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公开课精编教案设计【汇编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黄山奇石》公开课精编教案设计【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第一篇】
教学目标 :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 ──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多媒体显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指名完成填空。
生字词正音。
理解词意。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7.释题。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介绍了哪些奇石?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2.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3.质疑问难。
4.理解。
(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书:好像……飞落
5.指导朗读。
6.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7.过渡: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8.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几句话?(多媒体显示:①②③)
9.指名分句读。
10.分句理解。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抱蹲望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评议。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指板书)
11.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12.指导朗读。
13.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附板书:
┌ “仙桃石”好像……飞落
│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 “金鸡叫天都”
└ ……
《黄山奇石》教案【第二篇】
教学提示
课文一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天山天池和白头山天池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课文二以散文的形式描绘了黄山多姿多彩的奇石。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身边的景物,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和情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一的对话形式进行自由表达。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能够通过查词典、同伴互助等方式,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和词语的读法、写法和用法。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通过关键词和句来理清课文的线索。
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美,能用自己的话进行交际表达。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生字和词语的认读、识记和应用。
2.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句型的用法。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习任务给各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找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教师准备听力教学的有关设备,让学生有多听多练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视频短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姥、章、笼、罩”的读法、写法及用法。
2.掌握生词“凉快、文章、区别”的用法。
3.学习句型。
(1)小天池除了清清的湖水,还有绿绿的草地。
(2)要说景色,白头山天池可比不上天山天池。
4.学习课文一。
教学重点:听懂并能理解对话中的意思;正确掌握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语调和语气。 教学难点:“姥、章、笼、罩”等生字的读音和意义;对话中两个句 型的意义和用法。
教法与学法:播放课文一的录音,查词典,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推选代表给全班同学汇报,教师指导并讲评。
教学手段:听力教学设备(播放对话录音);小黑板(展示本课要学的生字和词语);大黑板(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姥、章、笼、罩”等生字的写法等;学生代表展示“凉快、文章、区别、笼罩”等词语的造句)。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游览过天池、赛里木湖或者其他有名的湖?谁来说说你看到过的湖是什么样子的?
(二)听课文一的录音并做练习。播放课文一的录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同时对字、词语有初步认识。(如果教师普通话发音准确,也可以由教师范读。)
(三)学习生字。
教师用卡片、小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学生查词典,在小组中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1.姥:左右结构,女字旁,右边是“老”,形声字。指外祖母,如:姥姥、姥爷。 比较:妈、姆
2.章:上下结构,立字头,下面是“早”。指歌曲、诗文的段落。如:文章、章节、简章等。
3.笼: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是“龙”,形声字。意思是罩住;盖住。如:笼罩。 比较:拢
4.罩:上下结构,四字头,下面是“卓”。意思是①遮盖;扣住;套在外面。如:笼罩;用杯子把蜡烛罩上。②用来遮盖或者捉住的东西,如:口罩、灯罩、床罩等。比较:蜀、罢
(四)学习词语。
1.凉快:形容词。意思是清凉爽快。如:天气凉快等。
例句:一阵小风吹来,感觉很凉快。/这场雨一下,天气凉快多了。
2.文章:名词。指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如:写文章、文章内容等。
例句: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爸爸的文章写得好,经常在报纸上发表。
3.区别:
①名词。指彼此不同的地方。
例句:山羊和绵羊有什么区别?/我看不出这个词从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②动词。把两个以上的对象加以比较,认识它们不同的地方。近义词:区分。
例句:怎样区别“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我们要学会区别是非好坏。
(五)学习句型。
1.小天池除了清清的湖水,还有绿绿的草地。 “除了,还有”常用来表示事物多种多样。
例句:
(1)中午饭除了米饭、炒菜,还有抓饭和拌面。
(2)我家除了牛和羊,还有几峰骆驼。
(3)夏天水果很多,除了杏子、西瓜,还有葡萄和李子。
2.要说景色,白头山天池可比不上天山天池。
“比不上”意思是程度不如别人、没有别人那么好。
例句:
(1)古丽学习很刻苦,这一点她的弟弟可比不上。
(2)要说水果和羊肉,其他地方的可比不上新疆的好吃。
(用替换的方法进行句型训练。学生可以做后面的练习,老师也可以自己编替换练习题让学生练习。)
三、教学方法提示
字、词、句型的讲解和训练,应在课文教学中完成,不能脱离课文内容;建议用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大家互帮互助,最终掌握本课所学内容。例:
1.小天池除了清清的湖水,还有绿绿的草地。/学校食堂里除了米饭、炒菜,还有抓饭和包子。/我家除了种水稻,还有果园。
2.要说景色,白头山天池可比不上天山天池。/要说说汉语,我可比不上古丽娜。/新疆地大物博,这一点其他地方可比不上。
四、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五、评价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可以采取听写本课词语的方式进行,最好是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如“相互听写,组成词组、造句,词语解释”等)。
2.老师或各小组组长记录学生在本课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习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六、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
(1)预习课文一,在小组中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2)背会句型,要求能模仿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书面作业。
(1)课堂作业:每个生字写三遍;每个词语写三遍。
(2)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三篇】
借助网络,让课堂学习走上“综合化”
——《黄山奇石》说课稿
富阳市新登镇中心小学 麻欢敏
一、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 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 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二) 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2、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 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2、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 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1、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2、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3、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 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1、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2、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4、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3)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六) 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1、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2、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如:用E-mail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朋友,将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制成电脑小报在校内外发行,也可刻成光盘提交给老师、父母欣赏。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第四篇】
一、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 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实录
一、引题激趣
1、小朋友,你去过黄山吗?在地图上找出黄山的位置。说对黄山的理解。出示课件1,说对黄山的基本看法,黄山的什么景象最美?(奇松、怪石、云海)
二、1、出示课题,读一读,说说“奇”是什么意思?(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
2、读课文时注意什么?(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要读流利)
3、学生自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自然段。
4、用字卡认字,魔方认词。适当问问他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的。
三、1、这篇课文有几自然段?你想找几个同学读一读?(这篇课文有六自然段,我想找六个同学读这篇课文。)其他同学想想文中说了些什么?(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贴图。
2、以小组分角色朗读,后找生上台朗读。
3、看课件,让喜欢第一自然段的同学朗读有关内容。读后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了“闻名中外、秀丽神奇”是好词,我还会用“闻名中外”说一句话。“湖南省的张家界闻名中外。”)(生2:北京的万里长城闻名中外。)(生3:桂林山水秀丽神奇。)
4、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里读第二自然段,后找几个同学上前表演读(做动作。)
5、生评谁读得好,为什么?(生1:石正南读得好,他的声音很大,读得正确、熟练、还有感情。)找生挑战。齐表演读。(出示课件2)
6、看课件,喜欢读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读一读。读后你有什么感觉?(我感觉从天上飞下来的东西速度很快。)
7、出示课件“猴子观海”,喜欢这样的石头的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读后你觉得这一自然段中那些词用得好?(生1;我觉得“抱、蹲、一动不动”用得好,它们写出了猴子观海这块石头的有趣。)(生2:“翻滚”也用得好,我不懂它的意思。)让生看课件了解它的意思。
8、出示课件(仙人指路),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读。然后找生表演读。
9、出示课件(金鸡叫天都)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读后再找生读,其他的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只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叫。其他略。)
10、自渎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那三块石头的样子,读后用一两句话说一说。采用提问式发散思维,如:1、什么样的狮子?怎样抢着?抢着什么样的球?(生1: “仙女弹琴”这块石头就好象一位仙女坐在石头上在弹着琵琶。生2:有一块石头就像一只天狗望着月亮在叫呢,这就是“天狗望月”。生3、另一块石头更有趣,它们就像两只狮子在争抢一个篮球。生4、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生5、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地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它吃掉呢?生6、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着一只美妙的乐曲。)
11、戴不同的头饰,放音乐,分角色朗读。
12、自由读田字格里的生字,哪个字最难写?你觉得怎样写好它?(生:“抱”最难写,写时要看清楚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是哪一笔。还要先描红。)师范写一个。学生先观察后,再摆好姿势写字 。
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 黄山上的一些奇石,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 头,正等着你们去搜集,把它们起个名字介绍给你周围的人,好吗?(学生:好。)
教学反思:
在学习前几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我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对文中略写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景物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具体步骤是:
1.让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扩充想象内容。比如:天狗望着月亮。
3.自选题材,独立发挥想象,续编内容。比如:仙女弹琴,让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自己展开想象,编成一段话。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反复强化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与步骤,并且有了充分展开想象的条件,一段段充满想象的描述应运而生。有的学生写道:“两只张牙舞爪的大狮子,你争我夺的抢着一个漂亮的绣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头,呆呆的望着银盘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会神地弹奏一支美妙的乐曲。”
就这样经过多次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由此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学生独立思考,树立创新精神的基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也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定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上一篇: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