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正比例》教案含反思

荣誉 分享 时间: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结合图表展示其特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过程中发现需加强学生对比例关系的直观理解。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正比例》教案含反思相关范例,供您参考!


第4单元  比例

第1课时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难点

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表格。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1/=2/7=3/=…=,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预设  生:数量/总量=单价(一定)。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k(一定)(板书)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①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 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②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  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

教学反思

比例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包括正、反比例两个例题,它的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不变量、变量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本把新旧方法进行对比。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运用。

20 3572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