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精编10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通过歌曲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对音乐的热爱与兴趣,如何更好地理解歌词传达的情感?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让学生感受、体验并表现歌曲中少年儿童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够辨别并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辨别合唱中两个声部的和谐。

教材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且寓意深刻。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结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

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教学准备:

1、电子琴

2、歌谱

3、录音机

教学方法:

听唱法等

型:

唱歌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示课题

学唱《歌声与微笑》

二、教学新歌

1、初听歌曲范唱录音,感受作品欢快活泼的情绪。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3、学生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师生共同讨论歌词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友谊)

4、再听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体会领唱和合唱部分的演唱效果。

5、发声练习:

2/4 5 3 4 2 3 1 2 3 1 - ‖

La ya la ya la ya la ya la

6、认识升记号“”。讲解升记号的作用,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比较加“”与不加“”声音效果的不同。

7、学唱二声部旋律(出示歌谱)。

1)指导学生分部唱两个声部的旋律,重点练唱第二声部,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2)合唱两声部旋律。

8、学生随琴填唱二声部词,要唱得和谐统一。

1)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2)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

9、歌曲处理:

1)全音符的音值、附点音符、下滑音和变化音处力求唱得准确自然。

2)第一乐段唱得有歌唱性,亲切、流畅。第二乐段要唱得热情奔放,表现出少年儿童将友谊遍布海角天涯的美好心愿。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3)充分理解“歌声”与“微笑”的内涵,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三、巩固拓展: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可适当加些律动。或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创编集体舞。

四、课堂小结:愿我们的歌声飞遍海角天涯,愿微笑永伴你我他。

板书设计:

歌声与微笑

1=C 4/4 【谱例】王健词

热情地谷建芬曲

教学后记:

《歌声与微笑》是由我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作的曲,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歌曲,随着中国“少男少女合唱团”的出国访问,唱到了天涯海角,世界各地。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快乐!”还有个特别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老师,微笑着说:“老师我喜欢你,祝你快乐!”……

从此次活动中可以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快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蕴涵的力量。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熟悉《歌声与微笑》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自信、流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音乐欣赏、演唱和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课堂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流畅、准确地演唱歌曲,突出歌曲的`欢快风格。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增强表演性。

2.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并通过自己的演唱传递出来。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5 分钟)

布置教室,营造欢乐的音乐氛围,如张贴一些孩子们手拉手歌唱的图片等。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音乐的小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引出《歌声与微笑》。

2. 歌曲学习与体验(20 分钟)

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跟着哼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讨论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一句一句教唱歌曲,先唱旋律,再填歌词,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调整演唱速度和力度,使其更符合歌曲的欢快情绪。

3. 表演与展示(20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或简单的舞台造型。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表演唱,将歌曲的演唱、表演推向高潮,充分展现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友好情感。

2. 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掌握弱起节奏和切分音的演唱技巧。

3.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会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演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掌握弱起节奏和切分音的演唱,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中的弱起,“明天明天这歌声”中的切分音。

2. 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两个声部的和谐与平衡,让学生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声部的音准和节奏,同时倾听另一声部。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孩子们手拉手欢乐歌唱的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场景让他们有怎样的感受,引出歌曲《歌声与微笑》。

2. 歌曲学习(20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重点讲解弱起节奏和切分音的读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逐句教唱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教师及时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表现。

3. 合唱训练(20 分钟)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教唱两个声部的旋律,让学生先熟悉自己声部的演唱。

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开始时放慢速度,引导学生倾听另一声部,逐渐调整音量和音准,达到和谐。

4. 拓展延伸(10 分钟)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分组展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用歌声与微笑传递友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教材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合唱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亲切甜美,饱含深情;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尤其是在高音区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天涯海角的热切心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对友谊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能用优美自然、连贯有气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

3、通过聆听、划拍感受、歌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尝试二声部合唱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符卡片、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模唱

1、音乐小游戏:给音符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音符卡片,请你把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注意升sol这个音符。

2、学生活动:跟琴声,做手号唱一唱排列的音符。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姿势、气息。

3、旋律模唱:师唱学生模仿4/4

二、歌曲教学(二声部)

1、旋律模唱:

教师:下面老师要完整的演唱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认真听,认真记,听完后试着模唱出来。教师唱《歌声与微笑》二声部旋律,学生模唱。唱到刚才的两组旋律时做手号唱出唱名。

2、学生模唱:

教师带领学生加动作、听琴声模唱。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多媒体出示二声部旋律,学生尝试跟琴声视唱(一次慢速,一次稍快)。

4、寻找二声部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所唱的这段旋律它就藏在我们就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中,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聆听歌曲,当你听到这段旋律出现的时候,跟着旋律轻轻的唱一唱它。

学生活动:看歌谱聆听,找出二声部出现的位置。

师生活动:再次聆听歌曲,教师带唱,师生齐唱二声部旋律。

三、学唱一声部

1、感受歌曲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感受了歌曲的二声部演唱,歌曲的一声部旋律你们熟悉吗?请同学们划拍认真聆听一声部演唱,边唱边体会:歌曲唱了什么内容,歌曲的关键词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划拍聆听歌曲,感受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感受歌曲的情感(对友谊的热爱和赞美)。

2、演唱歌曲教师:感受了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对亲人朋友的想念与祝福来演唱歌曲。

师生活动: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情感启发:你觉得歌曲情绪最激动的地方在哪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亲切、深情的)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加上动作再唱一次。

四、合唱体验:

1、复习二声部旋律

2、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声部、一组唱二声部,教师引导指挥尝试二声部合唱。

难点解决:教师手势提示学生唱好唱准自己的声部旋律,排除干扰。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3、师生表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整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用我们的歌声和微笑把友谊和祝福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同学!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学会《歌声与微笑》的演唱,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等演唱技巧,丰富演唱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歌曲的改编和创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分享与合作,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会歌曲中的装饰音演唱,如波音等,让歌曲更具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创作活动,如改编歌词或旋律。

2. 难点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保持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美感,避免过于杂乱。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模仿法、创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含有装饰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装饰音对音乐的美化作用,引出《歌声与微笑》中装饰音的`学习。

2. 歌曲学唱(20 分钟)

教师范唱歌曲,重点展示装饰音的演唱,让学生模仿练习。

逐句教唱歌曲,注重对装饰音的准确把握,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用亲切、欢快的声音表现,可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

3. 音乐创作(20 分钟)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改编《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如将歌词中的场景换成学校、班级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鼓励学生尝试改编歌曲的旋律,可对个别乐句进行简单的变化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分组展示创作成果,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4. 总结拓展(10 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装饰音的演唱和音乐创作的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改编后的歌曲演唱给家人或朋友听,传播音乐的快乐。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歌声与微笑》的歌词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对友谊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能够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演唱中准确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和旋律起伏。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体会歌曲的情感,并用恰当的声音演唱。

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附点音符带来的节奏动感。

2. 难点

在演唱中自然地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对比,尤其是高潮部分的强音处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 歌曲导入(5 分钟)

教师先演唱一首关于友谊的歌曲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引入《歌声与微笑》。

2. 欣赏感受(10 分钟)

播放歌曲《歌声与微笑》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特点以及整体情绪。

听完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表达的友好情感。

3. 学唱歌曲(20 分钟)

再次播放歌曲,教师带领学生跟着节奏轻轻哼唱,熟悉旋律。

讲解歌词含义,逐句教唱,注重附点音符处的节奏把握,让学生反复练习。

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调整演唱力度,如开头较轻柔,高潮部分增强力度。

4. 表现与拓展(15 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唱,一组演唱,一组用简单的乐器(如木鱼、沙锤等)为歌曲伴奏,增强表演的丰富性。

让学生尝试改编歌词,将自己对友谊的新理解融入其中,然后进行演唱展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

3.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控制、发声方法等。

熟练掌握歌曲的合唱部分,做到两声部配合默契。

2. 难点

解决合唱中声部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问题,尤其是在不同音区的衔接处。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发声练习(5 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如“mi ma mi”的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打开口腔,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歌曲介绍与范唱(5 分钟)

介绍《歌声与微笑》的创作背景和歌曲风格,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教师进行范唱,展示歌曲的正确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 学唱歌曲(25 分钟)

教唱歌曲的第一声部,先让学生跟唱旋律,再加入歌词,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注重呼吸的提示,让学生学会在合适的地方换气。

学生掌握第一声部后,教唱第二声部。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先听两个声部的不同,然后分别练习。

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从慢速开始,逐渐加快速度,引导学生倾听和调整,达到声部和谐。

4. 合唱巩固与拓展(15 分钟)

分组进行合唱比赛,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和声,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合唱水平。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八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提示: 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 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歌声与微笑》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歌声与微笑》,培养学生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二、认知目标:初步认识调性与音阶的有关知识。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时间及环节:

开始部分:

一、发生练习:三声部的练习

二、音乐知识:

1、曲式:音乐作品的结构叫曲式。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决定。

2、乐句:乐句是旋律的一种单位。它的长短不一。一般来说,一个乐句由四小节组成。它能表现一定的音乐内容,但不够完整。如:

3、乐段:乐曲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性的完整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思想。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

4、练一练:

这里有一句旋律,我们把它作为问句。

二、作品分析:

1、《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 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因此,很容易使学生使主产生共鸣。

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

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完全再现的A段,使首尾相顾,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2、范唱,总体感觉作品的艺术性。

3、教唱新歌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演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艺术处理

教学体会: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中学时期的生活的热爱程度以及对友情的独到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青春的气息,所以学生对这首作品的情感处理教好。

20 3928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