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x2()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A、10分米B、24分米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A、5x4B、5x2C、(5+5)x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x2+宽x2=周长说长x2和宽x2的含义

⑷(长+宽)x2=周长说(长+宽)x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人,90分以上的有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 3 5 3 =

16(米)

方法一:4 4 4 4=16(米)

方法二: 5× 2 3 × 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 3)×2 = 16(米)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第三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题卡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 彩笔 题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3)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对比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第四篇】

今年送完一届毕业生后,我又从三年级教起。学生人数19人,比上学期六年级的44人少了一半有余,自己感觉“轻车熟路”。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纷纷举起。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

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

“8+8+4+4=24(厘米)!” 课代表王凡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

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说:“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来学生自己不会归纳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我只好硬往公式上引:我说:“长方形两条,那么8+8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8×2。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2。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四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全班19人,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的仅有2人!其他同学全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我完全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 。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

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不久的将来他们在数学上会有颇丰的收获!

20 446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