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精选15篇】

骏马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呢?以下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自己从实际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

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出示教学例图)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例题探究: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A、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4)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两种想法:

A、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

B、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集体口答。

2、学习“试一试”:

(1)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反思:

(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讲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

(3)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回答,另一个判断正误。

2、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想想做做4:

(1)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6: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

(3)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判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天接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如果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

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12×3=36(个)

36+6=42(个)36-6=30(个)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表示一种事物数量用什么词,并且要符合语言习惯,逐步积累量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引出各种文具,说说这些文具有什么用。

二、课堂上创设购文具情境

在创设的购物情境中,学生要学习购物,怎样问价,准确找出相应人民币,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售货员”要准确、清楚地报价。注意使用“一个”“一只”“一把”“一块”“一条”等量词。

三、正确朗读课文

1、先自由小声读,再抽读。最后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练习朗读。

2、除课文的内容外,学生可根据其他东西的价格提问。在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随机提示学生和家长一起去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根据实际,找出难记的字,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生字。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识字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

捡到的.学习用品、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生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我当小老师”。

3、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5、送字宝宝回家。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猜字”游戏。遮住生字卡的一半让学生猜生字。

3、“找字宝宝”游戏。

二、精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指名朗读。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组织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朗读。

4、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5、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收拾好它们。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出优胜者,奖励,鼓励其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二、自主积累词语。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三、写字指导。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

具,三““,一长横,一共8画。

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

皮,第一笔是横钩。

已,区分“己”和“已”。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字写得好的同学。

第四课时

一、口语交际训练。

(一)想象训练。

1、创设情境,在讲台上摆放着被遗弃的铅笔、橡皮、尺子,它们碰到了一起,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

3、评价、表扬鼓励。

4、“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二、练习。

它们长得很像,但是不一样,请你给它们分别组个词。

丢()已()办()支()

去()己()力()皮()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用多种方法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性。

4.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并贴到黑板上,亲切地说:瞧,多可爱的小熊啊,今天就和小熊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吧!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2.口算:3×3=4×2=(计算前两题时,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

23=5×4=1×4=3×4=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们和小熊到它的'农庄科技园去参观。

1.图1(在板书上画简笔画):(4棵玉米,每棵结3个)请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列式:3×4=4×3=3333=

2.图2:小熊掰走了一个。

请学生结合图意提出问题:还剩几个玉米?

怎样解决?小组商量讨论。可以借助学具。

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聆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列式:

12-1=3332=3×32=4×3-1=23×3=

如果学生列出最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教师把学生的方法写在板书上,板书方法:先画一个伸着大拇指的大手,谁思考出来的方法,就把谁的名字写在手上,然后在大拇指的一旁写出他的算式,有几种方法,就画几只这样的大手。

3.图3:小熊掰走两个。

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式子独立写下来再互相交流。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第56页的“做一做”。

第1题,看图列式,用不同方法列式。

第2题摘桃子:把式子写在桃子上,指名计算并集体订正。

2.开放题:小熊要和同学们做朋友,想知道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我们有多少种告诉它的办法?

如:数;直接说;乘加、乘减(每个小组有几人,有几个这样的小组,还剩下几人)。

3.数田格本中同学们所写出来的字数。(打开准备好的一页,都是几行零几个,每个人写的行数不同,零几个的个数也不相同)能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暂时有困难可以等学完6、7、8的口诀后再解决。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运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比数数快得多。

四、课堂总结,引导实践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试试去吧。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教室里做另一个自己游戏,仔细体验自己做的全过程,遇到的问题,自己的的神态、动作、语言,同伴的语言、动作、神态。

2、写1篇短文,分几步把做“稻草人”的过程写清楚。

3、和自己对一对话,孩子可以重新认识自己,使文章有童真童趣,同时学会提炼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步骤有顺序地将做“稻草人”的过程写清楚。

2、写出游戏过程中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

教学准备:自己平时穿的一身衣服,报纸若干,胶带纸,配饰自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习作:

认识自己吗?大家对自己准备的'材料是不是充满好奇,今天老师要请同学来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老师不讲指导步骤,任由孩子创思)

二、参与游戏,指导观察

(二)动手制作,感受乐趣、、

老师指导参与!

2、学生交流。

(三)整理思路,下笔成文

1、诱导独立思考:游戏过程可分为游戏前、游戏时、游戏后三部分,想想每部分内容应该怎样安排?

2、教师指导:

(1)游戏前:简要地介绍游戏的时间、地点以及游戏的准备工作。

(2)游戏要求与步骤:

附例:可以按“首先……然后……再……接着……最后……”的顺序写出制作步骤。

游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起来,表达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要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出来。

(3)游戏后:可直接释放心情作结;或写通过做游戏后的感悟,可将有所得写下,只要贴切即可。

最后结尾深化主题。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5

《春雷》

教学目标

1.生疏“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开放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觉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宠爱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四周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把握字词

1.师范读,同学观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诞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伴侣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1)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多媒体课件帮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2)同桌相互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老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3)小组竞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4)读词卡(老师领读,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打雷雷雨树枝树梢

软和梳洗玩耍糊涂

三、细读,理解课文

学第一节

(1)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2)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3)小组读,沟通柳树醒了说明白什么?

(4)竞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学其次节

(1)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2)师范读,同学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3)看录像春景图,同学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4)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2)加动作背(3)配乐背(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让同学做找伴侣的玩耍。

2.说话训练

用上“———”是柳树的好伴侣。(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看,正确书写

1.同学观看“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老师示范写,边写边提示留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同学描一个,写一个。

4.呈现评价。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6

【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前导学】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

——《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

【自主学习】

1、自查资料,了解艾青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喉咙()吹刮()

【问题探究】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4)“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5)“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3)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4)进一步研讨。

1、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5、“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6、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7、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整体阅读】

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讨论分析全诗归纳中心。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4、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心理健康课教案。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

3、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课前准备:

1、学生烦恼小调查。

2、体验活动

用具:

跳绳、溜溜球、漫画书、照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烦恼:

1、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揭题:与快乐同行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师深情回忆近来共同经历的烦恼事。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令你烦恼的事。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学生听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4、我口说我心: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遇到不愉快的事,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全班交流。

2、对大家说出了你心里的烦恼,是不是心情畅快多了!(板书:合理发泄)合理发泄:找人倾诉或大声叫,写日记,大哭一场3、教师导语:遇到问题时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

3、情境游戏:《猜一猜》情节设计: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1):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情节设计: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2):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情节设计: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她是怎么想的?(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4、师小结: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找到快乐,教案《心理健康课教案》。(板书:改变想法)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导语: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快乐甜点,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体验快乐的感觉吧!(分组开展体验活动)

4、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板书:转移注意力)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6、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的坏心情得到了缓解吗?

2、学生交流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意义,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我们不仅要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还要学会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为他送去快乐。请记住:一份烦恼和别人分担就只剩下一半烦恼,一份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收获两份快乐。愿大家永远与快乐同行。

(板书:分担烦恼分享快乐)(放音乐,分享快乐小贴士。)

课后反思:上完了这节心理健康课我比较快乐,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对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并能积极有序的参与体验活动,这是我最为欣喜的。引入新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最近班上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当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引导学生倾诉更多的烦恼事,然后在互动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烦恼是可以排解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总体的设计比较到位,各个环节清晰且过渡合理。当然,还有许多不足: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流不够,让孩子们谈烦恼还不够深入。具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引导时,的最后两个自我安慰和意志控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到位,并且学生没有体验可以不必出示,也以免方法引导过多过杂。;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说出心声,这是我应该一直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理解诗歌中比喻、象征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研读理解诗歌的深刻主旨。

3.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感悟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2.在品读与赏析中,把握诗歌的主题,在朗读中能体现诗歌涌动的激情。

【课文提示】

1.《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17日,其时正值国难当头。艾青怀着对家乡、民族的爱,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意象——土地,来为时代呐喊。“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因此这是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是进行艺术熏陶和培养爱国情操的极好教材。

2.作为一首自由体的新诗,与旧体诗不同在于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而形式自由灵活。学习本诗,要重在体验节奏美、意象美、情感美,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积极生动的朗读中实现。以吟诵感其情,会其意,品其韵。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题目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土地”在这里是艾青本诗中的意象。

2.诗中的三个“这”和一个“那”分别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那”指代“黎明”。

与题目中的“这”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决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为什么“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用“嘶哑”形容鸟儿鸣唱的喉咙,更能表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心力交瘁的情状。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及其为祖国义无返顾的真诚和执著。

4.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痴情和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你初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怀有怎样的爱?

这些不朽的诗句,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6.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提示: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7.诗中以什么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8.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正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解放,以及生机无限,表明诗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9.本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挚爱深情,可是当时的祖国是怎样的?

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等。

10.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刻的爱?

我们的祖国是饱经沧桑,但它是我们的母亲,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的民族等。作者在用心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

11.怎么理解诗中的“悲愤”、“激怒”、“无比温柔”?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无比温柔”表达在人民斗争中,必将迎来光明、美好的祖国。

12.怎么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形象地表达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13.抄录爱国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 游

【学习小结】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乡愁四韵》: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9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尤其是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字比较多,教师要加强指导。如,俱字容易把右半部分中间的三横写成两横;博要与搏进行区分,可以用组词的办法,通过它们的不同用法区分字义;截可以和载栽等字对比识记,并正确书写;慕要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慕和心情有关,所以是心的变体,不能写成小;纠的右半部分可以和收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提出疑难的地方,并互相提醒。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书写特征并充分练习之后,要尽量连成词语写,如,俱乐部鸦雀无声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主席台观众纠正,让他们在词语中巩固汉字,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同音替代现象。

2.抓住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先让学生整体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具体分析:课文的题目是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然后细细品读每个部分。

3.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课文线索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如,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队员们!队长一定是想出了好主意,心情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所以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而在他讲这番话之前,气氛一定非常沉闷。太棒了!这个队员非常赞成队长的提议,大家的顾虑统统打消了:为什么只想到了把他藏起来,或是不让他去呢?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一分子,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呢?问题明朗了,大家的思想也统一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通过对文中儿童队员们是如何将博莱克放在游行队伍第一排这一过程的体会,学生一定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悟和体会。

4.课文中的词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检阅,可以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棘手,可以联系上下文中儿童队员的语言和表情来理解;鸦雀无声,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做一做,以加深体会;情不自禁,可以通过说句子的方式加以理解、运用;盛大的节日隆重的检阅,则可以借助下文的具体描述,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和学生的想象来体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理解、运用词语的方法。

5.课文中提出了两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质疑能力。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的地方思考的习惯。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感到非常为难的处境。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到为难的时候,再设身处地想想文中人物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并读出自己感受到的这种心情。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使学生感同身受:他一定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儿童队员心存感激。除了这两个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其他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6.课后思考练习二,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有哪些含义?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咀嚼,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再来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经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行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这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尤其是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权利的做法,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植根学生的心里。第三题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博莱克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引导。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意识: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这里,学生想说的话可能很多,敬佩,赞许,鼓励都有可能,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只要不偏离文本的主旨,都应该加以鼓励。

四、参考资料

波兰

正式国名波兰共和国,首都华沙,位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心,北部是波罗的海水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1949年10月与我国建交。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数学乐园又向那么开放啦,你们想去游玩吗?去数学乐园得闯过三关,你有这个信心吗?

二、知识梳理:

(巧过第一关)

1、练习六第1题: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

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争过第二关)

3、练习六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思考: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实际应用:

(勇过第三关)

1、练习六第3题: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瞧:

(1)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汇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怎样想的?

2、练习六第4题:

谈话:南极的企鹅也到我们这儿来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鸡在比一比呢!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4)教师说明:孵小企鹅的天数是在和“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是多少。

3、练习六第5题;

(1)谈话:星期天,小朋友们到花园里去做义务劳动。瞧,花园里有些什么花?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的?动脑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并说说怎样想的?

(3)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少5盆”你会列式计算吗?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的2倍多3盆”你还会算吗?计算交流。

(5)课外拓展;要求学生改变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变成不同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且列式解答,在小组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乐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1

目标呈现

1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重点)

(2)、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象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难点)

一、预习热身

3、作家张锋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

4、相关知识

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写出了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见证作用,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5、

(1)预习内容:诵读课文,要求读好诗的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解决字词问题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奇huàn()guǒ()藏cōnglóng()zhuóyuè()

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

(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③称赞而且佩服。()④(草木)青翠茂盛。()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B)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D)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正音辨字,提问检查预习作业。

2自学完成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诗中是怎样吟诵赞美化石的?请把相关词句画出来读一读,并理解意思。

(3)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二、活动探究

1诗歌开头一连用了六个问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在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三、盘点提升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学习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3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1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

延伸阅读

《化石吟》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石吟》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化石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张峰,当代科普工作者,诗人,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代表作是小诗《本草纲目》,短诗对中国古典文化中许多著名的意象进行了调侃式的借用,解构了其中悠然的韵味,并对中国文化的阴柔缺乏阳刚之气表示不满的情绪。

2.相关资料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自主预习】

1.注意下列加点的字读音: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

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雅悄然

叹服葱茏

奇幻海枯石烂

3.本文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请同学们再读诗歌,然后根据下面问题梳理全文,感悟内容。

【合作学习】

1.《化石吟》的“吟”的含义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5.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6.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7.“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8.“你”具体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为什么?

9.思考: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你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

2.选词填空:

①请向我一一讲述那的神话。

A、奇异B、奇幻C、奇丽D、奇妙

②你把我的引向远古。

A、思路B、思潮C、思绪D、思想

③时光在你脸上道道皱纹。

A、留下B、写下C、埋下D、刻下

④黑色的躯壳着生命的信息。

A、包藏B、隐藏C、裹藏D、掩藏

3.课文3—6节诗歌紧承诗的第二节中哪一句展开。

化石吟(方案A)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评

此教案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彩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科学抒情诗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了诗歌韵律的教学,在理解的过程中加强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特别在赏析研读和拓展延伸中,鲜明地体现了想像的层次性。如“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你最喜欢哪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理由”,这些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值得一提的是,此教案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板书设计方面也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艺术性。

化石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四单元

课题名

化石吟

课时

一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第四中学

教师姓名

陈卫华

教学

目标

1.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教具

多媒体

时间

安排

图片导入(2分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精读课文,品味探究(20分钟)小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

小结

在本诗的教学中,巧妙借助吟诵法和联想想象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鲜明地体现了想象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

备注

教案内容

一、导入

展示一组化石图片。提问:它们是什么?什么是化石?看到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今天我们来学习张锋的科学诗《化石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吟”的意思,本文中的“吟”指什么?

2.读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听课文范读

4.除了赞美之外,诗歌还表达了什么感情?

板书:好奇赞美

5.生读诗歌,点评

三、精读课文,品味探究

1.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诗人去吟咏、赞美?请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证明生物进化

保存生命信息魔法师

记录生命档案雕刻家

重现远古世界

2.诗人不仅对化石洋溢着赞美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从哪些诗句可以感受出来?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3.浮想联翩: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疑问的,你们能猜一猜吗?你看到这些化石时,能像诗人一样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4.逝去万载的世界会重现吗?从诗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5.妙语连珠:你心目中的远古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你能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

6.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没有?从诗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

7.奇思妙想:如果你就是一块化石,请生动地讲述一下你神奇的故事。

8.诗歌的最后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什么关系?好在哪里?(生男问女答读诗)

9.齐读全诗

四、小结

逝去万载的世界不能重现,诗人看到了。沉睡亿年的石头不能说话,诗人听到了。这有什么秘诀吗?(想象)展示爱因斯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查找资料,写1篇介绍恐龙或其他古生物的短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2

一、预习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言,重点理解“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这个说法的含义,并试着想一想还有什么类似的比喻,可以说明诗歌与散文的差别,比如“写字”与“书法”的区别等。

2.学生大声诵读《老虎》一诗,直接感受诗歌铿锵的节奏,思考诗人运用了怎样的句式,形成了这种节奏效果。

二、作品讲解

1.介绍诗人布莱克的生平(见参考资料),可以侧重于布莱克诗人之外的画家身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绘画特征。

2.分析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相同疑问句式的不断重复,形成了一种密集的、追问的节奏;色彩的对比、反差,更鲜明地呈现了老虎的形象;诗歌速度、节奏的变化,使得紧张中有松弛。

3.这首诗在理解上有一个难点,是它的宗教背景,诗人实际上借用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老虎”的创造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圣经》中创造万物的上帝形象,尤其是“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这一句,更是说明了这一点。羔羊与老虎,是典型的基督教意象,它们虽然是对立的象征──羔羊,代表善良、温顺,老虎则代表野性、暴力──但都是上帝的造物,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的内涵。讲解这首诗的宗教背景,可给学生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

4?围绕“老虎”形象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作为诗人想像的产物,“老虎”象征了什么。无论在语言的节奏上,还是在老虎的刻画上,这首诗都有一种强烈的可感性,但诗人书写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他更多地是书写一种主观的想像,亦真亦幻,恰恰是这首诗的神奇之处。老虎,作为一种清晰可感的幻象,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象征,直接就是生命创造、反抗激情的化身。

三、扩展与比较

以“动物”为吟咏的主题,是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型。写“老虎”,古今中外也有很多名作,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些作品,如牛汉《华南虎》、博尔赫斯《老虎的黄金》与布莱克的《老虎》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3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

它是怎样跑的?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数量词 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 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 她害怕了,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的词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 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山梨的特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类型(阅读、略读、作文或语文实践) 略读

教学过程: 环节设置 教与学 备注 谈话导入

1、梨是一种大众水果,你对梨有什么印象?

2、梨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大多甜蜜可口,皮嫩如膏。然而作者家乡的特产山梨却不是这样。它一身酸味,皮厚得像一层老布。尽管这样,李辉英对它还是情有独钟。是什么让他牵挂一生呢?让我们一同去品味李辉英的山梨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作者故乡的山梨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做了具体介绍?

2、检查自学

(1)归纳课文中心。

(2)理清文章脉络,分段,归纳段意。

(3)读词,理解词语。

再读课文:

1、读第二部分,思考

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具体是怎样写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讨论,完成板书

出产地野生 外皮皮厚 肉质肉嫩 味道味酸

点拨:

(1)第4自然段关联词语运用。

(2)在描写山梨时主要采取了哪种方法?

3、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读句子说体会:

(1)得意的事情容易忘记,辛酸的事情倒是时常留在头脑之中不能忘去。

(2)我爱故乡的山梨,特别爱吃它的酸味,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联想到自身的'境遇。是的,我的生活常常是含着不少酸味的,也许,以后的日子还是会要体味这种味道的呢。所以,故乡的山梨就更给我不能忘记的深深的印象了。

4、佳句赏析

(1)谁没有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恐怕是人人少不了的。

(2)我爱故乡的山梨,更爱山梨的故乡。

总结测评:

1、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2、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为家乡的名优特产写一首小诗。

我们爱你 ( )的______, ( )的______, ( )的______, ( )的______。

20 3729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