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热选【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热选【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通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说数量关系。
今年收获的苹果比去年多1/5。
甲修的米数比乙少2/7,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3米的5/9是多少?
2、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例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例4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
教学例5。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根据例4中建立的初步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操作来验证猜想,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猜想的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
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明确:(1)整数。
可以看作分母。
是1的分数,所。
以分数与分数。
相乘的计算方。
法也适用于分。
数和整数相乘。
综
合
练
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4、做练习九的第5题。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
七、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还有什么疑惑?
练习九的第2、5题。
反思重建。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三篇】
封登华。
教学目标:
1.认识“睡、海”等7个生字,认识目字旁。2.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3.正确书写“明”字。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看海啦!请看屏幕(播放视频)。
2、有一个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这里远足了。你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走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嘘,大家赶快悄悄打开课本93页,(左手压书、右手指字)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2.多有趣的儿歌呀!请大家小声地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仔细看看课文有几个小节。
课件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
3.一共有几个小节?是这样的吗?跟他一样的孩子举起小手来!恭喜你们。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读文识字。
(1)请哪位小朋友读第一小节,其余的孩子思考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课件出示“睡”字,如果睡着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发现了大家各有各的姿势,但却有一个相同的动作——闭上眼睛。所以,“睡”字是目字旁,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哪儿?(大海)出示生字卡片“海”,谁来当小老师?那你能给它找朋友吗?(出示课件))你看海水拍打着沙滩,激起了高高的海浪,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美丽的海螺和贝壳。“海”是什么偏旁?你还能说出几个带三点水的字吗?(生说)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带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系。
(3)在儿歌中,小朋友想得睡不着觉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认读“那”字,谁认识这个字?抽生读,注意鼻音。“那”的反义词是“这”。
师:大海有这么多种颜色吗?我们快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颜色的大海)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很多呢!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有机会大家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你们亲自到海边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大海的多种颜色。
是啊,大海这么美丽,小作者恨不得马上就能去那里看看!可是,天还没有亮呢!听,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谁来模仿一下(摇头、皱眉、尾音拖得很长),(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破折号?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我们带着刚才的表情读读这个句子。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你们也有老师,谁能给我们在场的老师们介绍一下你的老师?比如:我要介绍封老师,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师举“老师”词卡)谢谢你们,让我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
(6)文中的小朋友相信老师的话了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预设:
(三)课中操:《越过海洋》。
大家有这么多的疑问,那老师就带大家越过海洋去看一看吧!
(四)巩固生字、感情朗读。
1、来到大海边,孩子们我们一起去捡贝壳吧游戏(捡贝壳):睡、海、那、老、师、真、吗。
2、小贝壳把他的朋友也带来了,我们开火车读读吧!读词语(两组)(真能干、真好听、非常好、不错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小贝壳,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课文,请大家想着大海美丽的画面,读出小作者的期待和兴奋吧!(抽读——齐读)。
四、写字指导:明。
1、课件出示:明,抽生唱笔顺歌,集体唱笔顺歌。
3、师示范写,并读写明字的口诀。
日字瘦瘦站左边,月字高高靠右边,竖撇起笔竖中线,两横短短不靠边。
4、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五、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想到了美丽的大海兴奋得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略)。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和“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所有习题。
教学目标:
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新授知识。
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填写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题。
教学目标:
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板书课题:认识众数。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依次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义?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讨论: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
些?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思考: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举例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含义吗?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众数。
认识中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的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
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小结: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
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板书)。
二、探究。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新课标第一网。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学生交流。
3.出示例4: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试一试。
三、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讨论: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认识中位数。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五篇】
方素珍,台湾的国语教材编辑委员,现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主要创作儿童诗和图画书,较为著名的有儿童诗《娃娃的眼睛》、童话《一只猪在网路上》、图画书《祝你生日快乐》《我有友情要出租》《妈妈心、妈妈树》。
《明天要远足》收录了方素珍写作儿童诗三十年的精华的最经典的童诗作品共三十二首,其中有获“洪建全儿童文学创作奖”童诗奖的《明天要远足》、《不学写字有坏处》等。并且约请两岸八位儿童文学名家(大陆的金波、樊发稼、方卫平、孙建江,台湾的林良、林焕彰、谢武彰、陈木城),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切入,指点读者欣赏儿童诗的趣味和精彩。读者在这些名家的指点下,将更能领略方素珍的诗情,也能提高阅读的品味。图书由台湾画家陈佩娟小姐绘画。
这首诗,我读了很多遍,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时候,我是以孩子的角度来读,有时候我是以我自己的角度来读。。。能够想象,诗中我的心情很复杂,也很激动,也很期待明天的到来!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六篇】
第4课时(总第27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综合实践--调查、实验、计算。
2、复式统计表的制作及分析。
3、对实际问题的估算和推算。
4、对水资源国情的了解。
新旧教材差异。
《保护水资源》是教材新增的实践活动内容。教材首先介绍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几个大国相比较的数据。这些资料用数据反映事实,用事实教育学生。既看到我国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也实事求是地显示我国和世界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知道一些全国性的数据之后,利用实验,计算刷牙、洗手的用水量,获得身边的数据,进而体会对每人节一点水,大家长期节约用水的意义。从而使综合应用真正成为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解数学题。
教材编排。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先阅读,再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想,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获得更具说服力的数据。教材一共设计了三项不同的实验,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项开展活动,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第一项实验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再让学生推算这个滴水龙头在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第二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次刷牙和洗脸时所能节约的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按每人每天刷牙2次、洗脸3次推算每人每天一共可以节约多少升水,全班同学1天可以节约多少升水。第三项实验先让学生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再让学生按每人每天洗手5次,每次都用10秒钟来推算每人每天用小流量的水洗手比用大流量的水洗手能节约多少升水,以及全班同学一年共可以节约多少吨水。学生按要求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和推算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想想有哪些节水的办法,引导学生把活动中获得的认识转变为自觉的行为,以提高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4.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建议。
《保护水资源》一课大体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在学生阅读后组织适.当的交流。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解释相关信息的含义;也可让学生根据这段资料中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第二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教材一共提供了三项实验。选择实验项目时,一要考虑实验器具能否满足需求,二要考虑学生的分组情况。了解一个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果每次观察到的流失水量不是整毫升数,则要提醒学生取相应的近似值。比较刷牙、洗脸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以及合适的量杯;也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把连续放出的水尽可能地收集起来,以便于测量和比较。比较用流量不同的流水洗手的用水,量时,要为学生准备好接水的容器、量杯和计时工具,并提醒学生分别记录洗10秒、20秒和30秒的用水量,以便于计算和比较。实验后,要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的统计图表,并按要求通过推算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推算时,一要适当指导推算的方法,二要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第三步,组织实验后的交流活动。要引导学生联系通过实验和计算所获得的数据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也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现象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
净水的场景。
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
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
习题精编。
1、一个滴水的龙头5分钟流失20毫升的水,照这样计算,1天流。
失水多少升?1年流失水多少吨?
2、根据统计表计算。
刷牙、洗脸时不同用水状态用水量统计表。
3、长、宽、高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装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先开甲管,过一段时间后两管都开,下面折线图表示进水情况,请你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多少分后开放甲、乙两管同时开放?当时水深多少厘米?
(2)甲、乙两管同时进水,每分钟进水多少毫升?
编写单位:襟江小学责任编辑:潘其林。
参加编写人员:蔡文平戴菊兰潘其林陈素清。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七篇】
会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会写4个生字。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教师)。
检测认字。(课件展示)。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全班分成了3个大组,每组朗读一节小诗。
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个地方写得比较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练习说一说。
多种方式读诗歌,直到能背诵。
课件展示,学生练习说话。
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小组读,全班读,背诵。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才、明、同、学”,认字并组词。
全班交流4个生字的.笔顺及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的诗歌凝练、传神、充满艺术张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我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让感情自然迸发;从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导,特别是练习说话进行了拓展,更让学生对该课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写字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笔顺,练习书写,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文档为doc格式。
明天要远足语文教案【第八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读懂故事,领悟含义,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预习活动单练习活动单分学习小组。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完成“预学活动单”
1、正确书写生字词。
(加油站:尤其将容易写错的字词多写几遍噢!)。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简述故事内容。
3、思考理解“课后习题3”。
4、尝试理解“课后习题4”。
5、质疑。
6、根据“信息提供”尝试编课本剧。
活动一。
展示交流自主预学情况。
课前发放“预学活动单”
讲清要求。
活动一组织交流预学情况。
1、听写词语,集体批改,揭题。
2、结合听写词语简述故事。
温馨提示:
a、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b、用精炼的语言讲流畅。
c、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
d、可结合黑板上的词语讲述。
[展示交流]指名复述故事。
[点评辅导]评议复述情况。
3、理解“课后习题3”
出示: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展示交流]理解意思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活动二。
[合作探究]。
精读2-11自然段,四人小组深入研究“课后习题4”。
“既然吴王都不听劝阻了,又怎么会去听少年讲呢?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少年的巧妙?”
[展示交流]。
a.交流理解。
b.感情朗读。
[合作训练]。
对编写的话剧润色修改。
小组练习表演。
[展示交流]。
作业。
搜集:1、写出6个八字成语。
2、阅读并相互讲述一则成语。
寓言故事。
(信息链接:)。
4、了解学生“课后习题4”的初步理解情况。
怎么办?(少年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劝法)。
a.出示“课后习题4”
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b.[展示交流]初步理解寓意指名板演图例。
活动二深入研究。
1、指出问题,提出合作探究要求。
启发点拨。
2、[点评辅导]。
少年冒死巧劝。
智勇双全。
有胆有识。
机智勇敢。
吴王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提出训练要求,指导编剧。
学生台前表演。
[点评辅导]。
讲清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10、螳螂捕蝉。
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
巧妙劝说蝉螳螂黄雀少年。
高高在上拱着身子伸长脖子拿着弹弓。
悠闲自在举起前爪正要啄食瞄准。
恍然大悟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下一篇:小班我和小蚊子教案【实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