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精编5篇)
【导言】此例“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精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亡羊补牢教案的相关认知。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2
1新设计 2新设计 3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这是1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习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2、字词学习
师:有些同学的习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3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 要即时纠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教 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 我们先学习《亡羊补牢》这篇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 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过 么补羊圈?)
5、 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 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 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的过程
4、 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增删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导入:
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大家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 学习课文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
(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⑵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问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 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___)(板书:不听劝)
(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 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演示)(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
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
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__开始。
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 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2、齐读全文。
3、(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拓展练习
技能训练: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或《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2)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五、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