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最新3篇】

好学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阿拉网友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供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大家吧!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题。

师:请看屏幕,请大家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都算对了吗?最后一组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退位减法的口算

1、不退位减法口算

课件出示例题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暂停)

师: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8—25=44—25=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师:我们先来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暂停)

师:同学们在口算时可能想到了下面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课件呈现:

算法1: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算法2:先算30-20=10,再算8-5=3,10+3=13;

算法3:先算38-20=18,再算18-5=13;

算法4:先算38-5=33,再算33-20=13

师: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拆数”。前两种算法是把被减数和减数拆成四部分,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结果合起来;后面两种算法是把减数拆成20和5,从38里面分两次减。你是用哪一种方法口算的?

2、教学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44—25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学交流一下。(暂停)

PPT课件呈现:

算法1:先算14-5=9,再算30-20=10,10+9=19;

算法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算法3:先算44-20=24,再算24-5=19。

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和刚才的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暂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较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PPT课件呈现:

(两道例题的完整板书)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暂停)

小结:一道题是不退位减,一道题是退位减,在口算时都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被减数先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或者可以先减减数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用被减数和减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

数分别相减,再把结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减时,运用第三种方法计算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想减。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三十几,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暂停)

师:都是57减三十几,一个是退位的,一个是不退位的。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要比较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师: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一下每道题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口算,验证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填写答案。(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每一组题目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时有什么联系?(暂停)

师:每一组的三道题,被减数是相同的。根据第1题可以想后两题的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

14—6=…

140—60=…

1400—6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算一百几十减几十、一千几百减几百都可以先想十几减几,然后在末尾添一个0或两个0。

3、完成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暂停)

师: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是这样算的吗?你能说说每步是算什么吗?为什么先算还剩多少个?

第六段:

流程6: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有哪些收获?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画“√”作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学具:

硬币、题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看我们班女同学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其实你就是要把他们分类。那我们一看结果,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大家一起来说。

:上学期我们就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板书:统计)

1、探索统计策略

(1)男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看,他们带来了什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他们也向我进行了汇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比比谁最聪明,能一边听,一边数出来。(第一次放录音)

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也没有数清楚,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怎样就能记下来。可以4人小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可以记在这张纸上。(第二次放录音)

谁记下来了?他们各有多少个?说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欢哪种呢?

(3)看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再记录一次,比一比谁的结果最正确。(第三次放录音)

学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感觉到了,记录的时候符号越简单就越方便、清楚。

刚才,我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

2、呈现统计数据

下面我们把这些数据在表格里。

3、分析统计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统计结果,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出了各种食物的数量,带上这些好吃的,我们出发吧!

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你们认识吗?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遇到的路标吧!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老师读,大家记,记在题纸上的第一个表里。

学生汇报。

2、直接应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坐着汽车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游乐园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师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项目,怎么买票呀?

那我们就现场统计。

听好要求:

(1)每人只能报一项自己最想玩的项目。

(2)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地记在题纸的上。

(3)自己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记下来。

开火车,轮流报。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3、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介绍游戏方法

(2)介绍游戏规则

谁来汇报你记录的结果?

观察每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统计的次数足够多的话,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

4、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统计过往汽车的数量,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他们,好吗?

先看看有几种车?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这次没有人来帮你报。

这个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记录。

看了这个表,你想说什么?

交警叔叔谢谢你们的帮忙,一天的旅途该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全课

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在玩中运用了知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20 4228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