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彩5篇
【导言】此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彩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
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一:有32个同学
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
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
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
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
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
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
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24时记时法:
出示节目预报:
节目预报
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
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 ……
下午2时六一剧场
下午4时美术星空
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 ……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
晚上7时新闻联播
…… ……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
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
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出示:6:30起床
7:00——7:30吃早饭
7:30——8:00做家务
8:00——9:00做作业
9:00——11:00到新华书店购书
11:00——11:20吃中饭
11:20——11:40饭后休息
11:40——12:40午睡
12:40——13:00在家休息片刻
13:00——14:30游泳馆游泳
14:30——15:20看电视
┈┈
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
1)整时——整时
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
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
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有两种思路:例14:30——15:20看电视
(1)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算从15时到15时20分是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钟。
(2)先算从14时30分到15时30分是1小时,15时30分与15时20分比,超过了10分,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10分=50分。
三、练习:
1、节目预报表
(1)回到复习的节目预报表(24时记时法)
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
交流汇总。
2、书上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交流怎样想的。
有两种思路:
(1)分别算出上午和下午各有多长时间,再加起来。12:00到13:30是1小时30分,15:40到17:00是1小时20分,合起来是2小时50分。
(2)先算12:00到17:00是5小时,再从5上时中减去不借书的一段时间13:30到1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16-14 = 2口答:播放了2小时。
想:从14时30分到15时是30分,再过20分是15时20分一共播放了50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 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 练习指导
1、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 、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
1、 、6、7
2、 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够正确读、写。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学具准备:三张圆形纸片 两张长方形纸 彩笔 胶带
教学过程:
一、产生分数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准备一次郊外野餐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出示主题图)小军和小云也参加了野餐活动。你们看,他俩准备了哪些食品?
(生答:苹果、矿泉水、蛋糕。)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会让两人都满意?
(学生回答:苹果每人两个,矿泉水每人一瓶,蛋糕每人半块。)
每人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两个苹果、一瓶水都可以用学过的数表示出来,板书:2、 1。半块蛋糕怎样用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
(如果知道,问:1/2是什么数?如果不知道,问:想知道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的朋友——分数,板书课题,
评: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已学的自然数不够用了,需创造一种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孕伏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
二、认识分数
1.请打开课本98页,自学这部分内容。
评:学生有了认知冲突,会自主寻求答案。教者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简单的读书自学能力。
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教学“1/2”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还有什么疑问吗?考考大家。
①像“1/2”这样的数,为什么叫分数?
②半块蛋糕为什么会用“1/2”这个符号来表示?
(学生感到困难,播放分蛋糕的课件,指出:“—”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
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符号感。
结合分蛋糕,指名说“1/2”的含义,同位互说。
2.这是蛋糕的“1/2”,你能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吗?学生操作。
张贴不同折法的作品,让其分别说出“1/2”的含义。
3.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过“1/2”?
评:把视角引向生活,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1/2”。
4.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吧?请打开课本99页,做“想想做做”第1题。
电脑对答案,的两题指名说思考过程,后两题同桌互说。
5.做“想想做做”第2题。
伸出手指悄悄地告诉老师,你选第几幅图。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吗?
评:增加情趣,显现教法灵活。
三、比较大小
分数是不是和整数一样,也存在大小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拿出三张圆形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圆形纸片的大小怎样?
①学生折“1/2”,涂色。
②学生折“1/4”,涂色。
③比较涂色部分大小。
张贴一个学生的涂色纸片。问: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板书:1/2>1/4。还可以怎样说?(1/4<1/2)
④学生用第三张圆纸片折出它的1/8,涂色。张贴一生的涂色纸片。
⑤用“1/8”与前面两个分数分别比较。板书:1/2>1/8,1/4>1/8。
⑥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可以把圆纸片看作大西瓜,平均分给的人越多,每人吃到的就越少。)
评:在操作中体会,在做中比较大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容易发现规律。适时拓展,发展学生思维。
①做99页“想想做做”第3题。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用“1”表示。第2、3张纸条呢?
你是怎么知道第3张纸条涂色部分占整体的1/6?
(有的静止地看第3张纸条数出1/6,有的联系第2张纸条推出:1/6。)
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过的“1”有什么联系?
评:结合纸条图,把新学的分数纳入已有的数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数感。
四、巩固深化
我们做一个游戏:拿出第二张长方形纸,与同组的小伙伴比较一下它的大小。
折出你最喜欢的几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在小组长带领下,比较它们的大小。
每组选出秀的一幅作品用胶带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出你要表示的分数。
集体评价。指名说出其中分数的含义。
评:折何分数,学生自主;比较大小,学生自主;评价作品,学生自主。学生在自主的时空里,积极踊跃,容易有所创造。
五、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需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
评:整理本节课的收获,开启下节课的所学,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
总评:本节课,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牢固,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720÷9 24×3()24×2 26÷2()26×2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上一篇:教案钢琴课【参考4篇】
下一篇:中班语言课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