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优质15篇】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实施?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编辑阿姨”的话──小结习作情况
(设计意图:与指导课保持情境的连贯性,教师以编辑阿姨的口吻小结习作情况,趣味盎然。)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给《小学生之友》的编辑叔叔、阿姨投过稿吗?
2、现在编辑阿姨打开投稿信箱。(课件:投稿箱)哇,妈妈为救女儿被车撞伤了;爸爸发高烧还陪儿子做作业;一家人开开心心去厚田沙漠搭沙雕;为给妈妈做礼物把手指划伤了。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事。
(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事例用简单的话概括,总体评价习作)
3、编辑阿姨还夸我们小作者的习作中运用了不少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太多。你们写得真是太好了!
二、“棒棒娃”──美文欣赏(课件)
(设计意图:为学生展示习作搭设平台,围绕习作要求,在生生交流中学习表达、学会评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习作的评价能力。)
1、编辑部的“棒棒娃”也很欣赏大家的作品,他还特别推荐了一位小作者的大作。想不想欣赏欣赏?
2、《……》是哪位小作者的大作?掌声有请,请上讲台来。
鼓励上台读大作的小作者,“文章三分写七分念”,好好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感人?(板书:感受真爱)
3、小作者配乐朗读完大作后,引起生生之间的互谈感受。在生生交流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作,并用波浪线划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
三、“星星姐姐”──精彩句段(课件)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展示习作的面,让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并且有利于把同学习作的长处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实现资源共享。)
1、编辑部的“星星姐姐”觉得咱们小作者的作品都写得特别好,里面有很多感人的精彩句段。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些精彩句段用波浪线划下来。划下来以后,再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们大声、自豪地读读这些精彩句段。
2、小组交流后,让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读完后,让组员说说为什么推荐他来读。其他组的同学听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另外,“星星姐姐”还特别推荐了小作者写的两个精彩句段给大家,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课件出示:两个精彩句段)读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四、“大眼睛博士”──习作修改(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共同修改1篇自我推荐的习作,指导方法,激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互读互改,自我完善。)
1、编辑部的“大眼睛博士”看了大家的习作觉得挺不错,但希望能写得更精彩一些。那我们该怎么办呀?好,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不足。(板书:修改不足)
2、我们先来共同修改1篇习作怎么样?谁是勇敢者,想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呢?(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来)
想得到这个奖吗?要得到这个奖可是有条件的哦!要认真听同学念,同学念了一段,你就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补充些内容,明白了吗?
(2)教师营造生生、师生互动氛围,并相机指导修改符号“O”(错别字)、“______”(不通顺的句子)、“√”(增添一些内容)。
(3)评选“最佳小编辑奖”。
3、大家知道怎么修改习作了吗?各位小作者注意,马上我们就要评选“最佳小作者奖”了。想得到这个奖吗?那就听清要求,能够大声读自己的作品,一边读一边改,还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怎么改。改好了就找人自豪地读一读,以前怎么写,后来怎么改,改了以后感觉怎样。高兴找谁读就找谁读。(为学生提供实物投影等展示平台。)评选“最佳小作者奖”。
4、要是大眼睛博士看了咱们小作者修改的习作一定会非常满意的。他还让余老师带了一句话来送给大家。来读读吧!(课件:“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
5、回家后,想念给爸爸妈妈听吗?那回家后,念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的修改意见,再改一改,越改越精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背景
《麻雀》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亲子之情,抨击了以强凌弱的现象。教学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从文中体会老麻雀为了拯救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培养学生在强暴面前不怯懦、挺身保护弱者的精神。
二、教学案例
生:老师,我觉得“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里把老麻雀比作石头不恰当。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麻雀娇小可爱,而石头硬硬的,把老麻雀比作石头一点也不可爱。
生:我也觉得这个比喻句不好,麻雀多活泼呀,枝头唧唧咋咋个不停,怎么会像石头呢?
师:麻雀可是我们最常见的鸟,它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不过麻雀确实是活泼可爱的。
生:不,我觉得这样比喻是恰当的,这里把麻雀比作石头是说它落下来的重。
生:麻雀是活的东西,石头是死的,这个比喻总归有点不太恰当。
师:这个比喻究竟恰当不恰当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联系前后句子和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想想。
生:(一会儿一个学生高高举起手,信心十足的样子)我觉得这样比喻是恰当的。因为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张开大嘴,想要吃掉小麻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麻雀想救自己的孩子,它很着急,把 老麻雀比作石头就是说它落下来很快、很重。
生:(一个学生抢说)我觉得老麻雀是希望自己像块石头,它也只有像石头那样硬,才有可能把猎狗震住。
师:好一个“希望” !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然后进行“画龙点睛”的品评,给学生以导向。]
生:我还想说。你看,老麻雀是从树上扑下来的,它是想像石头那样利用下落的冲力砸下来。
师:这个“砸”字用得好,你还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明白些吗?
[此时学生已经明白了老麻雀从树上扑下来的用意,教师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体会老麻雀的精神。]
生:(继续说)“扑下来”就是很用力,飞得很快。老麻雀就是希望自己飞得快些,落下来的冲力更大些。
生:(又一学生抢着说)冲力大一些,落下来的速度快一些,落地就会更重一些,这样就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震住猎狗,赢得时间,救自己的孩子。
师:从你们的话里,老师不仅看到了老麻雀从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地上的动作,还看到了老麻雀的内心活动。那么老麻雀此时是怎样想的呢?
[外在的动作是内心情感变化的结果,如果能透过外表读懂内心,那样的对话才是深入的。]
生: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飞下去救我的孩子就这样等死吗?不行,我是母亲,我得想办法。让我来试试,看这样能不能救我的孩子。
师:面对危险不退缩,积极想办法,好!
生:我要是石头就好了,这样肯定能把猎狗砸跑。
生:飞得快些,再快些,这样就可以救我的孩子。
师:正因为老麻雀是这样想的,所以它希望自己像块石头,事实上它也确实像石头。这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扑”看出,“扑”让人感觉很猛。
生:我还从“扑”看出老麻雀的不顾一切。
师:为他的“不顾一切”鼓掌!
[这个“不顾一切”已经真正从外表读到内心去了。]
师:不顾一切的“一切”指什么?
生:指身体,它不怕受伤。
生:生命,他这样像石头似的落下来可能是把自己送到了猎狗的嘴边。
师:是的,老麻雀是在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来救自己的孩子呀。当它像石头似的落下来的时候,它的身体会——,它的生命会——,这些它知道吗?但是它——(引导学生说它把自己当成了没有知觉的石头,它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救自己孩子的'武器。)
师: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
生:勇敢的老麻雀!
生:奋不顾身的老麻雀!
师:为谁奋不顾身?
生:为自己的孩子不被猎狗吃掉。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佩服。
师:读出你的佩服。
生:崇敬。
师:读出你的崇敬。
生:感动。
师:读出你的感动。
生:我想补充。我还从“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看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面前的勇气和胆量。
师:说的真好!知道什么叫“扎煞”吗?
生:我从图中看出扎煞就是翅膀张开,身上的羽毛全都竖起来了。
师:你真会学习!
生:老麻雀明知凭自己救不了自己的孩子,都绝望了,可它还要做最后的一拼。
师:噢,是什么力量是它这样去做呢?
生:小麻雀是它的孩子,小麻雀正面临危险,它的妈妈得救它。
师:呀!多伟大的“爱子之情”呀!
生:老师,我想说:“多伟大的母爱呀!”
生:老师我想对老麻雀说:“你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那我们怎样把我们心中对老麻雀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呢?
[读是理解的外在表现,是情到深出的自然流露。学生有了深入的理解、体验,自然就能读出感情。]
(一生读得语调很低,语速很快。)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感觉此时情况太危急了,老麻雀很着急。
(一生读得语调很高,铿锵有力。)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老麻雀不顾一切从树上扑下来,它太让我感动了,所以我读得声音忍不住就高了,我是想表达我对老麻雀的敬意。
师: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对这只可敬的老麻雀行一个注目礼。
(生齐读)
师:现在你认为作者把老麻雀比作石头恰当吗?
生:恰当,我知道了这里不是说老麻雀的样子像石头,而是那种感觉像石头。
师:什么感觉呢?
[我知道他们说不出这种感觉,于是我告诉学生们:比喻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样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但这个相似可以是外形上的相似,叫“形似”,也可以是同学们说的感觉上的相似,那叫“神似”。形似的比喻让我们感觉形象,神似的比喻更让我们感觉有味道。老麻雀希望自己像石头,表现得也确实像石头,所以屠格涅夫看到的是“像一块石头似的老麻雀”,从这个“像一块石头似的”,我们读出了老麻雀的勇敢,悟出了最伟大的母爱。原来无情的石头却是这样的有情,这就是比喻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让学生诗意的栖息在课堂上”,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所谓诗意,我想那应该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充满着感情的世界,学生将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获得生命的感悟与成长。石头本是无情物,可在一番争论、解读、对话之后,它却变得 满含深情。这个教学片段说明:
1.只有走进去,才能读出来。文中的这一段文字,学生在初读之后就能感觉到它很感动人,很值得一读,但怎样读才是真正的感情朗读,才能在读时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初读时,学生一脸严肃,读得很激昂,读得很有力,但缺少情,因为他们的内心还没有真正被震动。只有学生从无情的石头之中悟出浓烈而深厚的情感时,他们的心灵才会发生震颤。此时,声调的高低、力度的强弱、语速的快慢,已不是技巧,而是表达感情的需要,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自然会显现出内心的感受。所以教学这一片段的感情朗读,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和交流。
2.表达的技巧有必要在高年级教学中加以渗透。课堂上学生产生的那个疑问就是对比喻的形似与神似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揣摩语言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在学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没有必要回避对这一问题的讲解,应当恰当的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提升。我想这个时候教给学生的方法与技巧不是空的,它是生动有形的,是具体可感的,是妙不可言的,也是弥久不忘的。如果许多年以后,学生提到比喻句,还能想到“无情的石头”是那样有情,那说明比喻的魅力已深入学生之心了。
不过教学之后,我想到了一个关于“石头”的比喻,那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邱少云像千金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如果课堂上我能把这句话拿出来让学生仔细品一品,那学生对比喻的认识一定会更加深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解读
《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属于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的文体特点是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文情并茂,大量采用了拟人手法,寓科学知识于趣味之中,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这也是与前一课《爬山虎的脚》所不同之处。
另外这一组单元学习重点之一是认真体会作者怎样观察的方法,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作者在记录“住宅特点”的时候是按照方位顺序来写,描写得比较详尽,而在记录“建筑住宅”按时间顺序,描写相对概括。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认真仔细、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学习目标
1.会读“宅、蔽”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抛”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随遇而安”等词的意思;
2.通过小标题概括,把握说明要点;
3.通过概括梳理,比较阅读,学习不同的观察和写作方法。
三、设计预设
(一)引入拟人
1.学习题目之拟人写法;
2.明确文体(观察笔记,科普说明文)。
(二)把握主要内容
1.生字词:隐蔽慎重搜索隧道随遇而安
2.围绕“蟋蟀的住宅”,作者主要记录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小标题概括:选择住宅、住宅特点、建筑住宅
(三)学习活动一:学习“住宅特点”和“选址”部分
1.出示第5-6自然段,找出作者主要写了住宅场所,学生概括理清,填在学习单“观察场所”一栏中,发现点明是按“方位”顺序来观察的;
2.学生概括住宅各场所的特点,相机完成学习单“场所特点”部分(先共同完成,后自主概括,最后交流);
3.找找写的有趣的地方,删去有趣的文字进行比较;
4.在交流中发现作者拟人的手法、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仔细,完成学习单;
5.过渡:这么一处避风遮雨的好去处,蟋蟀是怎么得来的呢?衔接学习“选址”部分,重点抓拟人写法。
(四)学习活动二:比较学习“建筑特点”与“住宅特点”
1.小组合作对比阅读,比较“建筑特点”与“住宅特点”的写法异同点;
2.交流,要求学生能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相同点是两部分都运用拟人手法,写得比较细腻,用词准确,经过长期和细致观察;不同之处是分别是按方位、时间顺序来写的。
(五)互文阅读
1.与《昆虫记》片段观察笔记的比较阅读,侧重引领学生交流“拟人写法”和“观察细致”:
在居民之中,最最勇敢的要数黄蜂了,它竟不经允许地霸占了我的屋子。在我的屋子门口,还居住着白腰蜂。每次当我要走进屋子里的时候,我必须十分小心,不然就会踩到它们,破坏了它们开矿的工作。在关闭的窗户里,泥水匠蜂在软沙石的墙上建筑土巢。我在窗户的木框上一不小心留下的小孔,被它们利用来做门户。在百叶窗的边线上,少数几只迷了路的泥水匠蜂建筑起了蜂巢。午饭时候一到,这些黄蜂就翩然来访,它们的目的,当然是想看看我的葡萄成熟了没有。这些昆虫全都是我的伙伴,我的亲爱的小动物们,我从前和现在所熟识的朋友们,它们全都住在这里,它们每天打猎,建筑窝巢,以及养活它们的家族。
2.提升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随机简介作者及作品,链接学习“资料袋”。
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期末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期末复习资料
【第七课蟋蟀的'住宅】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生字:宅(zhái)蔽(bì)弃(qì)慎(shèn)择(zé)穴(xué)搜(sōu)
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随遇而安
认识关联词:不光……由于……;即使……也……;……所以……
1、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
2、“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写出了蟋蟀的个性特点;“倾斜的隧道”,意味着住宅有排水功能;“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说明住宅十分隐蔽,有安全感;“在这平台上弹琴”,说明蟋蟀的住宅不仅能安居,而且有休闲娱乐之功能。
3、重点段落和句子的理解。
(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他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他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他的束缚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问题一:这句话“随遇而安”指什么?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问题二: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3)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观察与发现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中牟县寿圣街小学李志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学情分析
我班的学生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周围的事物能够有意识的去观察、去思考,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独立识字,了解文章大意,进行质疑,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较简单词句的意思。但是文章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采用了拟人、比喻、比较、列数字等方法来介绍蟋蟀的特点,而这些写法是学生难以关注和运用的。
3.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二组教材中的第3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积累好词佳句,用小练笔和说话的形式学习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一: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评价二: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过渡: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
互动研讨: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过渡: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想为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蟋蟀的弱小及住宅建造方面来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修建时的动作词来理解)
5、你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怎样评价呢?(学生可能发出赞叹或发表自己的感受)用什么语气读这句话?(指导读)
三、积累佳句,感悟写法
1、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蟋蟀的住宅,这与他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文中哪些地方讲述他是怎样观察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2、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说明了什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找出相关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摘抄下来。
四、总结布置,拓展延伸
1、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2、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选址:排水优良、温和阳光(不随遇而安)
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弯曲、有门、有平台(工程伟大)
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时间:秋天动工
建造方法:扒、搬、踏、推(不辞劳苦)
整修:冬季不时整修
要求:平整、光滑、干燥、舒适
【课后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6
一、字词起跑线。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词语。
sùidàocūcāowājuézhùzhǐzhòuyǔpásǎo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干燥—简单—清洁—简朴—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搜索—慎重—安静—宽敞—
4.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后果
⑴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
⑵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感到惊奇。
二、句子加油站。
1.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⑴“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⑵“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蟋蟀的住宅同步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蟋蟀的住宅》选自小学课标人教版第七册的第二单元,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面对此种结果,我静下心来寻找根由。哦,我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
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因为我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只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五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我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换,才能激发学生潜力。语文新课标指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语言的能力。这堂课中,教师利用flash课件带学生去蟋蟀家做客,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后来,进行“做导游”这一环节时,我又采取了这种探究方式。这种探究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加强合作意识,但也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依赖的“恶习”。若对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正是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教师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朗读形式应多样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语文,让阅读成为一种对话,让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让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这篇课文,为了让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采用了全班齐读这种形式,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阅读形式,如,分组读,个别读,赛读,范读,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压制,让他们内心的那种惊叹,那种惊讶无法呈现,可谓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读这一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最后,让学生谈参观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时,必然会水到渠成,答案也会精彩纷呈。
一堂课留给我的思考很多,但这些思考也必然激励我不断前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2:教学《蟋蟀的住宅》后,我感触颇深。《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1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3:本节课讲授的成功之处: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将蟋蟀拟人化,以人的标准来衡量其行为,帮助学生体会蟋蟀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3、在第2课时的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品评住宅,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蟋蟀的住宅,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蟋蟀的住宅,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
不足及改进: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感受学校的绿,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1、导入——走近绿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知道这是哪么?去年冬天,老师有幸去了称为“人间天堂”的美丽城市———杭州。这是老师在西湖岸边拍的一张照片,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置身西湖,你不由得就融入了一种梦幻的境界。虽然是冬季,但那如镜的湖面依然薄雾氤氲,绿意盈眼。两岸更是万枝婀娜,暗香浮动。站在西子湖畔,一股或浓或淡的诗意便在你周身弥漫开来,即便是再豪放再洒脱的人,此刻也会变得妩媚多情起来。”
其实,西湖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西湖题诗作文,例如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表现了西湖的妩媚多姿,欧阳修的《画船载酒西湖好》突出了西湖光影迷离恍如仙境。而现代女作家宗璞在四次游西湖之后更是留下了独特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西湖,来领略她动人的风姿。(板书:西湖的“绿”)
2、初读——感知绿
请把书翻到14页,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完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大家很会读书,一遍就抓住了文章的精髓,那么作者主要描写了哪几处绿呢?
生答师板书(灵隐——苏堤——花港)
过渡: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3——5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西湖的绿的?
3、画句——体会绿。
师: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竟用了20多个绿字,而且毫不重复,多么了不起的文字功夫啊!你喜欢作者哪些描写?为什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描写绿的语句,体会一下。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体会。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说出你选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描写绿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灵隐
重点句子
a。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板书,树木,苍翠欲滴)
c。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d。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e。亭旁溪水,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灵隐寺之游,烟雨迷蒙,绿意悠悠,令人心动,令人回味,那么其他景点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接着汇报?
(2)苏堤
重点句子
a。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b。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相机板书青苔,让学生找出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d。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3)花港
重点句子
a。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板书荷叶,有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绿的词语)
b。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
c。我最爱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引导:作者写花港的绿,为什么写杨柳嫩枝呢?——————对比,既表现荷叶成熟茁壮的生命力,也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绿喜爱的程度)
d。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作者写花港的绿主要抓住什么景物观察?(板书,荷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表现了西湖之绿的意趣美。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激情!作者为什么仅仅用一个绿字就能把西湖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呢?
(生总结写法: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师补充:更重要的,是作者用词十分准确。我们所见到的每一处绿,都来自于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说,作家用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西湖山水画,用墨不多,却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西湖那生机盎然的绿。这,就是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夫!
4、总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以它的诗情画意痴迷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啊!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人间天堂的美丽吧。(播放西湖风景欣赏片)
拓展阅读:
《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
《西湖萍踪》(现代许敏)
《西湖梦》(现代余秋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2、 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
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
( )—— ( )—— ( )—— ( )
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师指导读。
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第二次比阅读
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 么关系?
指名交流。
指导朗读。
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 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 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三、比拓展
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 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
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 语句是否连贯。
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
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 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 沉着泠静—读,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
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7个生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⑶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_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2、了解太空蔬菜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搜集关于“神五”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词语卡片、幻灯机以及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谈话引入
1、学生交流“神五”资料,板书课题: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2、学生读题质疑: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要乘上飞船天空旅行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标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新词:
⑴读下面词语,注意带“△”字的读音:
例如筛选辐射淘汰美味佳肴盐碱
⑵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音节:
特殊(chūshū)处于(chǔchù)差异(chāchà)
比较(jiàojiǎo)兴奋(xīngxìng)茄子(xiéqié)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初读收获,质疑定向:
⑴学生很容易知道:“特殊乘客”指的是植物种子;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种子旅行归来所产生的变化、变化的原因,选育后果实的食用、药用以及其他用途……
⑵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定向:
从太空归来的种子具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具有这些优点?这些种子还有什么用途?
三、研读课文,领悟积累
1、学生自主学文,思考以上问题,边读边批注。
2、小组交流,互相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4、指导学生朗读感兴趣的段落,并说喜欢的理由。
5、读中比较,研读佳句:
⑴出示句子:
1、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许多新品种,它们普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在恶劣条件下生命力强等优点。
2、经过多年努力,专家们已经培育出“太空水稻”、“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等新品种。它们普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在恶劣条件下生命力强等优点。
①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②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文举例说明的具体性、准确性。
⑵出示句子: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实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①理解“魔力”、“美妙”,体会用词的准确。
②小小的植物种子产生的奇妙变化应感谢谁?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指导带着赞美、感激、自豪的情感朗读句子。
⑶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请读一读。
四、回归整体,总结深化
速读课文,引导总结学文收获。
五、拓展延伸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①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②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②放大的蟋蟀图片。
③每生准备一张白纸。
第一课时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范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ng)斜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1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2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住宅zái()慎重shèn()柔弱ruò()
zhái()sèn()luò()
搜索sōu()洞穴xué()扒土bā()
shōu()xuè()pá()
二、读拼音,写词语。
yǐnbìxuǎnzéwājuéháo()不可惜suíyù()而安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隐藏——()舒服——()慎重——()惊奇——()
假使——()仔细——()
2、反义词:
柔弱——()简朴——()光滑——()平坦——()
临时——()安静——()
四、查字典,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蟋蟀的住宅不仅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3、蟋蟀的房子内部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3
一、字词起跑线。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词语。
sùidàocūcāowājuézhùzhǐzhòuyǔpásǎo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干燥—简单—清洁—简朴—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隐蔽—搜索—慎重—安静—宽敞—
4.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后果
⑴这件事已经产生了不良的()。
⑵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感到惊奇。
二、句子加油站。
1.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⑴“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⑵“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如果把这句话改为“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吗?为什么?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跟这句话意思差不多,找到后写出来。
4.“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它写一句话
三、阅读竞技场。
1.课文是采用拟人的写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什么?把它的活动比作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写下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蟋蟀要选择怎么样的地址来做住宅?
3.概括地说,蟋蟀的住宅外部有五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4.现在,你对蟋蟀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谈一谈学了这一课后你的收获吧。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4年级上册语文课后训练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复习知识点:蟋蟀的住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辅导资料:蟋蟀的住宅
一词语解释
1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2慎重:意思是谨慎,认真。
3骤雨:意思是下得又大又急的雨。
二句子理解
1蟋蟀的住宅
住宅指的是住所,一般用来指人住的地方。这里把蟋蟀的巢穴称为“蟋蟀的住宅”,是拟人的写法。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对以一般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的选择住址,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作者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把洞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人知道它的住宅不仅能藏身,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
三问答题
1蟋蟀的特点:(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住宅的特点:外部(向阳)(隐蔽)(排水优良、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作者是从(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整)这三方面来介绍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住宅的。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答:他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5它的住宅为甚恶魔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答:因为它的住宅向阳、隐蔽、排水优良,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让人觉得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然而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所以说它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6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7《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四写作特点
本课课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
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8个,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能力。
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抓重点语句,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悟,教师及时点拨归纳,从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同桌讨论与集体讨论三者有机结合
(二)学生自由读,理解内容
(三)结合实物进行观察,讲述,写作
五、教具准备
(一)生字生词卡片
(二)幻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
(三)挂图
(四)录像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蟋蟀吗?谁能简单说说蟋蟀有什么特点?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板书:15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依次按自然段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扯”、“骤”是翘舌音。“择”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慎重”、“选择”、“住宅”、“挖掘”、“骤雨”、“钳子”、“住址”。
(三)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7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8—10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2.课文可以分几段?
(三段,第1自然段是第一段,2—7第二段,8—10第三段)
教师边听边做总结性板书(一、蟋蟀的出名。二、住宅特点。三、建造过程)
(紧紧抓住的主要内容,和预习提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四)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教师板书(唱歌、住宅)
2.(指板书)问: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同学们很熟悉蟋蟀的歌声,但对它们的住宅了解不多,下文着重介绍蟋蟀的住宅为什么有名。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分三层意思讲的:一是住址的选择;二是使用的工具;三是屋内屋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1)第一层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投影仪显示)
①提问:“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②以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一是慎重选址,二是自己挖掘)
③说说“慎重”的意思,并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慎重:谨慎、小心。一是“排水优良”;二是“有温和的阳光”。)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的柔弱。)
教师板书(柔弱的工具)
(2)第二层
①指名朗读,让学生观察蟋蟀的形体,体会人们对他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的原因。(出示蟋蟀挂图)
②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3)第三层
①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出示巢穴投影片)
②师生交流归纳:(从外部看:向阳、隐蔽、干燥、弯弯曲曲、有门、有平台。从内部看: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总的印象是“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板书:伟大的工程
③指名读第三层。
④讨论:
假设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投影仪出示)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蟋蟀挖掘巢穴用自己的足和腿)
“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工具,竟把粗糙地方修理平整,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作者发出感叹,称赞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六)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二)检查复习
1.检查生字词。(弃、住宅、慎重、选择、挖掘、住址、骤雨、钳子)
2.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幻灯出示)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让学生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在扒、搬、踏、推等词下面加点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体会蟋蟀建造住宅时全身使劲,很吃苦耐劳)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说明蟋蟀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干,很有耐心)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在别的季节里,更不会放松整修住宅了,说明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也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4.检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扶放结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放全文录像片)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不肯随遇而安”“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平台”“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这种拟人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课时
(一)检查朗读
(二)识记字形
有的学生从形近字的角度认识了“掘”与“倔”、“宅”与“它”、“址”与“扯”的区别。
有的通过分析字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了“骤”。
(三)练笔
1.(幻灯出示)练笔要求。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1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2.回忆《鲸》、《蟋蟀的住宅》抓住动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通过哪些方面写鲸的外形的?(出示《鲸》的幻灯图片,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内容)。
(2)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3)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特点?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师生小结:通过分析《鲸》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抓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蟋蟀的住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具体的?(出示板书)
我们就运用课文中观察方法和抓住事物的特点的方法进行一次练笔(引导学生回想本组课文中学列的方法为学生练笔作铺垫)
3.让学生读并理解要求
(1)运用本组学到的观察方法。
(2)抓动物的特点。
(3)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4.让学生观察动物说特点
(1)师准备小动物,生四人一组观察讨论抓什么特点来写?
(2)运用说明方法再说。
5.学生自己动手练笔。
6.指名读,酌情表扬。
(四)小结
七、布置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策略
《蟋蟀的住宅》是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的第2组教材中的第3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预习成果,引发学生质疑
1.回顾上节课内容。
还记得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吗?
板书:蟋蟀的出名、住宅的特点、建造的过程
2.师问:还记得蟋蟀因什么而出名吗?板书:唱歌、住宅。
3.引出质疑:大家有特别想解决的问题吗?(为什么说它“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第2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哪个自然段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随遇而安”?
出示教学课件:
预设1: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字典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语含义。
教师追问:除了查字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2:
学生会说联系上下文。
教师追问:那好,快从文中找找随遇而安的意思吧。
预设3:
学生能关注到第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教师总结: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2)教师引导:蟋蟀选址时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
学生能从第二段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分析,当有学生说到“慎重”一词时,板书:慎重。
同时问:能换个词来说明蟋蟀选址的慎重吗?(小心谨慎)
学生换词后,师:你换的词确实能说明它在选址上不肯随遇而安。其他同学接着补充。
(3)教师总结:这些词都说明它选址慎重。
板书:选址。
(4)引导朗读:把蟋蟀选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随遇而安”一词的理解,巩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解决问题。通过换词和品读体会蟋蟀选址的特点。
2.探究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1)教师引导:蟋蟀选址这样慎重,那它的住宅到底什么样呢?哪个自然段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去参观参观吧。老师出示下表,学生自读自学、思考画批。
(2)填表预设。
“选址”预设:
有的学生可能会画句子,有的可能会找出重点词,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相关重点词:(向阳、隐蔽……)同时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蟋蟀的.选址慎重写具体的。
“门口”预设:
当学生说到“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时,出示书上插图和句子,让学生说说“平台”指的是什么?“弹琴”指的是什么?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写得好在哪里。让学生关注这种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根据学生对“屋内”这部分内容的发言,板书: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教师总结:作者是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把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运用了一些方法和准确的词语生动地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
(3)教学过渡:这么排水优良、干净简朴的住宅,蟋蟀是怎样建成的呢?这样的住宅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建造好的吗?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的7、8、9自然段,你认为关键的词语可以动笔画一画。
预设1:
有的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谈,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阅读。学生说到“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时,师板书:初寒动工。有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描写蟋蟀动作的词语来说,老师(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抓住蟋蟀的动作,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它建造住宅时的情景,使我们身临其境般地看到它建造住宅的全过程。再读这段。
预设2:
学生说到第8自然段时,师随机出示课件: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追问:这句话说明什么?让学生明白,蟋蟀的住宅不是一次挖掘完就完了,它是在不懈地工作中完成这么舒适的住宅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蟋蟀的一举一动描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是他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板书:不懈工作。
预设3:
学生说到第9自然段时,师随机板书:长期整修。追问: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4)教师引导:蟋蟀的住宅修建得那么细致,又要不断地修整,它是靠什么工具来完成的呢?
出示课件:蟋蟀图片。让学生知道蟋蟀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上的两排锯”的位置。再和人的手指比,知道蟋蟀的建筑工具是多么纤细、柔弱。板书:工具柔弱。
(5)教师引导: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是那么柔弱,建造的时间是那么长,建造的过程是那么细致认真,你有什么感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随机板书:不随遇而安、吃苦耐劳。
(6)再读读这3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通过你的读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呈现在大家眼前。
【设计意图】本部分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从建造的时间长和建造工具的柔弱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解决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工程”的问题。
教师引导: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预设:
学生能根据对文本的学习及老师的板书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过程表达。
师板书:伟大的工程。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吃苦耐劳的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伟大的住宅”的,了解了它住宅的特点,还让我们懂得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是因为他善于仔细观察,更重要的是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写法,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们应该把这些方法学着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去。
(四)布置作业
1.请你以蟋蟀的身份,向客人介绍自己的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准备。
3.课文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