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案【汇集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钓鱼的启示》教案【汇集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钓鱼的启示教案【第一篇】
《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进行培养。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过程]
直接引题:
板书课题,并齐读。
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初步理解课文
小组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好后,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的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指导、交流。
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钓到鱼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
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逐句朗读指导,在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二)父亲的情感。
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女从钓鱼到放鱼的情感,父亲呢?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交流、指导
把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有什么不同?
理解“得”字,你从“得”密切协作了中体会到什么?
讨论:父亲要把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小结:
(三)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学生读思考,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交流指导。
出示重点语句,体会“鱼”是指什么?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小结
拓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这时,你怎么做?比如:
父亲不在家,电视节目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
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休养的名言警句。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诱惑、皎洁、沮丧、实践、告诫”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求放回鲈鱼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诱惑,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求放回鲈鱼的理由,读懂我从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1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二、通读课文,把握内容
1、在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导学生从事情发生的时间、原因、过程将内容简练清楚地讲一遍,并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钓鱼、放鱼)
2、三十四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这件事却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请快速到课文中寻找能告诉你答案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抓住重点,深入感悟“诱惑大”
1、师: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钓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前那个夜晚我钓到的那是一条怎样的鱼,对我充满了如此诱惑?自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汇报交流
鱼大——
重点指导朗读: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首先读出“大”——围绕这个句子,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表明鱼大的词句。其次感受我的高兴与得意,用朗读表现。
鱼钓来的艰难——
过了好长时间、小心翼翼等
3、引导:带着轻松愉快的语气再来读读。谁再过过钓鱼的瘾。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得轻短、活泼。
四、抓住重点,深入感悟“抉择难”
1、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道德抉择,什么抉择?请自由朗读4——9自然段。
2、面对这个抉择,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谁能清楚地说出来?
3、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从我的哪些言行中你感受到了“难”?
(1)请默读这几段,在书上做上记号。自己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2)随着学生的交流回答板书:急切——伤心——依依不舍
(3)指导朗读:
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先评价我的话读得好不好,然后指导读好,再重点说说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你能读懂“看了好一会儿”中所包含的东西吗?“得”——坚决,读出父亲明确的态度。
再指名朗读4——7段的对话,请一个学生读叙述部分。
(4)想象写话: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到底想说什么呢?请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如果只说到求父亲别放鲈鱼,教师引导——你能把不放的理由讲充足吗?到上下文中找一找、想一想该怎样说,指名说。
(5)引读: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去下来——大鲈鱼——
五、作业
1、生字书写
2、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钓鱼的启示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道德实践说起容易做起难,只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交待目标
1、引入。
2、交待学习目标。
二、细读感悟,体验心理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1、分组,讲清合作要求。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4、探究原因。
小结:我的心情变化是由于这诱人的大鲈鱼引起的,我放弃不了它对我的诱惑。
三、明辨原因,受到教育
1、快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原因?
2、爸爸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
小结:父亲让我放掉这诱人的。大鲈鱼,是因为这鱼是违反规定钓到的,这鱼又大又美又珍贵,儿子那么喜欢,父亲在做放鱼的决定时,内心也经历了激烈地斗争,可见,要实践道德多难啊!
四、理解启示,熏陶心灵
1、这件事究竟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呢?
2、理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3、作者不止一次地遇到种种诱惑,在做出道德抉择时,会想起谁的话呢?
4、作者在人生旅途中,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做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呢?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父亲让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掉,对不对?为什么?
2、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3、品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请大家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自觉遵纪的故事,在下一次语文实践课上开一个故事会。
课文《钓鱼的启示》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钓鱼的启示》。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作者从钓鱼、放鱼的过程中获得了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疑问自由的读一读3-9自然段,从中找出理由。
(二)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A: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1、请同学们自由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过度语:“我”为什么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钓鱼的句子读出来。
生读:“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师:从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条鱼是作者好不容易才钓到的。
师:从他的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钓到这条鱼真是太不容易了。
齐读这段话,体会体会。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得意)
生:我体会到作者钓到这条鱼时很得意。
师: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得意的心情,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师:钓到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是多么地高兴、多么地得意啊,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读——
师:钓到这条又大又美的鲈鱼,我当然很得意,齐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过度语:还有其他原因使“我”舍不得放掉这条鱼吗?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看到。
师:请你将课文中描写的相关句子读出来。
生读:“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没到捞捕鲈鱼的开放时间,不能留下。
生:反正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鱼放了。
(4)师:父亲喜欢这条鱼吗?何以见得?
生读: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师:从哪个词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得意)
师:除此之外,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
师:从“得意”一词我们便可看出父亲对鲈鱼的喜爱,那么“好一会儿”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师:虽然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抉择,但他的态度却是不容争辩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语气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他的声音那么的坚决,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父亲坚决而又不容争辩的态度?(得)谁能换个词来读一读这句话?(一定、必须)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师: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还是一位以身作则、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这就是父亲的爱,严格的爱、负责的爱,齐读——“父亲盯者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5)父亲既然那么喜欢这条鱼,为什么又一定要我放掉呢?
生: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找到文中的话读一读。生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这就是父亲一定要我放掉这条鲈鱼原因,齐读——“父亲划着一根火柴,……还有两个小时。”
过渡语: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呢?(爸爸)
B: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1、“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请大家默读3-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完成这道补充填空。
2、汇报交流,补充填空。
师:在这个钓鱼、放鱼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
板书:得意——委屈——沮丧——感激
3、师: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放了大鲈鱼是对,不放,就是错,但真正要舍弃时却又很舍不得,这就是钓鱼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三)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师: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2、出示句子:
a.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b.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读读这两句话,这两个“鱼”意思一样吗?第一个“鱼”指的是什么?(大鲈鱼)
(2)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放弃、拒绝)
4、小结:正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5、师:经历了三十四年光阴的洗礼,作者已经完全理解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1说,师评价:不用谢,你的成功是父亲最大的骄傲。
生2说,师评价:别人都很羡慕我,因为我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
生3说,师评价:孩子,你能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爸爸最大的快乐。
6、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引读——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从:考试分数、买东西、公共汽车让座、卫生、过马路……这些方面引导学生说)
2、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师;这是父亲送给我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这就是钓鱼给我们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师:希望孩子们将钓鱼的启示铭记于心,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钓鱼的启示》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翼、纵、啪”等字,能正确认读“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大概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1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
3、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钓鱼 得到启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学好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请同学们边读书边学习生字,难读的、容易读错的标出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⑴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可以组词,加深记忆。
(或者多媒体 出示)
⑵出示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
3、理解词语。(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查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
4、指导写字。
三、理清课文条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2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钓鱼 放鱼 启示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讲诚信的文章读一读。
2、抄写生字、词语和有关描写环境的优美句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