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搭石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搭石》教案【第一篇】

《搭石》教案

程碧静

教材简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一,设计理念: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二,设计特色:

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三,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设计流程:

课前铺垫:出示作者刘章的简介,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地引入:

这个小山村就是刘章的家乡,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家乡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家乡人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黑板上的简笔画,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发现,欣赏它的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 老人调整石块 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 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第一自然段——乡村秋景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并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乡村秋景图。在书上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第2自然段——摆搭石的老人;

第3自然段——行人走搭石;

第4自然段——理所当然的事(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地读一读。

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

随机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精读部分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情味,在畅所欲言中品味自然的美,品味村民们和谐的人性美。这种设计给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能让学生充分与文本的对话,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对文本的多维解读中,达到相互学习,深入理解。)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超越文本——传播美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五,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搭石》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回顾本课,自始至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1,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性强。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读好课文,同时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加强说的训练。

2,读中感悟,感悟中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清波漾漾,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体会,品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语文能力也得以提高。

3,注重运用各种语文训练方法,让学生积累。如:让学生在想象"一行人过搭石动人的画面"和引导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展开想象培养语言词汇的运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

4, 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体会人物的品质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总结全文,体会写法时,揭示"美从留心观察中来,美从用心体会中来,"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皆文章。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预定目标的达成,怎样恰当处理好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搭石》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

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请同桌同学面对面,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小小的搭石上经常出现,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敬老)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乡亲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人敬佩的心灵美,相信我们班的同学的心灵也很美,正如这一排排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同学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难怪课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说是风景美还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更美!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成我们马站小学的一道风景,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板书设计:

21

景        人

搭石

美        美         奉献

和谐

谦让

敬老

搭石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

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1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搭石教案【第四篇】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搭石》教案【第五篇】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

(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 4 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20 2816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