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精编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研究性学习教案1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审计教学;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应用型的经济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是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审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应用型审计人才。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科研的能力,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必须采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并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一、本科审计学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审计学作为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审计学采用逆向思维解决“怎么样”以及“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既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又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不能尽快适应社会需要。研究性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1.审计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它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与会计学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审计学尤其是社会审计部分,由于是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和最为重要的执业指导和规范性学科,因而涉及到的定义、术语、规定、技术等条条框框的东西更多,对初接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客观上在学生那里就形成了对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印象。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事倍功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必须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分析学习、实践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就审计教学的方式来看,当前大学的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程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审计课程从性质上来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会计)有较大的区别,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它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及“为什么”(以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支持所作的审计结论)。而现行的审计教学方式对学生审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1]
其次,在大学的整个审计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所缺乏的东西很多,其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方面。
最后,就教学内容来看,大学教育中审计学的课程教学教师必须考虑教学大纲、学时(学分)的要求,因为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很难及时随着有关审计法规、准则等的变化而做相应的修改。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很难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完全衔接。
3.建立研究性审计教学模式是当代审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现代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不断扩展到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内容不断丰富;审计方法由传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不断发展,要求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大学他们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仅靠课堂讲授远远达不到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目的。必须改为研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研究性教学起源于美国,早在1916年,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创立了“问题教学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明确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性教学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其实质是将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训练其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征:强调“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在对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的解决中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强调学生参与研究,凸显自主探究、“做中学”。[3]
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学习内容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运用“集中授课”和“小组合作研讨”穿行的教学方法,以案例和实践性项目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先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需要其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出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中心,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随着知识点的展开,要求学生建立正式的学习小组,选择教师设计的案例或实践性项目,通过课上讨论和课后团队学习,逐步完成课程每一阶段的任务,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本科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措施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型高级会计和审计专门人才所需的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就是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审计的流程、方法及其在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能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应根据教学改革思路和课程教学目标,构建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框架。课程将教学内容优化为几大模块和若干子模块。每个模块都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重点难点、案例选择、小组讨论、实训项目、阅读平台等。不同知识模块的划分为实施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整个教学内容穿插了审计案例,满足了教学引导、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讨的需要。优秀的审计案例通常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选编审计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学习”的重要内容。[4]
3.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在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上比传统教学可发挥的空间更大,同时,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也变得更为重要。通常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小组合作研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1)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法。教师在“集中讲授”中,要通过提问、设疑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时应要求学生做较多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上的沟通,将思考问题、表达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①引入案例。在“集中讲授”中,教师通过“引入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②相关案例。“相关案例”就是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它使知识点和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能增加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程知识。③综合运用案例。“综合运用案例”适合小组合作研讨。通常在每一学习模块的授课内容结束之后,安排“综合运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教师提前公布案例研讨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沟通,发表不同看法,最后教师负责点评。(3)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如模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验教学以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项目为主,并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置若干的“审计陷阱”,让学生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对“审计陷阱”进行判断、分析讨论,撰写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加审计实习和社会调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5]
4.实施综合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终结性评价”,学生成绩评定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客观考核,具有片面和局限性。为了克服“终结性评价”的弊端,必须建立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把“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结合进来,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均给予评价,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四、审计学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研究性教学的泛化与神化,设计合适的案例和问题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但不能机械地将研究究性教学理解为整个学习过程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案例和问题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研究性教学教学效果。设计案例和问题应基于以下原则:首先,设计的案例要来源于审计工作的实际,并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其次,问题必须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第三,问题是开放的,即能容纳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风格,便于学生自主活动,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设计、提供者,以及学习的引导和促进者,而且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具备足够的驾驭能力,善于从学生的观点和结论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分析和指导,从而保证课程进展顺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3.应循序渐进引入研究性教学
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单纯地传授知识,向创新教育的转变,而学生需要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和独特性学习。因此,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研究性教学都需要一个过程。应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过程,先激发兴趣,再追求提高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9):89-93.
[2] 徐向真,陈振凤,吴兰飞。我国大学审计学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改革措施〔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80-82.
[3] 王丽,王秀萍。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运用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4-99.
研究性学习教案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初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2007,江苏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教案3
一、教学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本”作基础,以环保意识提高、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以青少年科学爱好者自主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关心身边环境,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以探索提高中学活动课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高一化学兴趣小组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在让学生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污染的概况之后,指导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身边河道、溪流的水质,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既是科教兴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学**的一次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水资源及水污染概况;
2、能力目标:通过课内水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初步掌握部分离子的鉴定方法和技能,以期为课后进行水质监测和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3、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观察,课内分析、讨论,了解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增强青少年对环境污染的忧患意识,激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和科学研究的认知思想。
三、教学准备:
1、水样:自来水、光前街池塘水
2、试剂:AgNO3(aq)、BaCl2(aq)、稀HCl、稀HNO3、K4[Fe(CN)6] (aq)、K3[Fe(CN)6] (aq)、PH试纸
3、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四、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分布状况概述
淡水占地球水资源不到3%,真正能利用的为2**m3,亚洲只有%。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m3,位居第六。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的1/4,位居127位。
二、水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约4260亿立方米,造成40%稳定流量的河流被污染。而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工业废水占268亿吨,全国各大江河12%的干流、55%的支流受到污染。
(二)水污染的防治
针对水资源紧缺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环保法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与环保设施同步进行。这是避免生产发展、污染加剧的有力措施。
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三大类。
三、水质分析
1、介绍水体硬度
我国水体硬度与德国相同,每升水中含有10mgCaO,即称之为一度。以8度作为分界线,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
2、指导学生各组定性分析
先讲述Fe3+、Fe2+的鉴定方法:
步骤1
步骤2
实验现象
结论
Fe3+
取水样1滴
加1滴K4[Fe(CN)6]
蓝色沉淀
示Fe3+存在
取水样1滴
加1滴KSCN
溶液变深红
示Fe3+存在
Fe2+
取水样1滴
加1滴K3[Fe(CN)6]
蓝色沉淀
示Fe2+存在
再由学生自行实验,学会针对各组样品分别进行H+、Cl-、SO42-、Fe3+、Fe2+的鉴定,教师巡视指导。
3、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4、讨论评价
学生共同讨论,并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结果纪录
结果 水样
项目
水样1
水样2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观察的现象
颜色
气味
浑浊度
飘浮物
定性分析结果
PH值
Cl-
SO42-
Fe3+
Fe2+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精编5篇
下一篇:《道德与法治》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