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教案(汇总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蜜蜂》教案(汇总4篇)”教案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蜜蜂》教案【第一篇】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好。小朋友,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师:(边板画示意图边说)这座小山离莫斯科不远,山下有一条小路,列宁边走边看,看到了花丛。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花丛在路边。书上说“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说明花丛在路边。
师:对了,花丛在路边。(边说边画花丛)那么,园子在哪儿?
生: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你怎么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生:因为书上说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说明花丛离园子不太远,所以我知道园子在花丛的附近。
师:对。(边说边画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生:养蜂人的小房子在园子旁边。
师:(板画房子)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生: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要照管蜜蜂,所以把蜂箱放在房子旁边。
生:所以列宁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板画蜂箱)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生: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山下有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有花丛。离花丛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那就是养蜂人的家,因为养蜂人在园子里放了许多蜂箱。
生:(齐鼓掌)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生:(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师: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生: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个养蜂人的吧?
生:列宁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可以找到养蜂人的家了。
师:说得好极了!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师:对了,还要一边看一边想。那么,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师:读得很好。列宁在观察什么?
生:列宁在观察蜜蜂飞行的方向,看这些蜜蜂飞到哪儿去。
生:列宁看见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师: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生:因为这些蜜蜂已经飞到家了。
生:要是没有到家,它们还会继续往前飞。
师:对了。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师: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生:这所小房子是养蜂人的。因为养蜂人和蜜蜂是住在一起的。养蜂人为了照看蜜蜂,总把蜂箱放在自己旁边的。
师:对了。所以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这句话说什么?
生:列宁亲自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证明列宁的观察是完全正确的。
师:对了。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生:果然。
师:对了。大家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
[1][2]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实录》,来自网!
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师: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读第三段课文)
师:好,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努潘怠
生: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想,这些蜜蜂大概是养蜂人养的吧?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要是我跟着蜜蜂走,不是就可以找到养蜂人了吗?于是列宁仔细的观察,发现这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他想,蜜蜂总是和养蜂人住在一起的,这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养蜂人的家吧?列宁走到那所小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列宁就是这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师:说得好极了。
(师生鼓掌)
师: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我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努哦痢
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生:(热烈争论)
我说是养蜂人在说话,因为他张大嘴巴笑嘻嘻的,看见列宁来很高兴。
书上说养蜂的人是惊讶地说。可是图上的养蜂人已经不惊讶了,笑嘻嘻的。说明他的话已经说过了,这时候是列宁在说话。
我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书上“列宁笑着说”,图上的列宁正在笑,所以是列宁在说话。
我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儿来的。”养蜂人听了恍然大悟,也高兴得笑起来。
师:现在老师根据书上说的表演一下,你们看到底是谁在说话。(师边做动作边有感情的朗读,表演后)谁在说话?
生:(齐呼)列宁。
师:小朋友,你们很聪明,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像列宁一样会观察,会思考,真能干!老师也认为是列宁在说话,因为列宁用手指着蜜蜂,微笑着告诉养蜂人,是你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生:因为列宁不知道养蜂人住在哪儿,今天突然来到了养蜂人的家,所以养蜂人感到很惊讶。
生:列宁是伟大领袖,今天来看望一个普通的养蜂人。这是养蜂人没有想到的,所以他感到又惊讶又激动。
师:对了。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好,你来读。
生:(很有感情地读)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师:读得好。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纷纷举手。都想试一试)
生:(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生高兴地笑了)
师:读得很有感情,真好。小朋友,什么叫向导?
生:向导就是带路的人。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
生:(齐)蜜蜂。
师:对了。是蜜蜂。但是你们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生:不能。
师: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生:列宁有丰富的知识,他很了解蜜蜂,知道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去。列宁跟着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的家。
生: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
师:对了。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蜜蜂》教案【第二篇】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小狗骨头吃
有益的学习经验:
1. 理解9、10之间的关系,知道9比10少1,10比9多1。
2. 从许多物体中找出1-10个物体并根据数字的大小由小到大将数卡排序。
2.
准备:
1.贴绒卡片,狗9只,骨头10根。
2.每个幼儿1―10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各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小狗排成队要出去找骨头吃,数数小狗有几只?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教师出示9根骨头的卡片,告诉幼儿: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个幼儿上前来给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是不是能分到1根骨头,指导幼儿将骨头一一对应放在小狗下面,数数骨头有几根,说出小狗和骨头一样多,1只小狗l根骨头。
3.教师再出示1根骨头,放在一行骨头的末尾,让幼儿说出骨头共有几根,将数卡10贴在旁边,比较小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些,9比10少1,10比9 多1。
4.发给幼儿数卡和实物卡,让幼儿将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卡,摆在每张数卡两边,然后将他们按数字大小由小到大排队。
5.指导幼儿做练习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知道9添上1是10。
(2)让幼儿按群数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幼儿理解1只青蛙吃1条虫,10只青蛙要有10条虫,数数青蛙和虫各有多少,比较青蛙与小虫的数量,小虫少几就添画几。
《蜜蜂》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前准备:
1.生字卡
2.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3.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
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做分类练习,把不同类的划掉。
①.课件出示:燕子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②.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分?你还知道有哪些昆虫?
你对这些昆虫有哪些方面的了解?跟大家介绍介绍?
2.课件: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板书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到了蜜蜂,有的说蜜蜂会采蜜,有的说蜜蜂会蛰人,还有的说蜜蜂会跳舞跟同伴传达信息,那么今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把书翻到14课《蜜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做实验呢?他是怎样做的呢?实验的结果有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学习第一段
谁能告诉我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读给老师听听
学习第二段
过渡: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1.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2.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
3.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4.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些做法是不是必要的呢?
汇报后总结,课件出示:
①.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②.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③.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④.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5.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6.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抓住“几乎“一词。)
7.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②.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8.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那么蜜蜂到底能不能找到遥远的家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4.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学习三、四自然段:
1.作者放完风筝,在回家的路上,他的推测是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过渡:仅仅会观察生活的人,如果不肯动脑筋,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而只会思考的人,不去从实际出发,那么就只能闭门造车,而我们的作者就是一个懂得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人。
2.读课文的3到4自然段,找找还有哪些段落,写了作者面对蜜蜂,还进行了什么推测?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推呢?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没等我进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②.哇,居然小蜜蜂比他回来的还要快,真厉害,听到这个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 (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
③.朗读擂台赛。
学习五自然段
过渡:蜜蜂仅仅飞回来两只吗?
1.看到归巢的蜜蜂,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通过这样的赞叹,更萌发了作者对蜜蜂怎样的情感?
2.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课件出示: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②.你认为这一段应该怎样读?(语气、重音等)
③.按要求读片段。
学习第六段
过渡:当20只蜜蜂里,有17只蜜蜂飞回蜂巢时,作者做出了结论,你找到揭示试验结果的段落了吗?
1.结论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下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前面写着‘我’把蜜蜂装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才放出来的。就是说蜜蜂根本没有看到我走过的路,可它还是回来了,说明它回来不是靠记忆力。而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吧。)
2.师总结:非常好,作者确实也没有搞明白原因,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3.拓展:可还有三只没有飞回来,它们去了哪里呢,真的是迷路了吗?请大家静静地思考,也可以和同学探讨一下。(安了新家;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它们回来了;出了意外)
4.那能因为3只没有回来,而否定试验结果,说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吗?
师总结:最终我们有了个肯定的答案,就是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到底靠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下课收集资料,多多学习,去生活种寻找答案吧。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④.学生书写。
2.积累语言: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蜜蜂》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莫斯科 附近 派人 谈话 交谈 惊讶
引路 指引 列宁 排列 蜂蜜 敲门 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二、感悟。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3)用果然说一句话。
◎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上一篇:海伦.凯勒【精编4篇】
下一篇:《松鼠》的教案设计【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