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教学过程2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也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朗诵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诗句。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试读,看注解,懂得字面意思;

①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②以时间顺序概括全诗的每节大意,把握总体脉络。

三、品味鉴赏

1、赏析第1节:

①问题背景设计: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处的关键词语暗示了第1节是梦游的原因?

②写五岳、天台的作用是什么?(板书)

③最后四句,作者为了突现天姥山的高峻挺拔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④析或,云霞明灭或可睹给在梦境中才能游览的天姥山蒙上了一层什么样的色彩?

2、赏析第2节:

①导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天姥山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让我们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②学生齐读。思考:请找出本节中写仙境的部分。

③第三层:

A、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B、学生随朗诵带齐读,把握节奏,感受意境,

C、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D、检查预习情况:以抒情散文的笔调译写仙境;

(投影)要求:

a.不能直译原文;

b.文笔要流畅优美;

c、要能体现意境的特征。

E、交流点拨;

F、其实,诗人在登上天姥山后至梦见仙境之前,也看到了许多奇异景象,虽不是仙境,但所渲染的意境似乎已接近仙境了,这与仙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G、体会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a.再次出示李白的有关诗句,学生归纳;

b.在读过的1、2两节中,其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析留别(带讲背景),这首诗是为留给东鲁的朋友而作的,那么诗人要告诉东鲁朋友的真意是什么?(板书)

②找依据;

③但诗人梦醒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找依据)

A、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B、哪几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此采取的做法?

C、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板书)

四、教师小结,学生背诵仙境部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4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把握欣赏诗歌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自主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全诗,讨论交流,结合背景与意象气氛,欣赏艺术特色与作者情感,学会独立鉴赏、概括、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品味欣赏、归纳实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全诗,感受意象气氛与情感

二、琢磨词句

信语或 拔(出类拔萃) 因 殷 惊列缺雨烟鼓且须

三、简述分析,能力养成

1、首段背诵赏析

表现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

作用与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2、二段背诵鉴赏

时间线索推进梦境描写:夜渡、到达、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空间转换写景抒情:岩路、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太姥山胜景

青云、水烟、霹雳、洞天、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之人)——仙境降临

过渡句及感情:梦境美好终归短暂,现实残酷无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对

3、末段背诵欣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消极?

所有快乐的事情总是稍纵即逝的,自古以来,功名利禄总如流水般不可长留。

表面上看是对人生的悲观厌世,实际上这是李白对世事的看破与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语,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字有姑且之意,应是作者对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声的真实流露。作者不愿阿谀侍奉权贵以换取功名,所以只能暂时游历山水以派遣怀才不遇愁绪,姑且以此等待时机。

全诗主旨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不羁、蔑视权贵、淡泊功名、追求自一由

四、迁移拓展

1、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来,转而游历山水?写1篇短文,表达你的欣赏与理解。

20 364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