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综合实践课教案(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综合实践教案1

教材简析

《认数(一)的综合练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5页练习一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应用,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数。第1、2两题着重练习认数,第3、4两题着重练习几和第几,第4、5两题着重练习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创设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激活个性、拓展思维、感受数学的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2、营造心理相容的人文环境,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说、比、排、猜、填、画、问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数10以内的数,理解这些数的具体含义,掌握数序,区分几和第几,会比较大小,增强数感。

教学流程

一、创境激趣,唤醒情感

1、教师谈话,介绍蓝猫(电脑出示)。

2、蓝猫介绍优胜小组的评选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导入新课,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激活个性,拓展思维

1、说一说

⑴师:看猫大哥给大家带来哪些老朋友,请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并用右手食指写一写。

(电脑依次出示:10、4、6、8、1、3、9、7、2、5、0)

⑵蓝猫示范介绍3:我认识3,我家有3口人,我这里有3个苹果。

⑶学生介绍认识的数:A、指名尝试说;B、组内尽情说。教师颁发发言奖、倾听奖。

⑷学生介绍特殊的朋友:0。

(设计意图: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或用实物表示数,旨在帮助学生再次感受数的含义,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比一比

⑴激趣谈话:蓝猫带大家到数字娃娃家做客,可这些娃娃太淘气,都躲到屋子里了,他们两个两个地出来,请大家给他们比大小。

⑵电脑演示,学生用语言和手势描述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排一排

⑴激趣谈话:数字娃娃又想和大家玩排队游戏。

⑵电脑出示0,生按顺序往下排。

⑶师引导观察,生解决下列问题:A、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的?B、从0开始,越往后排数字越怎么样?

综合实践课教案2

1、我们一起学调查

学习目标:

1,了解调查有多种方法。学习调查方法。

2,学习设计调查问卷,学习统计分析数据。

活动过程:

一、确定活动主题:

例如: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上课时,我们有一些学生总不爱发言,怎么办?妈妈总让我读书,但应该读什么书好?这些问题和困惑,我们应该去研究它。今天我们提供四个参考主题,并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为题展开研究。

1、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2、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学生安全问题的研究;

4、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为研究主题,达到一个共识就是让学生都来阅读内容健康的课外书,营造读书气氛。

2、通过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调查和探究,引发对自身问题的关注。

3、反映调查或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4、能依据研究的结果,自主提出对策。

三、制订调查方案。思考:如何调查?

讨论确定:

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1,确定调查对象。

2,设计调查问卷。

3,打印调查问卷。

4,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5,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调查统计图。

6,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参考卷)

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

一、您的性别。

A 男 B女

二、你喜欢课外阅读的书的类型是以下哪一类?(可多选)

A科幻类 B文学类 C历史类 D漫画类

三、你每周一般看几本书?

A不到一本 B两到三本 C四到五本 D六本以上

四、你每天花在看课外书的时间是:

A一小时以内 B两到四小时 C五到六小时 D七小时以上

五、你的家长对你看课外书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介于两者之间

四、实施调查。对本班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五、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绘制调查统计图。

六、撰写调查报告。

综合实践课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 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 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

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

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呢?

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

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的表格。

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二)收集分析资料

1、收集资料

①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

(1) 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较,有哪些独特之处?

(2) 各种造型木制相架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3) 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

(4) 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木制相架有何特点?

② 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关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况。

2、分析资料

(1) 要求学生能将所搜集的资料(文字资料和图案资料等)进行下载。并相互交流。

(2) 各组根据搜集的资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求最适合自己“初步设想”的有价值资料。

3、分析材料

制作相架可用各种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属等,本单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为木料。在分析材料时,教师要重点介绍常见木料的特征、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学习构思方案

1、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教材中P15页“简易笔筒的草图”,并思考、讨论:简易笔筒草图应怎样构思?有哪些注意点?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点?

2、尝试构思方案:

①从笔筒的设计迁移到相架的设计,提示学生从相架外观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结构、材料选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②引发学生对各自的初步设想进行再构思,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如何运用这些木制材料特点创作作品进行思考。

③通过实物投影仪交流“我的初步设想”表格,指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开展讨论。

(四)相架设计表达

1、设计草图

①学生独立或者寻找合作伙伴设计样稿,学习用草图表达相架的设计意图。

②运用实物投影仪对设计图进行展示和表达。

2、完善设计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各自的设计意图,相互指出草图设计的合理性、新颖性以及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好的创意进行“再设计”。

说明:

让学生观察教具实物,分析它们的特点,探讨在构思设计方面的方法、关键,为后面的设计构思做准备。

教师在学生确定构思中,可适当给予一些提示,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亮点,并及时对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让学生顺利地找准设计创作的入口。

创新是从设计开始的,学生通过活动,把最初的“初步设想”提升为“设计方案”,学会了用绘制草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通过交流,进行再设计,确定最后的方案

(五)技能体验

1、平面图和结构图画法

(1)认识平面图和结构图

对照相架实物,认真观察,参考课本上P15页简易笔筒草图,了解草图的画法。

(2)对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表达。

(3) 教师示范操作

(六)修改相架设计

1、讨论相架的工艺过程,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熟悉设制作的一般顺序。制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

2、引导学生修改相架设计草图,并提请学生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①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条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接等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②拼接45度角时,划线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对角线等等,哪种方法合适就用哪种;

③相架的“框架槽”,在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框架槽的深度与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于或小于框架外框与框条所形成的厚度,那么把照片放入相架内,都显得不合适。由于框架外框与框条不是同一块木料,在拼接时要考虑到交叉拼接,这样拼角粘合才有牢度;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指导,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20 2298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