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4篇
课文通过两首古诗展现自然景色与情感,帮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与意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敕勒歌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四、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五、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3、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六、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七、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阴山下
全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篇2
yè sù shān sì
夜 宿 山 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白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高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手 可 摘 星 辰。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高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人。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 朝 民 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牛 羊。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见〕同“现”,出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8)出示:危惊敢
加一加:危:'厃+?';'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
(课件出示9)危的田字格课件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五、课外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百尺:______________。危:______________。恐: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答案:
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
2、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0)(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11)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
(板书:似庐笼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出示13)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后3句。
(课件出示1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5图片)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苍阴野茫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六、课外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似:________________。穹庐:________________。盖:__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3.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参考答案:
1.似:好像。穹庐:大帐篷。盖:罩。
2.略。
3.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篇4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