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第一篇】

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及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1篇。这首诗歌,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堪称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尽管长征胜利已过去六十多年,但长征精神仍然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课标中对5、6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认识“礴、丸、岷”等三个生字,会写“丸、崖、岷”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第三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质疑问难法,合作交流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板画,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三、说过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环节完成

1.交流资料,初读诗歌。

上面说道,小学生对毛泽东和长征的了解不是很深。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增进对长征、对毛泽东的认识十分有必要,而且这与课标中查找运用资料的要求是相符的。上课伊始,我先播放长征这首歌,让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长征中的故事,在学生说出几个故事之后,教师顺势接过话题: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长征中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1篇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现长征的课文。它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引导学生读诗,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对七言律诗特点的了解,同时提出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这一环节学生围绕课文交流资料,既分享收获的喜悦,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以便对后面的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2.细读诗歌,理解意思。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紧扣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不孤立地就字就词分析讲解。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每一句。在这里重点理解“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例如,在理解难点句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利用图片、板画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五岭山脉连绵起伏,乌蒙山气势雄伟。接着出示练习题“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前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后半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通过小练习,体会比喻的精妙,想象的奇特,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的乐观精神。

3.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体会诗歌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体会:一是,假设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把心放在情境中,设身处地去联想,自己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又是如何对待的?二是抓住“暖”“寒”等关键词句进行体会。三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怀。我首先播放歌曲《长征》,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不仅是自然环境之难,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之难,更有党中央内部分裂之难,真是难上加难!“而不怕远征难”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在理解难点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时,我讲解红军将士不费一兵一卒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一个“暖”字将红军战士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习“大渡桥横铁索寒”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战斗场面的激烈与悲壮,从而领悟“寒”字所包含的种种感情。此处教师不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而且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我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

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拓展延伸,超越课堂。

在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后,我及时出示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和红军将士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写下的另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出示)“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引导学生课外诵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一方面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毛泽东诗词斗志高昂的风格,另一方面进行诗词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

四、最后谈谈板书,“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第二篇】

设计意图

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作为1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 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

(总)

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 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3)师补充长征影视片段和红军走过的路线图。

看了刚才的影视片断和线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 夯实基础,初读文本

(1)(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

(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

指读。

三。 自读质疑,交流启思

(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

四,完成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

设计意图

"万事贵乎始".课堂伊始,以回顾领袖与长征的内容,巧妙地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 )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理解重点诗句含义,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红军长征,去细细体味。

齐读《七律长征》.

二,品读诗歌

(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

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课件)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

师点拨:其实在许多古诗文当中,等闲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两句诗,齐读。

(2)诗中红军把什么(课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板书远征难)

(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 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读书成果。

(4)重点理解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中处处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将远征难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课件出示"五岭,"指生读

比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结合你查阅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岭 什么样的山

同学们,你们平时也喜欢登山,当你在等学校附近的青龙山时,你有什么感受 试想,红军在过这悬崖峭壁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小结,增加背景介绍,指导朗读。

适时追问: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 生说(乐观)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面对着山,红军不怕。面对着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课件出示上句).生读"金沙,"谈诗句意思

诗中这一暖一寒,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

a. 先说这暖,生说。说说你对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图片,补充"巧渡金沙江"材料。

那理解了这场战斗,我们来看这个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从"暖"能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指导朗读。

b 理解"寒":那这个"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 (课件)生谈

简介泸定桥,出示图片,此刻你站在上面,会有什么感受 生说

我们一起来看22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播放视频)

生谈感受

师:此时,你对"寒"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生说

小结:此时透过这两场战斗,一暖一寒(课件)又让你们看到了一支什么样的红军队伍 (板书大无畏)

指导朗读

③学习最后两句:

理解"更喜","尽开颜"( 联系全诗).

此时,透过词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

全班一起读全诗,同时教师语言总结。

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三。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音乐)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四。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语,层层深入,理解诗的内容,感受红军长征时乐观向上,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体验红军长征的困难,体会红军的长征精神。

有效的影视,故事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词语,对文本的体会,还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的知识体系。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逶迤——细浪

磅礴——泥丸 只等闲 不畏艰难,勇敢乐观

暖——寒

教学

反思

《七律·长征》正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红军长征这举世闻名的壮举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当我细细品读这首诗时,眼前仿佛又看到那神骏的山,苍凉的水,耳畔似乎又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笑声,欢呼声。我深深地觉得长征精神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前进的脚步。

但对于现在小学生来说,长征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闻,怎样让学生们感同身受 让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背诵出课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长征的这段历史还是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我在上课时关注学生体验,帮助他们一步步深入感悟。

1.利用现代媒体,帮助学生体验

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还有那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宽阔的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这些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验

在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登青龙山时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杨欢:我还没爬到一半,就觉得脚很酸,我就不爬了,回家算了。

缪艾琪:我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走一段,坐在台阶上聊会天,再继续往上走。

王碧伶:我有时会跟着妈妈一起去登青龙山,每次都走得口干舌燥的,还上气不接下气,我还常说累死了,下次再也不来了,可妈妈叫我做伴的时候,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陪她。

还有很多同学都说登山很累,都不敢去登山。我话锋一转,问道:红军在翻越五岭,乌蒙时,他们累了,怎么办

学生很快说:不能老是休息,因为要被冻死的,而且还有可能被敌人追杀。

我又问道:"他们渴了,怎么办 "

生回答:"喝山泉,或者吃雪,运气好的话摘些野果充饥解渴。"

继续问:"晚上他们怎么办 "

生答:"靠着大树打个盹,不能睡熟,不然会被野兽攻击,冬天可能会冻僵……"

……

再问学生对这两句话的体会时,他们畅谈红军翻越五岭远远比我们平

时的登山要艰难得多,他们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并从"腾细浪,走泥丸"中感悟红军不怕困难,勇敢乐观的革命精神。

整堂课以学生的体验感悟为主,以感带读,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这里渗透进学生的体验中。最后在配乐诵读时,学生读得激情四射。当然,回味着这节课,欣慰之余也生几许遗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使这首诗的教学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

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

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齐读课题——

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

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

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生自由朗读诗歌)

师: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样了 其他的同学仔细听,从正确和流利两方面进行评价。(课件出示诗歌《长征》)

请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谁来试试。(生读诗歌,评价)

师: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评评。(师范读)

小结:谢谢同学们的夸奖。其实这首诗并不难。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4,6,8行一般押韵,大家看看这首诗,哪些字是韵脚 听一听范读,自己再读一读。(课件放录音)

全班齐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着节拍读)

(二)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师: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学生边读边思考。质疑。

师:同学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我们既要敢于质疑,更要善于解疑。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三,再读诗歌,读悟结合,理解诗意, 指导背诵

(一)出示学习提示:

(1)悟 看注释,结合资料及预习情况,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说 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师提示学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一碰到问题就查资料或问别人,自己应该先想一想,一猜,可能是这个意思,可能是那个意思,然后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验证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正确,这叫--猜读法)

(3)读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合作交流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

2、交流理解,读中悟,悟中读

(1)这首诗写了什么,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请大家大胆展示自己,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学懂了一字说一字,学懂了一词说一词,学懂了一句说一句,各抒已见。

生:(汇报学习体会)

3、交流,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说说自己的理解。抓住诗句中的词语"万水千山远征难"."不怕"和"只等闲"理解。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腾"能否换成"流"呢 "走"能否换成"跋"呢

指导,练习朗读。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质疑:为什么说"金沙水暖,大渡桥寒"呢 )

(课件出示金沙江的图片,板书:金沙江)

a、出示金沙江图: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介绍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b、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会怎么读 (生读)

c、我觉得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

e、起来读一读,看看聪明的你是不是真的高兴

我们胜利了(读)——

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

师: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铁索桥)

师: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师: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二者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男,女生分读"暖寒"的诗句,齐读)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

播放红军过雪山的电影资料,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练习朗读。

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 可以边读边想像,可以看板书,自由背背吧!

(生自由背诗,指名背,配乐朗读。)

四,总结

师:耳濡目染了红军的英雄风采,我们感慨万千,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现在让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进一步体会诗人对长征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播放《长征》歌曲)

师:气势雄浑的歌曲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气概,让我们满怀激情齐背《长征》来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缅怀及敬佩。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方法:

以朗读、讨论为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长征》片段及主题曲导入(或投影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长征》,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内容。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学习长征精神。

3、掌握一些关键字词的含义。

4、学习本文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夸张的手法。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朗读,听完后,自己大声自由朗读全诗:

要求: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讨论提问。

(学生读完后,提出问题,师生讨论解决,然后投影出示全文大意。)

2、学生再次大声朗读全诗,思考: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实际上,红军长征中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

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3、学生讨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红军长征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都被红军一一克服,可见红军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精神。

作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只精心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再现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这种以个别来表现一般的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四、细读全诗,局部揣摩。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首联中的“万水千山”在诗中具体指什么山什么水这一联在全诗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4)根据历史事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这四个问题全部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2、体会下列划线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及时纠正。

3、读完全诗,你感觉应该学习红军的哪些精神在今天,如何去继承发扬这些精神

五、课堂总结:

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六、课后作业:

课外查找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以“长征”为话题写1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文体不限。

板书设计:一七律长征

万水:金沙江大渡河

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五岭乌蒙岷山

20 559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