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教案(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教案(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一篇】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A案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B案
●谈话引入
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质疑激趣
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
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引入课题。
(出示一幅小孩子痛哭的画面。)教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看一幅画,谁能来给大家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学生介绍略)
教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利用画面的目的是尽快进入情景,但实际反应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二、学生初读课文,将体会最深的地方与同桌交流。班上交流,学习课文。
1、体会“两年多来……”一节。教师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然后抽学生朗读,教师评价。
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将“评价”只是当做老师行为不是很恰当。
2、体会第三自然段,教师请学生找找有几个“听见了”,几个“和平”。体会意思并自由感情朗读。
请自认为读得好的同学起立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这段话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是让学生“读”完的,反复的读。但是我们的感觉是没有很好的体现“层次性”要求,有点“泛泛”而读的感觉。
3、试着体会作者对父亲才华横溢而又英年早逝的痛苦而复杂的心情。也是先个别朗读,再全班朗读。
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一个劲”儿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复杂”,也将究竟怎样“复杂”的问题进行了“回避”。在学生评价之后,教师是否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评价的理由呢?
4、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段落,用横线划出对世界局势进行描写的句子。思考:你想知道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朗读“今天……”一段。教师提问:“和平之花”是指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教师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这一步拓展得很好,但是稍觉肤浅。我觉得顺序应该调整为:先展示资料。(很重要的一点是:收集来的资料反应什么问题?)然后再“回头”体会文中句子。如果学生没有深刻体会思想感情,表现出的可能仅是一些虚假的激情。
三、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你们说战争是什么?面对战争,你想说些什么?雷利(本文作者)怎么说?什么叫呼吁?他“呼吁”什么?读“要……不要……”。
朗读之后,学生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2、引导实践。教师:孩子们学习了课文,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怎么做?
抽学生回答,有的谈针对目前的“美伊战争”,我们可以发倡议,给美国总统寄信,或是给伊拉克的小朋友寄去和平鸽……
其实,情至深处,学生往往能够体现出很强的背诵能力,对于“为了……为了……为了……”一段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感情背诵!我觉得更好的设计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中,选择哪些是“可行”的,让这部分同学的发言稍微具体一点,避免走形式,也就是说,尽管是公开课,还是要考虑是否能够落实的问题。
3、再读课文,放飞“和平鸽”(纸做的)。
在充满感情的朗读声中,下课铃响,学生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这点设计得很有新意。这是本课中设计较为成功的一点。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背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讲读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利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并深情地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与战争年代距离遥远,要让学生跨越时空去感受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学生的搜集资料,了解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等是学好课文的前奏。学生特别需要一些直观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才能与课文情境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目标2、3、4。
教学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相信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二、欣赏图片,谈感受
播放战争中孩子的图片,学生观看后谈自己的感受。
师:看着这熟悉的画面,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到了远在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同学们,虽然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但你们知道么,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孩子像伊拉克的孩子们一样,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三、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文中作者向谁呼吁,内容是什么,你从中有什么体会?
五、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1、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用心体会。
2、交流:
两年以前,牺牲──一个维护和平的人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蓝盔──一个爱妻子和孩子的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硕士──一个有才华的人
3、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⑴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⑵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想象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朗读)
⑶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⑷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你从这三个和平感受到什么?
过渡:我的爸爸就这样牺牲了,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4、爸爸还有未了的心愿,因为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学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我们禁不住要和本文的作者一起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段话,自己放声地读,有感情地读。谁想呼吁,指名读,齐读。
六、拓展、升华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维护和平我们,制止战争,能做点儿什么呢?
七、结束语
让我们一起呼吁: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设计中,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内容感人。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知道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让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幸福生活与战争带来的悲惨生活,以极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从而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进而深入文本感受、体验、理解文章内涵。在个性化的畅所欲言过程中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内化。
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很好,掌握了word2000、幻灯片制作、网页制作、画图、校园网络搜索等使用方法。。他们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因此利用网络的便捷和直观性让学生自由的与网络对话,与文本对话,使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能被打动的词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真正领悟到战争的可恶,产生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1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文本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父亲的深深缅怀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习这篇课文,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悟世界并不太平,激发对战争的憎恶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认知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能力目标:利用网络多角度与文本对话并通过联系实际,小练笔、道心声等途径让学生加深感悟。
教学策略:
马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引领学生学习此文,让学生在网络世界自由遨游通过对资料搜集、整理、交流走进文本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内容
在感受“世界并不太平”这部分时,让学生登陆网站,实时阅览当今世界战争现状,以及不和平因素,把网络资源充实到教材中,使小小教材更富立体化。而且再此过程中学生对站争有了更深认识和理解。
2、再现情境,体验感悟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才易于使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再现战争的实况和孩子生活的悲苦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祈盼,对战争的憎恶,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
课堂是学生表达与交流的乐园。在合作讨论交流世界部分地区的局势时,师生平等对话,生生畅所欲言彼此的感受,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相互碰撞,语言相互补充,感悟相互融合对文本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教学媒体
网络技术、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2、视频出示下列资料:
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有33个国家参战,卷入战争人口达15亿以上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多亿人卷入战争,死亡7000多万人。
现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更加巨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至2003年,因为战争,世界有200万儿童死亡,600万儿童受伤或残疾。
3、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祈盼和平的降临
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向联合国,向全世界呼唤,他在呼唤什麽?
4、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5、学生上网查看“维和行动”资料,交流解决有关问题: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蓝盔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语段,感悟文章内涵
(一)、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1、多媒体出示语段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b、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2、课件出示:(千人迎英雄的场面,并出示录音、字幕:他,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经济学硕士;他,是一个深爱妻儿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一位卓越的维和部队观察员。)
默读课文,找出体会到作者失去父亲万分悲痛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情感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课文内容,真正走进文本,所以学生才能动情。]
3、学生进入学习网站,合作学习。(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法指导,进行讨论交流,再探讨朗读进行汇报。)
a、 片段一:(读文——互动质疑——查阅相关资料——谈感受)。体会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b、 片段二:(课件出示家人面对父亲灵柩时悲痛欲绝的情境):在情境中感情朗读,感受小雷利的心情,并想象说话:看到这情境,雷利会说什么?
c、 片段三:读文谈感受,在失父的回忆中表达对爸爸的崇敬与自豪。
4、汇报交流
师小结: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个可亲可敬的爸爸,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雷利怎能不悲痛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内涵,又联系全文读书内化,突破了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编者之间的交流和思想感情的沟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畅游网络,感受世界的不太平。
1、 指名读第7段,自主质疑,梳理问题。
2、资料交流: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很多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你能列举些具体的例子吗?
3、观看伊拉克战争视频、“9、11”事件图片。
a 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浏览。
b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的,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再次呼唤,升华感情。
课件出示呼声段落,齐读。
四、延伸拓展,呼唤和平。
1、播放维护和平滚动图片
2、讨论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3、写下自己的心声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与交流,写作迁移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从而内化情感,进一步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后反思:
坚持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先引导学生潜心涵咏,在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悟情感;再指导学生在拓展资源、深层感悟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情感。指导学生走入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配以学生的激qing,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朗读文本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产生了情感上共鸣,从而获得真挚情感。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同时又联系关于战争相关信息,抓住学生的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最后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
一、以情激qing,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苏轼说:“感人心者,莫乎与情”上课开始先让了解战争,顺势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寻找战争带给雷利的伤痛。在而后的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比如教学“雷利的伤痛”这部分时,我始终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娓娓地叙述着雷利的悲伤:
再也得不到爸爸的疼爱了,再也得不到爸爸的爱抚了,泪水在雷利脸上无尽地流淌,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就是这样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这样一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却倒在了战争中……;
这一声声带泪的呼唤,这一声声浸满泪水的呐喊,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赶紧读一读课文……
就这样,成功地引导学生把自已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学生在老师深情地述说中,在一次次声情并茂地朗读中,自然体会到了那令我“至今都忘不了”的“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此时次刻,雷利就是学生,学生就是雷利,两者的情感在朗读中产生了共鸣。
二、激qing朗读,呼吁和平
教学“雷利的呼吁”这个段落,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仿佛”这个词语,通过“透过‘仿佛’,你读明白了什么”来贯穿整段的教学,引领学生明白,“和平!和平!和平!”不仅仅是爸爸的愿望,是妈妈及在场的叔叔阿姨的期盼,更是雷利发自肺腑的呼唤!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朗读是就激qing满怀,情绪高昂,仿佛与作者融为一体。情感,又一次产生了共鸣。
三、深情朗诵,余意未尽
教学描写“世界并不太平”这个部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直观教学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忧郁的乐曲缓缓地流淌,大屏幕上播放着残酷的战争画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战争的境界——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斗中,仿佛听到孩子们凄厉的呐喊声。这样,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战争的罪恶——教师一字勿庸多说——学生自然就想表达对战争的看法,自然就想一吐为快。
四、直面网络,有效拓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属于书信体文章,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内容感人。但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比较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知道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就很难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所以在教学时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让网上的多媒体资源将以极大的冲击力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同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世界里,这里有亲人的疼爱,朋友的关怀,师长的诲,这里有鸟语花香、明媚阳光……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有一个中国孩子给前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包含了一个孩子对和平的渴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的心灵呼唤吧!
2、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师:雷利在这封信中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读不通的地方反复朗读几遍。
2、点名读课文,师正音。
三、精读感悟
过渡:相信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他一个中学生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作点旁注。
1、学生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拨:
第一层理解:爸爸在执行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很悲痛。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1~4小节。
师引导概括出:工作出色、爱妻子、爱孩子、热爱和平。
⑵ 练习朗读课文。启发:你认为在读这一部分内容时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激动、悲伤、骄傲)
⑶ 点名朗读──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老师听出了激动、悲伤的语气,但自豪的味儿还不够,特别是在第3小节中,当我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中无比的悲伤,但是也为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爸爸而自豪。
⑷ 齐读第3小节。
⑸ 第3小节的结尾处连用了三个“和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借爸爸的口表达了自己热爱和平,迫切希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⑹ 教师引读:
所以联合国秘书长对爸爸的殉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名……素质”。
第二层理解: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从间。
师: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
⑴ 学生交流:
相机出示“世界并不太平──”。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家可以联系课前的预习来交流。(师点评)
⑵ 学生自由交流:
师点评:看来是个关心时事政治的人;你的课外阅读真丰富;你的预习很充分。
⑶ 演示cai课件:
师小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铮铮的白骨和成堆的尸骸,它不仅是对生命的摧残,更侵蚀着每个纯洁的心灵。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场面,你会对联合国秘书长说什么?
⑷ 自由交流。
⑸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第5小节:
点名读──集体读。
师点评:看来大家已经读进了课文,与小作者产生了共鸣。
师: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欣赏两首小诗《地球的呻吟》、《地球的呼声》。
⑹ 学生选读──集体齐读:
让世界远离战争,让世界充满阳光,充满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让我们一起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⑺ 学生欣赏音乐。板书:和平
四、小结升华
师:同学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上一篇:权力的行使汇总4篇
下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