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最新5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案最新5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课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
二年级
课内知识:368-199等于多少呢?
课外趣题: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三年级
课内知识: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四年级
课内知识:(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课外趣题: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五年级
课内知识: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课外趣题: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二年级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解答:本题的规律为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乘积,因此应该填7。
三年级
1.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个人,而这一行一列必有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减少的人数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答:第一个去掉的数是18×7-19×6=12,第二个去掉的数是19×6-20×5=14,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2×14=168
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级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解答: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则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
五年级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解答: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就是它数字和除以9的余数,因此按照题目中的操作办法,每个数最后都会变成它除以 9的余数。连续9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说明这20xx个数中除以9余2的有224个,余3的有223个,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个数中,2比3多。
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用数学)》。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
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
活动目的:
1.复习人民币的面值、单位,掌握化聚,在“付钱”与“找钱”的过程中能初步应用。
2.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能够认标价签,如:“”、“”、“”等。
3.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渗透估算意识,并使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指导思想:
本活动通过学生自办商场,并亲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适用年级:一年级
活动前的准备:
让扮演营业员的学生从校办商店里借来一些商品,了解价格,并做好记录,便于活动后如数归还。
为每件商品做好标价签。
在活动室布置好商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运用这些知识,到商场里去买东西,好吗?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人“商场”(活动室)。
让营业员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二、知识积累,认识标价签
1.在买东西之前,我们可以先逛一逛商场。在逛商场之前,你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介绍。
2.营业员向同学们介绍各种标价签的认识方法,如整元的是:;几元几角的是:;整角的是:,等。
3.练习:
老师也有几张标价签,看看你们认识吗?
橡 皮
文具盒
圆珠笔
三、了解行情,渗透数学思想
l.准备逛商场。(渗透估算思想)
逛商场的时候,可以通过看标价签,先了解价钱,再估计一下你的钱够不够买?够买几样?
2.填表。(渗透统计的思想)
我们还可以把商品的价格记录在表格中,通过算一算,看看自己要花多少钱?再看看,刚才你的估计对不对?
教师示范填表。
(附表,课前印好发下):
小学数学教案【第五篇】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上一篇:《给予树》教学设计【汇集4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教案(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