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6、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下列题目

1、根据下面问题联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两个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②两个鸡场养鸡的只数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个鸡棚里养成鸡多少只?

①第二养鸡场要给第一养鸡场多少只鸡,两个鸡场的鸡同样多?

2、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苹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点训练:围绕上面第1题联系第15题训练。

四、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五、引导完成思考题

六、作业《作业本》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 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篇】

第一单元 时、分、秒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描述具体的事情。

2、 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时刻,会画时针分针,会根据具体情境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 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时分秒的关系,会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具准备

一段音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一分钟》 :

班杰明接到年轻人的求救电话,向他诉说生活、工作中的不如意,他约年轻人到房间好好谈一谈,当年轻人赶到班杰明房间时,里面乱七八糟,狼籍一片。班杰明让年轻人在门外等一分钟,一分钟后,门打开了,房间整理的井然有序,而且还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没等年青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话题说出来,班杰明就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你进来已有一分钟了。”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能做许多事,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道理呀!”说完,便开心地走了。小结:班杰明知道一分钟能做许多事,也能让别人知道一分种的内涵,正如古人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育我们即使一分一秒也要珍惜。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分钟虽然那么短暂,但是集少成多。所以,我们应该灵活运用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还要向班杰明学习,让我们身边的人都懂得珍惜时间。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的格数认法

在图上指出一大格,一小格,并知道共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整个钟面共有60小格,

通过简单乘法得出为什么钟面会存在60小格。

(2)认识分针(感受1分钟)

会看:较长的针是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安静一分钟!感受!或者让学生们在这1分钟内能做什么?

(3)认识时针

会看:较短的针是时针,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说出时针与分针、分针与秒针走动的关系

分析:时针走1大格,分针会走几小格。

1分=60秒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4)及时练习:

①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②分针走半圈是()分,秒针走半圈是()秒。

③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答案:①60 ;60 ;1 ;1 ②30 ;30 ③ 5 ;300 ;1 ;1 ;1

2、 认识时间(要求写法)

①从8:40到9:30经过了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时()分;从6:10到6:45经过了()分。

②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 )跑的最快.

答案:① 50 ;2 ;10 ;35 ②小英

(三)拓展延伸

1、 在( )里填上时间单位。

一节课40( ),课间休息10( ),写15个字大约2( ),唱一首歌大约3( ),拍5下皮球 6 ( ),淘气跑50米用了15 (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

答案: 分 ; 分 ;分 ; 分 ;秒 ; 秒 ; 时 。

2、 时间换算

1分10秒= ( )秒 1时30分=( )分

76分= ( )时( )分 95秒= ( )分( )秒

答案:70 ; 90 ;

1 , 16 ;1 , 35

3、 经过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

答案:3时 ; 15分 ; 15 秒

4、 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5分○500秒 240秒○4分

答案:< = >

= < =

5、 连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8小时 1 5

妈妈每天上班 30分钟 2 6

看一场电影 5分钟 3 7

做眼保健操 1小时40分钟 4 8

6、 解决问题

1. 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答案:4时10分=3时70分 3时70分-3时30分=40分

2、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答案:7时40分-15分=7时25分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2、讲解读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3、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三、应用提高

1、第33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 500÷50=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篇】

教材分析:

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不连续进位加法中安排我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学习计算提供现实背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的方式,将笔算加法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呈现现实的问题情境,应用计算知识解决。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形成运算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

将计算与运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学习计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算理。

突破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法:迁移法、动手实践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学具: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国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你们认识这几种野生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吗?

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丹顶鹤、蜥蜴、麋鹿、狐狸的图片。

2、课件出示“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学生观察这份统计表并从中获取数学信息(鸟类271种,爬行类122种,哺乳类31种。)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湿地部分野生动物的种类,并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算一算

38+55=

1、几十加几十怎样笔算?(学生独立演算后,集体点评)

为什么十位不是8?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3+5+进位1=9。

2、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互动新授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要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2、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出示教材例1: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要想算出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需要知道哪些相关的信息?你会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71+122=

引导:你们会计算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算,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板演。

学生讲解计算过程,集体点评。

教师再次运用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效力,让学生独立计算,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2:我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试着在答题纸上计算,如果遇到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

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271+31=

在计算这道题时,应该注意什么?(课件演示并小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

4、比较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两道例题中的算式,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析、比较、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以及计算过程,同时提醒学生在计算时一定要加上这个进上去的1、)

四、知识运用。

啄木鸟治病夺红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批改同学的计算,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提高了学生注意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16 2992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