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精彩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站在铁索桥上》同步练习【第一篇】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红诗并不难教——《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反思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第一次试教,由于对教案不熟,我第一次的课没有上完,在第二段的对红军英勇顽强的精神的理解上并不深刻。我很不满意,觉得自己在诗句的把握上还不够好,教案没有细化。后来,在冯老师和王老师的建议下,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在第二段的教学中,分为三个层次读,其中穿插了影片,毛主席的诗歌《长征》。在第三节的教学中也穿插了多种形式地读,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小组读,齐读等。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怎样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诗歌中的句子,准确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起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应该是他们通过阅读文本,思考、感悟而得到的。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红军飞夺泸定桥事迹的资料,想通过了解当年的历史,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形象生动的画面,为情感的流露搭建一个平台。

课堂上,读到描写红军战士英勇作战的小节时,有的孩子开始用课外资料帮助联想。他们的回答中,不仅是对资料的转述,而且与课文结合。这时,一个孩子找到课文中的一个词:“强渡”,并介绍了泸定桥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中体会到了红军战士渡河的勇气和决心!听了这个孩子的回答,我表扬了她: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在理解课文时,只有把课外搜集到的资料与课文真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我乘机和孩子们交流了课外资料的使用问题,让他们懂得了搜集什么样的资料,以及怎样用搜集的资料。我想,罗主任说得好,要注意抓住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点去引导学生,为我所用;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每一个评价,甚至每一句话都要背下来;教学中不要太琐碎,太细化,要给学生一个整体感,这儿可让学生想象画面,给他一个整体的印象……

《我站在铁索桥上》同步练习【第二篇】

说教材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1篇课文,本单元围绕 “遗迹”这个话题,编排了了3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了我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全诗共四节,感情热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教学目标

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才能。

了解诗句,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说教法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形式,将师生各种方式的读贯串于阅读教学的一直,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求、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课开始,我就利用单元主题导入,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主问题引领法: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3. 朗读法:这是一首诗歌,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韵味,让“朗读”贯穿全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接读、默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4.合作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通过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这堂课我设计的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板书:遗迹  ),前面我们游览了绵延万里的长城,感受了历经风雨的索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有关“遗迹”的文章。齐读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

2、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中的铁索桥指的是哪一座桥?你对它有哪些了解?(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老师板书:顾工,学生齐读小资料)

二、整体感知、示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指名读(4人分小节)、齐读、默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什么?(学生自由说)

2、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3、请看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三、自主学习:(8分)

师: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诗文,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想到了什么?(用 ———画出)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1)个人学习(2)小组交流

四、交流释疑:

1、检查自学情况(小组展示)

过渡: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并做了批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收获。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过渡:由诗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体会到什么?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体会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师评价,随机用红笔圈出重点词,并随机指导朗读课文。

预设:(1)抓住 “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桥险、景美;(这组的同学从第一小节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2)抓住“冒着、攀着、冲破”等动词,体会到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教师补充资料:铁索桥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桥下水流湍急,别说是用手抓住铁索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会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战士个个是英雄好汉,他们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冲破了敌人的火网。真是铁索桥上显威风啊!让我们带着雄壮豪迈的感情读第二小节。(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个别读、齐读、接读等不同的朗读方法。我在这里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预设:(3)抓住学生体会到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从哪儿体会到?)

小结: 是呀,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缅怀先烈、珍爱生活(板书)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来缅怀他们,有感情地读第三小节,读的时候我们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

小结:看到: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又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汹涌激荡”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齐读第四小节。

过渡:一座索桥,一个故事,让我们铭记发生在这座索桥上的故事,记住作者带给我们的优美诗篇。

3、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喜欢一个小节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诵。

(3)每个小组的4号或6号单独展示。

五、总结写法:

学完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反复;)你从冬冬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写作方法?(联想;对比: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六、拓展巩固:

1、关于红军、关于泸定桥,毛泽东主席曾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齐背。

2、课外搜集:关于战争年代的诗歌与小组同学交流。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既能够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要点,也尽可能做到精练美观,本课板书设计抓住课后问题,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缅怀先烈  珍爱生活。

板书设计:

看到:头上云雾  脚下白浪       缅怀先烈

我站在铁索桥上    楼房成课堂 梨花开放 鲜花撒地上

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    珍爱生活

综上所述,本课我主要通过感知内容——品析语言——探究主题——拓展延伸几个环节,采用主问题引领全文,用朗读贯穿全课,摒弃了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无论是教学问题的设计还是作业的设计都从学生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一个与时代为伍的教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读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使学生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使学生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准备: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

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你了解泸定桥吗?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泸定桥的资料。

教师出示泸定桥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就是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705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把守这里的敌将桥板抽掉,并在桥东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的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地通过。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课文《飞夺泸定桥》)

2、今天我们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3、齐读。

三、理解体会:

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2、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有关的诗句。

(2)你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简要地讲给大家听。

指名讲述故事。

师: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了这次重要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描述了这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关键战斗。

(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

①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

②学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强渡、攀关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

③还可以从战斗结束红军仅仅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就取得了这次重要战斗胜利来谈。

(4)小结: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5)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能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

3、过渡: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

(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

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结: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

4、学习第四小节:

作者要高声歌唱,他可能歌唱什么?

(歌唱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四、朗读背诵:

1、练习有感情朗读。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

五、讨论写法: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六、欣赏:

再次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欣赏。

课后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回答课后问题。

3、有兴趣的同学,学唱《我站在铁索桥上》。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      想到      对比       抒情

桥身摇晃    红军强渡    楼房成课堂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云雾    攀着铁索    梨花开放

脚下白浪    冲破火网    鲜花撒地上   高声歌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背诵,拓展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练习背诵:

1、回顾课文:

(1)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他心情怎样?

(2)为什么作者的心潮汹涌激荡?

2、练习背诵:

(1)有感情朗读擂台赛。

(2)练习背诵全文。

背诵挑战。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萧华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读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二)小练笔:

学习了《我站在铁索桥上》和《飞渡大渡河》等,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然后写在练笔本上。

课后作业: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读。

《我站在铁索桥上》同步练习【第四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生:铁索桥在哪里?形状?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想到什么?)

2、有疑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查过资料,那谁先来谈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

3、(出示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体会险要)看到了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

4、铁索桥下的河水浩荡湍急,桥高得如同在空中悬挂,别说从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来读一读诗歌。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3、生字读准了,诗歌才会读得更流畅,让我们学习这一课的生字词吧。(撒、洒)

4、那诗人站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细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齐读)

三、品读第一节

1、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一节,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2、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指导读,齐读)。

3、“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4、“心潮汹涌激荡”是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感情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二、品读第二节

1、诗人的心情为什么会久久不能平静了?再读一读诗歌,找一找有关的诗句。(2、3节均可)

2、让我们先默读第2节,想想诗人的心情为什么会久久不能平静了?(可以通过划出有关的词语“攀着、冒着、冲破” “铁索、弹雨、火网”来品味当时形势的危险和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边随机指导5、6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吧!(观看多媒体课件)

4、看完了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完后随机指导3、4个学生再读这一节)

5、读着读着,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谁来试试?(2个学生填空式的朗读,齐读)

6、当年战争的激烈,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记忆里,毛泽东同志也为这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挥毫写下了一首诗《七律·长征》(赏析)。

7、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为了彻底粉碎蒋介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这是多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啊,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节。

三、品读第三节

1、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之后,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小节)(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

2、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3、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再把感受读出来(指导2、3个学生读)从“轻轻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怀念、敬仰   指导2个学生读)

4、让我们对比着来读读这节,老师来读描写当年的部分,你们读写如今的部分(师:“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生:“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师生合作读该节)。

四、品读第四节

1、留下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的心情怎能不激荡?请齐读第四小节。

2、诗人要高声歌唱,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赞美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五、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让我们也高声歌唱吧!(配乐齐读整首诗)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诗歌。

2、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铁索

强渡   冒着弹雨      心潮汹涌激荡

冲破火网   高声歌唱

20 397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