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案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揠苗助长》听后有感1

让思辩的花蕾绽放——《揠苗助长》教学实录及反思

三亚市第一小学  孙爱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24课

一、谈话

师: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狐狸和乌鸦

生:狮子和蚊子

生:狐狸和葡萄

……

师: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师: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苗是禾苗,助是帮助,长就是长大啦。

师:对。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我要给它浇浇水,施施肥。

生:我还要给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点点就行了。(众笑)

师: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用的办法和我们刘青松小朋友想的办法是一样的,拔苗。拔苗又叫———

生:揠苗。

师:揠苗助长又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谁来读?你觉得哪儿特别有意思?读给大家听。

(学生分别选择了文中的自然段阅读。其中樊知阳小朋友把“纳闷”的“纳”读成“耐”,让小朋友一起帮助他读了第三遍后读正确。)

三、究因

师: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一生朗读。)

生:他种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

生: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呢。

生:还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

师:是“总觉得”禾苗一点没有长。

生:还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弯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读到“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蒙蒙亮就去看禾苗。

师:今天去了明天去吗?明天去了后天还去吗?大后天呢?

生:去的,都去的。

师: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什么了吗?

生:他说: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长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众笑)

生:我听到他在大声说: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长,我可要采取措施啦。(众笑)

师:农夫的样子都被我们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被我们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生:(恍然大悟)像流下来的汗。

师:像谁干什么去流下的汗?

生:像农夫着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师:真像,还像什么?

生:还像火。

师: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生:在这个农夫的心里。

师:对呀,他急得呀,心里火急火燎的。还像什么?

生:还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

师:嗯,还像什么呢?

生:还像农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飞快,两只脚都变成四只脚啦。(众笑)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注意写好这四点。

师: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谁来读?(一生朗读。)

师:“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这一句读得还不够。禾苗是真的一点也没有长高吗?

生:不是的,禾苗在长,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见它在长的。

师:为什么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再读读。(该学生再读。)

师:这一回好多了。你脸上的表情就告诉了我。咱们一起读。(老师提示):如果你觉得就是这个人,做做动作也可以。

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一起读一读。

四、感悟

师: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生:拔苗!

师: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觉得他很傻的,禾苗应该在土里自己长大的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你想让禾苗长大,只有认真去种呀,比如给它施施肥啦,浇浇水啦。把苗拔起来,禾苗不是吸收不到营养了吗?

师:刘青松,一上课你说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点点的,现在听了大家的话,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青松:我不想拔啦,拔苗要把苗拔死的。

师:已经明白啦。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生:他累得骨头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师:那叫腰酸背疼)

生: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师:那叫有气无力)

师:再来看这个“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老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生:哦,对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场,一点力气也没有啦。

师: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生:我会说——

师:你就直接说吧。(众笑)

生:哎呀,疼死我啦,赶快把我放到土里去吧。(众笑)

师:这棵小禾苗在伤心的哭呢!

生:农夫呀农夫,你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我们拔起来,你会后悔的呀(众笑)再过一年我们就可以丰收啦。(众笑)

师:不用一年的,只要几个月禾苗就会长大,就会有收获啦。可是农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生:你把我们拔起来,还想不想丰收啦?(众笑)

师: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

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师:(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长高了,就特别高兴。

生:他以为禾苗长大了,力气又来了。

师:那好,让我们把他兴致勃勃说的话读出来,他说话时一定还在用手比划着。大家可以做做手势,再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师: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生:真的吗?一天功夫就会长高一大截吗?

师: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引导:“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的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爸爸,禾苗是*什么吸收水分禾营养的。)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学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

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生: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他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去管不去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啦。最后,禾苗又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六、拓展

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生:我读懂了“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生:我读懂了茫茫然归,就是很疲劳地回家了。

师:小朋友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什么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孩子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

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换,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揠苗助长》听后有感2

一、说教材

《揠 苗 助 长 》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 “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法

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个性阅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即讲故事、知道理、谈收获三环节来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深刻寓意。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让学生在对情节的感悟中,创设语言情境,读出理解,读出个性。

四、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设计理念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寓言故事,重在让学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感悟和故事情节的解读去落实。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意了三个重视:重视故事情节的理解,重视重点词句的感悟,重视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化。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扶——放”结合。

六、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想象……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

七、说流程

(一)、质疑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出示课题:揠苗助长)齐读课题,指导揠的读音“yà”。

2、师:揠苗助长又叫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梳理问题:为什么要揠苗?怎样揠苗?揠苗结果这样?学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就能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赶紧翻开书122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生字多读几遍。

b、想想这个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呢?

2、交流:

a、检查词语的认读。

b、小朋友们,这位农夫为什么要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呢?(生:他很急板书:急) 你从哪里知道他很急呢?

(三)、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急”的句子或词语,师巡视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

(1)、读出急

a、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巴望、天天)

师:“巴望”能换个词吗?(希望、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

师:这位农夫眼巴巴的看着田里的禾苗,会这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句式:农夫眼巴巴的看着田里的禾苗说:

师:是呀,他不是一天这么说,而是“天天”。可见农夫的心里真是急呀!让我们也着急的读一读(齐读)

评: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师:还从哪也看出他很焦急?

b、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引:其实还有一句话,农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学生说的出,师评:你都走到农夫的心里去了,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长高了)你怎么知道?好像:其实是长高了,只是……(长得很慢)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通过句子比较: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小结: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可见作者用词非常精炼。

c、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他急在哪里?(焦急地、转来转去)

出示:“焦”这个字,让学生观察,提醒大家写的时候注意哪些,然后书空,最后在书上写两个。看下面的四点就是”火”演变成四点

师: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生:在这个农夫的心里。

师:对呀,他急呀,心里火急火燎的。还像什么?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

师:自由读这一句,想你眼前出现农夫怎么样?仿佛听见他在说什么?(指名说)

师:谁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焦急地、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这才叫焦急呀!可自言自语能这么读吗?理解:自言自语),谁能来模仿他的样子也来读读这句话。瞧农夫着急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师: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2)、读出累

师:是啊,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啊,于是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办法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农夫想的什么办法,用自己的话说说。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就是课题中的“揠苗”。

师:请同学们看图,说说农夫是怎么样拔苗的?他遇到了哪些困难?理解“筋疲力尽”。大家还能说几个与“筋疲力尽”意思差不多的词吗?推荐词语,齐读。

师:他太累了,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谁能把他说的话读读。

理解“没白费”。说说农夫说这话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补充词语读句子。

师:瞧这农夫又累又得意的样子。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师:你看农夫得意洋洋的样子,结果真的没白费吗?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农夫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

(四)、说出寓意

1、揭示故事结果

生自由回答(因为把它拔死了)

说话训练: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农夫的孩子,你们准备怎么样告诉你的爸爸这个原因呢?(生自由说)

师:是呀,植物生长有它的自然规律,要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收获。其实不仅是种禾苗,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同学们,其实寓言故事,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故事,而且还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提议大家课后多读读寓言故事,特别是看看它蕴含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焦急      办法       枯死

简单中见深度,朴实中见智慧——《揠苗助长》听后有感3

《揠苗助长》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看到何苗长得太慢,想了一个好办法,通过拔禾苗的方式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深刻理智。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的读懂故事,如何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理解课文意思,针对教材的要求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我预设的目标是:与学生不断的沟通,引导学生进入寓言情境,自读、自悟、领悟寓言并从中受到教育,具体环节如下:

一、 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首先是默读课文,自主识字。理解词语。再引导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养成提出“问题”习惯,同时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视角,做到有的放矢。

二、 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在读时,我将做到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去思考,给出一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给予一定的机会,让他去抓住。例如:自渎过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自读后,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注意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感悟语境,从疑到悟,从悟到用,在思考后解开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 角色体验,真情对话。

1、以演代讲,角色体验。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认定角色后,组织学生自导自演自评,展开对寓言情境的体验。

2、真情对话,学以至用。

创设帮农民伯伯的情境,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悟出本课的道理,并提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让学生能畅所与言,再现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感悟的课文情感。最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总之,激发并引导学生的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这节课的根本。寓言是个怪物,当它走近孩子时,分明是个怪物,而当他转身走时,却会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本节课让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一个大道理,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遇事不要急于求成,如果那样只能是,事与愿违为,徒劳无功 。

20 458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