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实用最新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实用最新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一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40080500读作:()370600读作:()1459032700读作:()。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七十七百零八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写作:()七十万写作:()七百零八万写作:()九千零五十万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的数,所以把数写在级上,然后在级写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写作:()。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
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0”?
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写作:()。
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
完成的说一说怎样写亿以内的较大数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较大数的写法写在下面。
1.写出下面画线的数。
(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是最大的广场,面积约为四十四万米2,写作:米2。
(2)火箭每分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写作:米。
2.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零五万六千七百万二千零三十。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一千四百四十二万。
3.直接回答。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位数;
(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是位数;
(3)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位。
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__70=125__8=40__5=11+7=4+25=。
70__50=8__125=5__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__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__25=100(人)或25__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__25=25__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__b=b__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__5)__2方法二:25__(5__2)。
=125__2=25__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__5)__2=25__(5__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__6)__1015__(6__10)。
(125__80)__3()125__(80__3)。
(12__25)__4()12__(25__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__b)__c=a__(b__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__26=()__()8__2=2()。
a__b=()__()a__()=15__()。
125__7__8=()__()__7(40__15)__[]=40__([]__6)。
25__(4__[])__([]__4)__132__4__6__5=(4__6)__([]__[])。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三篇】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内容。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能进行升和毫升之间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准备:
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毫升。
1、前面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生活中哪些容器用“升”为单位?(学生举例)。
2、比较发现“升和毫升”作为单位的不同之处。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提问:这些容器的容量与我们前面接触的容器的容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毫升。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二、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毫升”
1、初步认识“毫升”,记住常用数据。
出示练一练1让学生细心观察并记住常用的数据。
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2、体验1毫升,形成1毫升的概念。
(1)观察1毫升水和10毫升的水,谈谈自己的想法。
(2)实验:用滴管向空两杯滴入1毫升的水。
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那么10毫升是多少滴水。
试着把1毫升水倒入手心里,试一试,摸一摸,多吗?
三、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完成试一试。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三、练习一。
1、练习一4。
仔细读题,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汇报是要求说明理由。
2、练习一6。
根据生活经验完成。可以跟其它容器比一比。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
1升=1000毫升。
作业设计:
必做题。
升与毫升的换算。
选做题。
到附近商店调查,记录几种容量用毫升做单位的商品。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六篇】
《编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式,体会编码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难点是怎样科学合理地编码。教学中,第一环节我以谈话交流导入,利用今日说法真实案件《家中被盗一百万》的微课,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探索身份证号码中的秘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本人和家人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相关信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况下了解到底身份证号码中隐藏着怎样的信息。了解每个数字用几位数表示,新旧身份证的区别,数字编码的作用和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第三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编码的方法。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点: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关注生活,激发兴趣,渗透编码思想。
三、以生为本,习本课堂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了解编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2、过程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会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会运用数描述某些事物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在利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结构与含义,初步学会用数进行编码。
难点: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破案吗?生:喜欢。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侦破一起案件。请看案件的视频资料。
课堂激趣。
1。播放《家中被盗一百万》。
2。师:同学们,你认为谁可能是犯罪分子?
设计意图。
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巧妙设疑,引出课题。
1。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了,身份证号码不就是一组数字吗?为什么能帮助我们破案呢?
2。师:也就是说身份证号码能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其实啊,像身份号码、银行卡号这样的由一组数字组成的号码也叫编码,是人们把数字赋予了一定的含义,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那编码里面有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将学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将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本课的基础,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学与教的活动。
探索组成、感悟特征。
一、对比辨析,认识地址码。
2。师:一共18位。这就是身份证号码的统一性。不管身份证信息是什么样的,我们统一用18位数字表示。
3。师:那这18个数字都代表什么意思呢?身份证前两位代表省,三四两位的两位代表市,五六两位代表区或者县。
4。师:身份证的前六位,统一称地址码(边说边板书)。
二、猜猜我是谁,认识生日码。
1。身份证号码第七到第十四位是出生日期码,七到十位是出生年,十一十二位是出生月,十三十四两位数是出生日,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老师这里有一组出生年月日,你觉得是你,你就站起来。
2。展示年份20xx很多同学都是20xx年出生的。
3。展示月份02有同学有疑问了2月为什么不直接写数字2,而要写02呢?因为啊一年有十二个月,如果2月写2是一位数,12月写12是两位数,那身份证的位数就不统一了。
4。展示20xx0205师:只有一位同学了,你确定一定就是他吗?不一定。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获取身份证上的相关信息,达到对年月日这些旧知识的整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让学生简单的介绍了身份证编码的含义,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练习,感受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三、发挥想象,探索顺序码和校验码。
1。师:那不止他一个人,么怎么样区分同一天出生的人呢?这应该是所有双胞胎的烦恼了。顺序码,将同一天出生的人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码。顺序码的最后一位1。3。5。7。9表示男的,0。2。4。6。8表示女生。有了顺序码,即使双胞胎的身份证也不一样了。这就是编码的唯一性。
2。身份证的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通过前十七位计算出来的,有数字0—9,我们常见的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其实是罗马数字10。师:身份证号码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啊我们可以把他分成四个部分: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设计意图。
“先猜测,后验证”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课身份证编码的规律的得出利用观察比较和猜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走向生活,巩固新知。
1。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编码的知识,现在你们可以拿起知识的武器帮助警察叔叔破案了吗?
3。再看银行的卡号编码。2、3、5只有5持有甲银行的银行卡。所以确定5才是真正的罪犯。恭喜你们成功破案。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自我实践,检验真知。
(二)我是“小网友码师”
设计意图。
1。通过练习,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习自主思考的过程,经历编码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编码思想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对编码的认识,增强了课堂的数学味,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
课堂小结。
2。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你还见过哪些编码?生举例子。学籍号、军事情报、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车牌号都是编码。
3。师:同学们,我们的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数学好玩,祝大家玩好数学。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七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八篇】
设计说明:
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直线及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垂直与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通过引导想象、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本质特征。运用激趣导入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这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和对同一平面的理解。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线”、“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动,运用想象、观察、讨论、验证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小棒3根/人,白纸2张/人,记号笔1只/人。
教具准备:
三角尺一把,直尺两把,立方体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大胆想象。
1、复习直线及其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想象直线的'延伸。
(3)初步明确学习任务。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两条直线的关系。
2、大胆想象:请同学们在白纸上把你想到的两条直线之间可能形成的关系画下来,看看你能画几种不同的情况。注意:一张纸上画两条线,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3、选择部分学生把作品贴到黑板上,并进行编号。
二、观察分类,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组的直线。
2、分类。
(2)交流分类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学数学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介绍分类的时候围绕一个词语——交叉。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两种情况来分类,应该怎么分?(板书:不相交)。
(3)你觉得相交的有哪些?说出你的理由。
质疑:同学们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号、3号的两条直线,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验证a、观察想象b、延长验证c、测量判断)。
对于延长后可以相交的给予课件演示突破难点。这种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直线时,没有吧直线全部画出来。
(4)再次分类。
(5)小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认识平行线。
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怎样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1、学生自学课本65页中间第1行第2行完成学案(一)。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
(2)通过图形对比加深理解概念本质属性。
(3)通过判断深化理解概念。
3、师生共同小结。师:要判断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还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师:例如:这是直线a,这是直线b,我们可以说……强调要说谁和谁互相平行?
(二)认识垂线。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在这几组相交的直线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这几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怎么证明这几个是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学生们自学65页中间的部分完成学案(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小结。
(三)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分类活动,认识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其中两种比较特殊的是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想一想。
生活中,哪组直线互相平行,哪组直线互相垂直?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九篇】
内容。
34—35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2.使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的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的喜欢的图案。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感觉图形的美。
难点。
学生利用面前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的平移知识,设计自己习惯的图案。
关键。
让学生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知识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
图形。
学生。
图形。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2
17。
15。
5
1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三、练习。
四、检测。
图形设计使用上四中或四种以上的图形。
五、小结:
1.同学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呢?教师先请学生们回忆还可以小声地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把图形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再出示一些好看的组合图形。
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
1.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这些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得到这些图案?那就请你来动手试一试、看一看。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案都是我们现在所学生的平面图形经过数字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等知识得到的,如我们经常看到的桌布围巾花布等等,所以只要你学会观察生活就能够用知识去发明和创造使他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汇报并讲解。
(1)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2)再指名讲解设计说明。
(3)小组内修改。
5.自由发挥设计。
注意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平移和旋转等。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讲解。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在设计图形中感觉图形的美。
这些图形经过人们的双手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些妙趣横生的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个图案,每位同学都来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探索一下其中的奥妙。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
(2)指名汇报。
(3)小结并寻找规律。
学生独立设计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图案欣赏。
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教案【第十篇】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还有谁和你一天过生日吗?你想知道那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2、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你在的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是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小熊文具店(书96页1题)。
2、汽车的快慢(书96页第2题),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喜欢的动物。(书96页第3题)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
3人5人()人。
(1)补充完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00元,买6本需要()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一篇:有趣的对称大班教案【精彩5篇】
下一篇:食物从何处来教案样例(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