、展示评价:

我自信,我成功!亲爱的同学们,请快快举起你的右手,去大胆展示自我吧!

三、达标检测:

1、基础题:加点字注音

2,课外了解有关草原的文章或者歌曲,查阅资料,了解“乐府诗歌”。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九篇】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教案设计【第十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2、评选优胜小组。

背诵三首诗歌。

20 29557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