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设计【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狗包弟》教学设计【汇编5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中语文《小狗包弟》教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认识_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重点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方法:

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介绍作家作品(参见“系统集成”“学问123”——1)

(补充)巴金,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9年《灭亡》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的“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小说,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影响了一代青年。“_”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_”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幻灯片?)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散文集:《随想录》?

楔子(1)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 —— 包弟来历

发展(3--6) —— 七年相处

结局(7--9) —— 一朝离别

尾声(10--13)—— 真心忏悔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五、内容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①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②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 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 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小狗包弟》教案【第二篇】

《小狗包弟》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1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XX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边听边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

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揪回来(jiū) 头破血流(xuè) 满身是血(xiě) 血迹(xuè)

脚爪(zhuǎ) 作揖(yī) 租赁(lìn)    倘使(tǎng) 胆战心惊

篱笆缝里(fèng) 解剖(pōu)    堕入(duò)   绿草如茵(yīn)

――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

(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    回忆

? 结局:送别包弟 (6-10)---------一朝离别

?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具体探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探 究:

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思考: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1、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

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

--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

(7)胆战心惊,害怕

(8)暗暗地流泪

(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后:

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XX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五、总结课文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拓展人文

1、关注社会:

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

附: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

日本跟中国1XX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

2、认识自我: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七、课外作业:

1、当面或以书信形式向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表示歉意。

2、选读《随想录》篇章,并做读书笔记。

《小狗包弟》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课外搜集关于“文革”的资料以及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课上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研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研读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十年“文革”是中国当代历史上一段惨痛的记忆。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文革”:

教师总结: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无数的人们在“文革”中经历了许多苦难,巴金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小狗包弟》就是其中极为感人的1篇回忆性散文。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走近一个忏悔的灵魂   。

二、整体感知

《小狗包弟》是1篇叙事性散文,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引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痛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三、内容探讨

1、思考: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引起了下文,在这个故事里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明确:狗的忠心,人的冷漠与残忍。

2、作家巴金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巴老用什么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小狗的特点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可爱。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可爱、聪明。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日本女作家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可爱。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有情义、通人性。

3、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4、小狗包弟如此的可爱与聪明,却成了巴金一家人的包袱,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⑴ 日本种的小狗。

⑵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5、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下,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甚至连朋友都出卖,哪里还顾得上一条小狗。这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6、小狗包弟是逃脱不了与艺术家那条小狗相同的命运了,将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对比一下,看看二者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家的狗是因为保护主人而被人打死的,这表现了狗的忠诚;可爱的包弟则是被主人主动送上解剖台的,这表现出人对狗的背叛。

第二课时

从巴金自然朴素但饱含情感的笔调中了解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也了解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善良的一面,是“文革”中颠倒黑白是非的社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巴金先生把狗与人两相对照,以狗反衬人,明写狗的重情守义,暗写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缺失,实质写“文革”的罪恶。

7、在小狗包弟的故事中巴金表现怎么样?

8、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巴金忏悔精神的第10段。

明确:

轻松──沉重──自责。

“轻松”是因为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沉重”是源自作家良心的发现,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懦弱的羞耻感和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9、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最能体现巴金自我解剖精神?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重点朗读)

教师小结: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10、我们常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作者心灵上的创伤吗?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四、引导探究

1、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

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2、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要表现人在“文革”中的遭遇就应该写人,为什么巴金先生把一条小狗作为主角呢?

明确:

⑴ “文革”中,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⑵ 把狗的忠心与人的无情进行强烈的对照,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

⑶ 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

3、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4、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5、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革”中,巴金也是受害者之一,“文革”结束后,他勇于反省,对包弟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为人真诚正直,是一个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五、拓展延伸

相互交流课外搜索的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

示例:

1、鲁迅也是一个勇于解剖自己的文学家,他曾经写过1篇小说《一件小事》,写了“我”在车夫面前的忏悔。鲁迅先生也亲口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2、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写过一部《忏悔录》,就真诚地袒露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污点。

3、周恩来深谙修身自省的真谛,在专为自己订立的修养要则中,明确提出“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的斗争”,“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推人及己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自己对反省和忏悔的认识:

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犯了错误而不知反省是没有前途的。反省的勇气标志着进步的勇气,反省的深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而反省意味着检讨,也意味着忏悔,是痛苦的,然而,是真英雄还是假好汉,也在这里形成了分野。

板书设计

小狗──忠诚    自我反省

人性的扭曲──“文革”的罪恶

作者──自私    呼唤良知

语文《小狗包弟》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了解本文写作的相关背景。

掌握小狗包弟一生的命运,体味作者对它的感情变化。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_”十年浩劫对中国社会的破坏程度及对人心的摧残度。

引领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更好地去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

认真体味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的前后变化。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_”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让学生学会在历史中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反思,以求进步。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语

_十年浩劫,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块不愿被提起却又始终存在的一块大伤疤,它对当时社会的残害程度非常人所能想象,尤其对当时的文人作家们更是如此,之前他们引以为荣的笔杆子,如今却极有可能成为将他们引向迫害的导火索,不仅如此,与他们切身相关的人、事、物都会因其功过而受到奖惩。可想而知,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的脚步,一起去走进那个黑暗年代,去感受当时黑暗的压力,体会当时非人道的社会行为带来的灾难。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小狗包弟》。

整体感知

问题:找到全文中心句(文眼)(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三、文本细读

体味情感,作者和小狗包弟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以至于让作者对它发出深深的歉意?

(分组讨论)

明确:

“我“和包弟间的故事 (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应句段 情节发展 时间 作者感情

第2自然段 相见 1959 高兴

第3-5自然段 相处 1959—1966 和谐融洽

第7-9自然段 相离 纠结与不舍

第10-13 相念 之后 忏悔、自责

歉意由来:(让学生找到最能反映巴金内心感受的句子,并读出来)

(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自责)

《小狗包弟》教案【第五篇】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 杨俊梅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思路。

2、理解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3、学习借鉴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养宠物狗的故事谈起。

二、简介作者

三、整体把握、分析文章思路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是1篇叙事散文,按故事进程,可以看出课文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包弟来历)、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文革”来临,家人恐慌)和结局(痛别包弟),还有尾声(作者忏悔)。

提问: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明确: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提示:散文固然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但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在本文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呈波澜起伏状变化:

悲伤(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提问: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明确: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以歉疚、忏悔作为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数群众卷入纷争之中,作者属于少数被侵害被侮辱的人,“文革”结束了,国人应该自我反省,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观照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本文的歉疚和忏悔就是作者反省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我们透过本文可以揣测到巴金是一个善良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声讨、控诉并非不必要),而是自责、自省,很像道德主义者、良心主义者之所为,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惯,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共鸣。

本文的情与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情感紧随叙事起伏变化:事件牵动作者的情,作者的情牵动读者的心。本文既是叙事文,又是抒情文。

四、鉴赏写法特点

本文是按“自然流”叙事抒情。“自然流”的特点,是文章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叙事、议论、抒情,过去、现在、将来,一切都自然而然,不见刻意的技巧,又显出深层的技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述:

1、故事进展自然顺畅,其中无生硬的“焊接”或“阻梗”。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下一段的一句“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很自然地过渡到本文拟述之事;中间写包弟的可爱,借用日本女作家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一下就自然地过渡到包弟惨遭厄运的叙述上来了;文章从叙事向抒情转化很自然轻巧,抒情大约是从作者送走包弟、卧榻难眠、思前想后开始的,一直到文章结束,感觉不到其间从事到情、从叙到议的转变的生硬;再有,从过去到现在,是以忏悔的心情连接起来的,也感觉不到其间过渡的唐突。

2、语言朴素自然,全无刀斧雕琢痕迹。读者读了本文受到感动,与本文语言的魅力、震撼力是分不开的。

3、自然之中又有潜藏的起伏跌宕,而绝非完全地平直板滞。与“无技巧”相伴的必定是深藏的技巧、高明的技巧,如果真的没有任何技巧,那文章就不足观赏了。如果我们对本文细加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深藏的技巧的。略述一二便可知晓。开篇讲述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是深思熟虑过的,其中必有深意;全篇写哪些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哪儿发议论抒真情,文章的着力点定于何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都需要写前斟酌。本文发表之后多得评论家欣赏,一定是它的内容的深刻和形式的巧构吸引了大众关注的目光。

获得写作文的启示:

本文给学生写作文的启示大概有: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训练眼力,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不过分追求“技巧”,又要讲究无技巧的“技巧”;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地安排材料的详略、次序;合理地安排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等等。学生还可以另作补充。这些要求也许过高,学生能获得一两点启示就是学有所成。

五、小结

本文故事虽小,意义却很深广。让人看到“文革”风云之一角,连狗都难以幸免。让人看到“文革”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浩劫”的含义;让人看到一个知名作家,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社会变迁而执著地保持一颗清醒头脑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用真理和良心感染读者;看到一个不合理的时代的结束,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巴金老人身上体现的反省、自律精神是我们民族所缺少的(至少在“文革”时代所缺少),他的这种精神已经不限于他个人所有,而是随着他的作品的影响,扩散到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当中,起着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延伸拓展:

阅读巴金《随想录》,读后在同学中交流;尝试用动情的笔调来写1篇有关小动物的短文,要求以对动物的情感态度为线索,并发掘深刻的思想;关注报章上有关巴金纪念文章,读一读巴金评传,寻找本文的赏析文章和对《随想录》的评论。思考:在当代人眼里巴金是怎样的人?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在当代的阅读价值何在?

20 819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