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精选5篇)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字10的组成与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和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和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同学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同学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教学挂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l)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亲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别
2、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3、让同学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
10-3 4+4 10-6 2+5 5+3
10-5 8-7 7-4 9-0 9-8
6-6 9-2 8-2 4+6 3+6
9-0 2+3 9-5 0+7 4+2
二、整理知识
1、前面俺们学习了哪些计算题?
分组看书整理后汇报
2、观察
A 出示10以内加法题
这是俺们学过的10以内加法题,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成这个样子,你能看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B 练习,师任点几题让生回答
C 照刚才的观察方法再观察减法表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同座互相点一题考问对方
3、除了加减法式题,俺们还学了图画式应用题
师出示P79熊猫图和书包图。
你能说出图意吗?大括号里表示什么意思?
三、练习
1、看图写出两个加法和减法
2、图画式应用题
3、填括号
4、口算计时完成
5、连续加2
3连续加3:3、 3、 3、
1连续加2:1、 1、 1 、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新知的铺垫,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愿望,在动手中思考,在动手中探究,掌握数学知识。
3、注重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还提出:要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新知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计算方法,并突出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使其在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计数器口算卡
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2、复习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组成。
3、揭示课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几个一也可以组成十几。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知识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复习富有针对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摆小棒,列算式,明算理。
(1)学生操作:你能用小棒快速地在桌上摆出“13”这个数吗?要求使大家能一眼看出是1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为什么要这么摆?
(3)看图列式:你能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板演)
(4)反馈交流,形成板书:10+3=13 13-3=10
3+10=13 13-10=3
(5)结合小棒图说说算式中的10、3和13分别表示什么。
(6)交流算法:挑一道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生1:数小棒。
生2:数数。
生3:1个十和3个一可以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13可以分成10和3,从13里去掉3就剩10,去掉10就剩3,所以13减3等于10,13减10等于3。
(7)知识扩展:4人小组合作,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一样摆一摆,并写出4道算式。
(8)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评价。
(9)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10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了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10得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66页《1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能够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数学考虑的能力。
3、使同学在学习中感受到乐于助人和懂得谦让的优秀品质,促进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同学熟练的计算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出示动物图片
师:每一位小动物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哪两位相加能组成10的就是一对好朋友,可是现在他们找不到自身的朋友了。你愿意协助他们吗?
生逐次协助找朋友并说出数的组成,教师逐次板演小动物的图片。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 篇5
教学内容:P48例题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使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知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同学数学考虑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俺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一起努力,赢得了本场竞赛的第一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研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局部?
师生交流: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竞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师:你们想自身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48页,试着填一填。
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师:小朋友的方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身学习吗?(板书课题)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抛10个花片,根据正反面的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效果
师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激励:小朋友们真行,你们通过自身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都给自身一个五角星。
4)同学上黑板归类整理,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同做,师出“8”生出“2”等等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提高题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假如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编1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