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精编教案设计(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中精编教案设计(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1
高中美术优秀教案范例
篇1: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
高中美术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介绍自己,同时打出幻灯片播放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入状态。
二、导入新课:(3分钟)
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品味更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好。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些美术作品,并且学会欣赏,学会品味。
三、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充分领悟视觉艺术语言之美——美术欣赏导言》
四、导学达标:
引入
提问:大家都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了,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那么关于美术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最好可以介绍作品相关的背景)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艺术语言,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展示『韩熙载夜宴图』顾中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但他眼见南唐国势日衰,痛心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这幅夜宴图。画家通过目识心记,绘成了这幅人物众多、场面极大,重彩敷色的《夜宴图》。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官居中书舍人的韩熙载纵情声色,欢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活脱绢上。以致在这幅巨作中,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虽一再重复出现,而面目始终保持统一,但性格突出,神情变化多端。《夜宴图》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夜宴图》全卷以手卷形式,一共用五个场景--琵琶独奏、六么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夜宴结束,描绘了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幅画。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画家把韩熙载这位有才华、善文章,在士大夫和道教、释教中很有影响,李后主有意加以倚重的大臣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然,韩熙载之所以能够纵情声色,也是和南唐李氏王朝行将覆灭的政治形势分不开的。
展示『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
收藏:意大利米兰圣马利亚修道院
展示『梦』毕加索(西班牙)
《梦》,毕加索,1997年,4840万美元。全球十大最昂贵名画之一
排名第一的是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刘开渠(中国)
在北京市**广场中心。1949年 9月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为纪念在人 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建立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和全体出席政协会 议的代表参加了奠基典礼。1952年 8月动土兴建,1958 年 4月落成,5月1日揭幕。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通高米,用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 砌成。碑基面积3000余平方米。台座 2层,下层呈海棠 形,东西宽米,南北长米。上层为方形,四 周以汉白玉栏杆环绕,四面设台阶。台座上为两层须弥 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处四面镶嵌着 8块巨大的汉白玉 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 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 长江”浮雕的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 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每幅浮雕高 2米,宽 2~米,总长米,雕刻着180个人物形象。上层 小须弥座四周镌刻牡丹、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碑身高大,正面碑心为一整块大石,长米,宽米,厚 1米,重达70吨,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 朽”8个鎏金大字。背面由7块大石组成的碑心,镌刻周 恩来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 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两侧用五星、松柏和 旗帜组成浮雕花环图案。碑首为庑殿顶式。整座纪念碑 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小结:今天通过几幅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绘画作品,也有建筑作品,有国外的作品,也有中国的作品。我们了解了作品的背景和一些它的一些其他故事。当然优秀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观点来进行选择理解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体会艺术家独特的创意和艺术成就。
布置作业: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宝藏“敦煌”,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大家课后一起去搜集关于敦煌的作品和历史,或者是一些关于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篇2: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人物画》
课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出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日常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鉴赏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理解人物画形成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以点带面,通过本课《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作为切入点,掌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法及教具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忆以前一些宗教美术作品,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艺术等,引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从而引出人物画的产生。
顾恺之《女史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1、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2、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
穿黄色袈裟的德明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4、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2.《捣练图》3.《簮花仕女图》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四、全课总结:
1.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采用分段式构图方法,画面动静结合、疏密得当;造型工整、色彩华丽;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
五、知识拓展,加深巩固(民族自豪感)
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
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篇3:高中美术教案范文
高中美术教案范文《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一、课时结构:1课时
二、教学目的:本课是有关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教学的第2课,是关于美术作品创作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即艺术形象问题的基本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 1.使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和一般特征,2.使学生了解和明确美术形象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3.初步知道美术形象类型的区别以及形象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术形象是对现实生活能动的反映。
难点:创造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演示课题)各种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成分,是艺术作品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艺术形象,就难以形成艺术作品。那么,美术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2、通过寻找不同种类艺术形象的特点,体会美术形象的特征。我们把几种不同的艺术作品作一个比较(演示不同艺术作品:诗《静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画《星夜》)师:我们欣赏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它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同一个艺术形象 ——月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三种艺术形式在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演示文字)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在塑造月亮形象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文学艺术作品用语言文字塑造了月亮形象。从床前的月光.到天上的月亮,用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思乡之情。文学艺术作品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触动人们的心灵感觉活动,使人们以艺术虚构的方式,想象、感受月亮形象的美感和存在。(演示文字)文学作品艺术形象是语言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想象形象。生:音乐艺术作品用声音、节奏、旋律等-阿拉文库§ 塑造了月亮形象。委婉的乐曲,描绘出夕阳落江面,圆月上东山的淡雅美丽景色。音乐艺术作品通过音响.节奏.速度、强弱等的表现,触动人们的听觉感官,使人们以艺术联想的方式体会、理解月亮形象的审美内涵。(演示文字)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听觉形象、时间形象、动态形象、音响形象。生:绘画艺术作品用造型:色彩等塑造了月亮形象。明亮的月亮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的美感享受。绘画艺术作品通过形体、构图、色彩、明暗等的塑造,触动人们的视觉感官,使人以直接感受的方式,看到具体动人的月亮形象。(演示文字)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是视觉形象、空间形象、静态形象、造型形象。(演示文字)通过以上的对比,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的直接感受是什么呢?(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自己体味“美术形象。的基本特征)生:看得见,听不见.有形象.有色彩,鲜明具体,静止不动,占有空间,表现事物的瞬间形态。师:美术形象足以空间存在的 形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我们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受。(演示文字)美术形象是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直观感受的视觉艺术形象。(加深对美术形象基本使特征的认识。)
3、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从中品味美术形象的基本含义。(演示《击鼓说唱俑》、《生与死》、《灵鹫》)请同学们简单的谈谈对几张作品形象的 感受。生:《击鼓说唱俑》以雕塑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说唱艺人的形象。他的表情、动态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油画《死与生》用色彩表现了生命的主题,死与生有密切的关系,画面上,它们是一个整体。《灵鹫》表现的是动物形象,用高大的山石村托了灵鹫的姿态,(演示文字)美术形象,即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强化概念)
4、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性特征。美术形象是静止的空间形象,决定了美术形象是瞬间形象,不能够表现事物的全过程。而瞬间形象必须能够抓住事 物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必须表现典型形象。例如:我们要表现“跳高”这一主题,从助跑、起跳到跃竿、落地,要表现瞬间,哪个环节更具有典型性呢? 生:跃竿师:显然跃竿动作最典型地表现了跳高运动。(演示文字)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 具有一定深度的美术作品,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典型形象的呢?如罗丹的《思想者》.同学们还已得他的形象吗?请到前面做一下他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体会艺术家的构思。)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演示《思想者》)罗丹为什么要以这样的动作形象表现《思想者》呢?为什么不用老人、儿童、女人形象? 生:成年男人更能体现《思想者)的内在魅力,更具有思想深度。罗丹借助人体动态、神情这些表象,去表达某种内在的思想、感情,给观者以启迪。这种形象是深思熟虑的典型形象,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高超的造型能力。《思想者》用鲜明而生动的性面貌,体现出普遍的共性特征,这就是艺术典型,而创造艺术典型是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
高中优秀主题班会教案设计集锦2
高中优秀主题班会教案设计集锦 目 录 主题1:我需要真诚的你――朋友 1 主题2: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5 主题3:生命在你手中 10 主题4:让父母了解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 13 主题5: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15 主题6: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19 主题7:爱,让我们更靠近 22 主题8:《再做一天好人》 27 主题9:《“防松散”主题班会》 35 主题10:“学会感恩” 39 主题11:“理想与前途”主题班会 43 主题12: “诚信”主题班会 47 安全连着你我他 55 跌倒了,爬起来 56 凤凰涅盘---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59 你快乐吗? 63 优化情绪 释放压力 67 网瘾的危害 69 责任 73 做人当自强 81 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 84 诚信考试 86 走进经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89 增强自信心 迈向成功路 91 感恩的心 95 行规你我知,习惯你我晓 97 学会感恩 101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110 做人当自强 112 走进经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115 生命在你手中 117 爱,让我们更靠近 119 诚信 122 学习中苦多、乐多? 125 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135 防松散 137 诚信在我心中 139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 144 让父母了解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 147 学会感恩 149 习惯与人生 151 我需要真诚的你--朋友 152 理想与前途 155 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158 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162 再做一天好人 164 发扬奥运精神,全力拼搏,为班级增光 169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171 母 爱 173 学会适应 175 我与校园环境 176 做人的根本--诚信 178 零用钱,怎么花? 180 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 181 懂 你 183 为了实现绿色的梦想 185 向团旗迈进 186 拥抱亲情 189 理想 立志 192 谈中学生责任 197 热爱生命,保护环境 199 走近父母 200 为了父母的微笑 202 责任伴我成长 205 明礼诚信 207 爱公益劳动 惜劳动成果 209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11 诚信--人之本 213 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217 我为水资源献策献计 219 学校是我家,关爱靠大家 220 弘扬民族精神 争做文明学生 221 我和我的祖国 225 文明礼貌,中学生必备的品德 226 人生的黄金分割 229 开放真正的个性 234 新学期,我能行 240 可敬天下父母心 242 主题班会――合作与竞争(1)248 主题班会――合作与竞争(2)251 主题班会“法”,在我们身边 254 主题班会-树立环保意识?创建节约型校园之一 257 主题班会-《文明用餐,礼貌待人》 261 主题班会-《我与我的目标的距离》 264 主题班会-《高三生活中的困惑――心理篇》 266 主题班会-珍惜时间,把握青春 267 主题班会-礼仪之花处处开(之一)269 主题班会-礼仪之花处处开(之二)271 主题班会-文明小使者1 274 主题班会-文明小使者2 276 主题班会-学礼仪知识,做文明小公民 278 主题班会―男生女生面对面 280 中学生的友谊与爱情观 282 迈好中学第一步 1 286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 286 团结就是力量 7 286 自尊自爱自强 9 286 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13 286 诚信 15 287 甲型H1N1流感 21 287 构筑心灵的防火墙远离网吧,文明上网 23 287 习惯养成教育 25 287 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27 287 意志力的培养 29 288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33 288 感恩的心 35 288 责任心 39 288 迈好中学第一步 289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93 团结就是力量 295 自尊自爱自强 297 建立自信,争创美好未来 301 诚信 303 甲型H1N1流感 309 构筑心灵的防火墙远离网吧,文明上网 311 习惯养成教育 313 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315 意志力的培养 317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319 感恩的心 321 责任心 324 主题1:我需要真诚的你――朋友 一、教学目的:反思日常交友的行为,分清一些交友的误区,结交真诚的朋友。二、教学重点:明白朋友的含义与分类、择友的原则,增强交友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分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把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分寸,明确交友的原则。四、教学方法:多媒体与讨论发言相结合,穿插小品与歌舞。五、上课时间:十六周星期一第9节 六、上课地点:高一(4)班 七、上课班级:高一(4)班 八、班级背景:学生刚进入南丰中学,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比较陌生,很多人摆脱不了对 初中学校、老师、同学的依恋;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高中生活不大适应,感到找不到好朋友,内心很孤独,整个班集体没有凝聚力,象一盘散沙;有个别同学分不清真朋友与假朋友、益友与损友的区别,讲哥们义气,参与了一些打架、斗殴事件;另外有些同学把握不住男女交往的分寸和尺度,表现得过分拘谨或随便。九、参考资料:《高中德育》、《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异性交往与友谊》 十、课前准备:l、交朋结友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交友的情况并做好统计。2、自己找有关材料阅读,并写出读后感。3、分小组自编、自导、自演有关朋友题材的小品,并进行筛选。4、由文娱委员组织设计、编排、训练赞美友谊的歌舞。5、全班练习大合唱(友谊地久天长)。十一、课后延伸:1、收集赞美友谊,珍惜朋友的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2、再次进行交朋结友问卷调查及统计,了解主题班会的收效。十二、活动过程: 1、全班合唱(友谊地久天长)2、引入主题:人生什么最温暖?不是寒冬的炉火,不是三月的春风,而是友谊。这种感情,能融化冰雪,胜过烈火,给人们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的一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友谊,是贫瘠的一生,荒凉的一生,像没有绿色生命的土地,像没有枝叶和花朵的枯树。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3、实话实说(1)请同学谈谈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他(她)有什么地方吸引你?(2)班内谁和谁是好朋友? 为什么? 4 5、提供心理学家分析的六类朋友作参考:(1)、泛泛之交(2)、学习、工
作
上
有
联
系
(3)、功利重于感情(4)、可信任(5)、能交心(6)、真正的知己 6、实话实说:在你的朋友当中,属哪一类的朋友最多?哪一类的最少?哪一类可以扩展?为什么? 7、请欣赏小品表演,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小品(1)清晨(2)考试(前半场)并思考:这种行为是朋友间应有的行为吗?这种行为是有益、还是有损于友谊?应怎样做才对? 小品(2)考试(后半场)8、实话实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认为交什么样的朋友才有益呢? 9、分析孔子关于朋友的名言:“益友者三,损友者三,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明白孔子是以“人品”和“知识”这两个标准衡量朋友的,认清益友与损友的区别。10、实话实说:你认为自己的择友原则是什么? 11、提供老师归纳的择友原则作参考:
择友原则:A顾全大局,能受委屈
B见多识广,终身受益 C志趣相投,互相体恤 D互助互补,共同进步 12、敏感话题:异性之间有真正的朋友吗?应如何把握界限与分寸? 13、仅供参考: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心地坦诚,自然大方,应把握感情的分寸,要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讲究仪表谈吐,讲究文明礼貌。14、交友能力自我测试及鉴定:(1)、除了父母或兄弟姐妹,你是否还有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知心人?(2)、你有两个以上交了多年的老朋友吗?(3)、除了同龄人外,你是否还有一些忘年之交?(4)、当你遇到意外事故时,你是否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一个朋友帮你解难?(5)、你是否每周一次到朋友家去坐坐?(6)、遇到节假日,你是否常会想念朋友们?(7)、朋友邀你去玩时,在一般情况下,你是否会找点诸如“最近我太忙”之类的借口婉言谢绝?(8)、朋友遇到困难(如生病)时,你是否会主动去表示关心?(9)、你是否经常用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同远方朋友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10)、每过一段时间,你是否会增加新朋友(11)、你交往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获得某种“方便”,而是纯粹为了赢得友谊吗?(12)、你正忙时,恰遇朋友来访,这时你仍会热情接待吗?(13)、除了赠送礼品,你还有更多增进友谊的方法吗?(14)、当你遇到不幸或感到寂寞时,你会走出家门向朋友诉诉苦吗? 计分:一个“√”为1分,累计总分。鉴定:总分如达到12分以上,说明你有很强的交友能力。9―11分,说明你有较好的交友能力。6~8分,意味着你尚能维持 朋友的友谊。5分以下,意味着你的交友能力很差。15、名言警句: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法)罗曼罗兰 16、实话实说:你认为朋友间应该如何做,才会让友谊地久天长? 17、歌舞表演:《祝福》 18、结束语:我们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同时更是一个需要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的世纪。让我们学会交往的技巧,把握交友的尺度和掌握露交友的原则,真正使朋友成为生活、学习的第二个老师。愿我们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愿人们的友谊地久天长!附件一: 问卷调查 一、请你按照重要的程度,排列下列词语: A生命 B友谊 C爱情 D亲情 E金钱 F权势 G H事业 I名誉 J理想 K前途 L美貌 M原则 N信念 第一位: 倒数第一位: 第二位: 倒数第二位: 第三位: 倒数第三位: 二、请你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朋友就是()A能玩到一起的人 B有共同语言的人 C能帮你忙的人 D无条件支持你的人 E有来往的人 F所有认识的人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与你结成朋友()A年龄相仿 B理想一致 C爱好相同 D性格相同E家境主题2: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队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活动形式:小品、比赛、小快板、游戏等。
活动过程:
一、班会仪式:(略)
二、班会内容:
(男、女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合):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南丰中学高二(5)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男: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女: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是充满生机的新一代。
男:我们在党的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悉心哺育下一天天成熟。
女:我们是肩负重任、跨世纪的新苗。
男:可是,我们却经常听到一些无端横祸向我们学生飞来的噩耗;
女: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在我们身边发生,请看小品《踢球》――
剧1
(人物:A、B。时间:放学路上。准备:足球、书包、划分路界线。B走在前面,A走在后面)
A:哇,好漂亮的球,啥时候买的B:前天,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A: 借给我跟踢吧,只要十分钟。
B:现在A:对呀,怎么样,舍不得你的心肝宝贝
湖南省优秀高中教案3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____奇妙的图形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为欣赏、分析与练习相结合的综合课,立足于图形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授课时结合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设计创意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使其掌握图形设计中具体的创作思维过程和表现的方法、手段,最终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活动建议进行图形设计的创造,课程练习的选题没有强调图形的现实意义,更注重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挖掘形态可塑性,创作新形象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1、学生基本了解视觉传达中图形符号的意义。
2、学生尝试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习惯,建立创新意识。教案 课目
《没有什么不可能——奇妙的图形》
年级
高一年级
执教
何嘉僖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情境导入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他过山崖呢?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打破常规思维、转变视角进行大胆联想创意。总结:图形设计创造可能!
课件出示一张图片(一个人过山崖)出示一组图片(用图形的方式表现这个人过山崖的方法)揭示课题
二、新知传授
1、作品欣赏
20世纪70年代,国际设计联盟组织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大赛,在几百张来自各国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脱颖而出,赢得一致好评。欣赏《和平》招贴画,这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设计师用简洁的图形把瞬间定格:一根斜举的黑色炮筒,发出的黑色炮弹却反方向地直奔炮筒而来。这种看似并非真实的图形却传达了历史的真实——发动战争者,必将自取灭亡。
2、图形传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图形传达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视觉传达时,简洁醒目的图形能在瞬间给人留下完整、深刻、强烈的印象,这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图形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层次和年龄的人们都能读解同一个图形所能传达的基本含义。
3、欣赏“薯条”招贴画,分析其创意思路。
小结:延展思维的深度,沿着某一根因果链,会找到许多表面毫无关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4、欣赏一组“爱书”招贴画,尝试表述其中图形的含义。
5、现代创意图形展现了丰富多变的形态,洋溢着设计者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当我们接触一幅优秀的图形作品时,往往会禁不住拍案叫绝,那么这些作品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图形创意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6、图形创意的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联想和想象
7、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形象元素寻找出来,只有找到恰当的元素才有进一步处理元素、塑造形象的可能。
8、提问:这是什么?(一个点)
小结:同样的形态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9、游戏
以几何形为元素,进行相似联想,画出图形,看哪个同学画得最多?
10、联想的一些类型(相似性联想——类似联想、虚实联想 连带性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
11、通过联想获得素材,下一步要通过想象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处理,解构与整合。
12、马格利特作品欣赏,启发图形设计的方法。
13、对形体的重新塑造的方法
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置换——在保持形态基本特征的基本上,将原物体中一部分换上另一种东西,就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新形象。)小结:既要保持物象的可识别性,又要充分发挥可塑性。
福田繁雄设计的《和平》招贴画
“薯条”招贴画
一组“爱书”招贴画
一个点
马格利特作品
运用改变物理性质的处理手法的招贴画 铅笔的创意图形
运用置换手法的招贴画
铅笔与其它形象组合的创意图形
三、学习活动
1、杯子的创造想象
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要求绘制工整。
2、教师启发并示范。
四、教学总结 总结:联想与想象使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魔力!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图形设计的方法,继续领略创意图形的魅力。
课件下载-
第五课
审美自律
长沙市第十二中学
李志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领悟美术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欣赏中国文人画,理解审美自律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游山玩水,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山玩水”。
二、作品赏析:
1.展示作品《洛神赋图》,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1)、作品的内容是什么?(2)、你认为这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还是以山水为主?(3)、你认为作品的形式是不是很好的表达了作品的内容?(4)、老师小结:展示局部图:画面人与山的大小关系,得出“人大于山”。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没有形成独立的画科。
2.展示《游春图》图片,提问:作品中的色彩有何特点?与《洛神赋》相比较,哪一幅画更好的表现了自然生活?
老师小结: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画面以青绿色为主,表现出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并形成了一种绘画的风格:青绿山水。3.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学生看图回答问题:(1)、作品有一种怎样的意境?(2)、你认为用青绿表现好一些,还是水墨好一些?(3)、你能猜出画家的意图是什么?(4)、老师小结:王维为了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空、寂、清、净”的意境,而采用水墨来进行表现,并大力提倡水墨画,成为水墨画的始祖。
三、比较作品: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董源的《潇湘图》,作品分别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创作目的?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A、作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B、画面构图布局有什么特点? C、作品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D、作品的表现技法有何不同?
2、教师小结: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出现了“南方派”和“北
方派”两种风格。“北方派”刚健雄浑,“南方派”典雅含蓄。范宽开创“雨点皴”,董源开创“披麻皴”。
3、董源的《潇湘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题材相同,表现技法不同,米有仁创造了以横点为主的“米点皴”,而董源采用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洞庭湖周围山水的特点。
四、分面考查,探讨文人画的特征:
1、欣赏苏东坡的《枯木竹石图》并与吴镇的《枯木竹石图》、赵孟俯的《枯木竹石图》相比较(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苏东坡首次提出“士人画”。
2、赵孟俯的《鹊华秋色图》(如作品中的构成元素、形式、组织方式等)。
3、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作品的形式“三段式”构图,播放视频,点明画品即人品。
4、董其昌的山水画。他首次提出“文人画” 和“南北宗论”。
5、归纳总结,认识文人画的形式及特征:
画面构成了诗、书、画、印四结合的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
6、归纳总结得出审美自律的含义:这种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我们称为“审美自律”。
五、活动:根据图片和你所学的知识及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中国文人画的认识。
六、学生活动,即兴评述:
七、教学拓展:文人画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及对近现代绘画的影响。
课件下载-
与爱与美同行
——古希腊雕塑漫谈
教材来源:湘版普高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教学目标:
1.对《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其它几件古希腊经典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对其总体风格、形成原因有较深刻的理解。教材分析:古希腊雕塑创造的成就实在太辉煌了,但教材因为编写线索的限制有所回避。我个人认为不必过于强求课题与内容的绝对一致,况且古希腊雕塑本身与希腊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还是单列出这一课,事实证明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导入: 1.出示卢浮宫图片,提问这是哪里? 2.以藏品众多而著称的卢浮宫却只有三件镇馆之宝——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和维纳斯。3.这三件杰作有两件都来自古希腊,又都是雕塑,这说明什么? 古希腊雕塑创造了人类史早期最完美、最崇高的人的形象,超越 了同期几乎所以的民族,成就了一段辉煌的诗篇。
二.新授:
1.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
· 故意问这个女性是谁,再纠错:
古希腊神话中主管爱与美的女神叫阿芙罗蒂德,后来罗马神话也有一个爱与美的女神叫维纳斯,人们常常混淆了古希腊与罗马神话。
· 雕塑与绘画比较的优劣势:
没有衬景、独立的个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一眼的感受:
残缺、优美、典雅、性感、娴静„
· 概况:
1820年,米洛斯岛,农民尤尔赫斯挖地时发现。多国多人展开争夺,最终法国取得最终胜利,成为法国国宝。自发现后不少雕塑家努力修复断臂,最后都放弃了,这是为什么?
· 小活动:
设想阿芙罗蒂德失去的双臂是何种姿态,并摆出Pose,爆笑后总结:借摄取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 动态:
对比三种动态,发表见解,哪一种更能表现你心目中的女性美?
曲线——重心右倾、轮廓起伏有致、胸、臀等女性特征婀娜多姿
视觉流程——“S”、顾盼生辉
对比——厚重的裙裾、细腻的肌肤,性感但不轻浮
· 比例:
两图对比,谁看上去更完美?原因何在?
黄金分割:1:,8:5
找出阿芙罗蒂德身上运用的黄金分割率
· 面部:
何种脸型更符合大众对女性美的定位?
典型的希腊美女:鹅蛋脸、深凹眼、希腊鼻、丰满的下巴、小而饱满的唇、平坦的额头、卷曲的秀发
· 表情:
微笑、含蓄、矜持、智慧、平静、坦然、不做作„
· 总结:
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创造出古希腊雕塑的理想美——健美的体魄、高尚的心灵
2.你还知道哪些古希腊雕塑?他们有何共性?
3.为何古希腊雕塑如此注重表现完美的人体?
· 城邦制——保卫家园、捍卫利益和尊严,需要强健的体魄;
· 地理位置——航海贸易发达,浪漫坚强,勇于冒险、拼搏;
· 希腊神话——艺术源泉,神人同形同性,但更理想;
· 古奥运会——裸体竞技,对人体美较早的感悟。
三.总结:
古希腊人从歌颂自然到超越自然的过程中,掌握了自然规律衍生出的古典美的原则,使得他们的雕塑作品具备了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艺术风格在大多数时间更符合大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实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成为后世艺术家崇敬的标榜,也对欧洲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仅仅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九牛一毛,还有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等待我们去了解和认识,让我们在艺术的圣殿里继续与爱与美同行吧!
心灵的慰藉
——中世纪宗教美术初探
教材来源:湘版普高实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执
教:长沙市长郡中学吴艳萍 教学目标:
1.对中世纪盛期的宗教美术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结合其它几件中世纪盛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其总体风格、形成原因有较深刻的理解。
教材分析:中世纪的宗教美术有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学生对此缺乏较深入的认识,其实我个人在上这一课之前也是如此。如果抓住核心问题,即宗教美术在宗教传播中的职责——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信徒,抚慰人的心灵,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了。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导入: 1.知道哪些宗教?对宗教有何认识? 2.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有一个创始人,有一定的崇拜对象; 教:有一群追随者,有固定的仪式。3.宗教美术在宗教的传播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将神密、神圣的宗教创始人有形化,供人们膜拜;宣传宗教教义、吸引人们信奉宗教„
4.中世纪的欧亚各国先后取得了政教合一的地位,统治阶级开始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创造宗教美术,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具有浓郁的宗教氛围,今天就来初步了解中世纪的经典宗教美术作品
二.新授:
1.巴黎圣母院
· 是什么风格的建筑?
第一座成熟的哥特式建筑,开始寻找其建筑特点。
· 外形:
正立面:近似矩形,石材,不笨重、沉闷的原因——凹形,有变化; 纵向壁柱、横向廊柱将其分解; 类似浮雕的装饰,丰富的光影效果;
尖顶、尖拱、尖券,向上飞升,接近天堂„
透视门:吸引人走进教堂
雕塑:门上、廊柱大量的圆雕、浮雕,营造宗教氛围
背面:巨大的十字,顶部尖塔
特别的建筑形式:飞扶壁——巩固、稳定外墙,向上飞升的动势
· 内部:
肋拱:分散顶部压力,视线向中心收缩,向天国飞升
彩色玻璃:不识字人的圣经,斑驳迷离,在天堂的幻觉
· 小结:
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几乎是利用了一切想象力和建筑语言,竭尽全力给人一种接近天堂、接近上帝的幻觉,成为宗教建筑中的经典。
2.卢舍那大佛
· 这尊佛像是谁?
佛光普照,以武则天面相为原型塑造,政治利用宗教巩固统治
· 概述:
米高,脸4米,耳米
靠山临水,开窟建寺(开发式寺庙)
对比与维纳斯的优势:群像(大佛居中,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罗列两侧),恍若西方的极乐世界
瑞典学者喜龙仁“整体平静的和谐”
· 感受:
慈祥、亲切、看透内心、可以依赖„
朗诵一段文字
· 小结:
对此有同感吗?一尊佛像能在一瞬间感染信徒,她作为佛像的价值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泰姬陵:
· 通常陵墓给人的感受,泰姬陵给人的感受 · 背后凄美的爱情故事
· 怎样理解泰戈尔说的:“永恒脸颊上的一滴泪珠”? 4.思考:为何三大宗教都在其最经典的美术作品中殊途同归地选择了着力体现给人精神抚慰这一主题?
· 社会因素——动荡、贫困、痛苦,寻找精神乐园; · 政治因素——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统治;
· 宗教因素——让人有精神上的归属感才能更好地弘扬宗教
三.总结:
中世纪的宗教美术固然创造了普通百姓的精神家园,也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但我们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更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这也是我们进行美术鉴赏的意义所在,今后要做一个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想法,既有一双慧眼又有一个清醒头脑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
课件下载-
《材料及质感》教案
教材:绘画课本(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中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 材 分 析
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1)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 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电脑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超链接到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欣赏,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
超链接到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布贴画《贝贝》。
2.欣赏易拉罐绘制的作品《脸谱》,石头上绘制的荷花作品。
3.欣赏铁艺作品《一棵树》、《葡萄》---镂空工艺。
(2)
4.欣赏蛋壳镂雕和纸团造型作品。
5.树叶贴画和树叶拓印作品:
采用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树叶,来创造生动有趣的视觉形象。
由形状各异的树叶涂上不同的色彩,组成有一定主题的作品。
6.欣赏《花公鸡》泡沫板烙烫出背景,露出本色,形成浅浮雕的效果。《毛牛》则是由纸板和线绳组合而成的浮雕,立体感很强。
7.作品《朱雀》色彩鲜艳,构图富于动感。浅色蛋壳为底,各种
不同色彩的纸张剪帖而成的一幅作品;《龙》同样也是采用蛋壳材料,图形则用深色蛋壳粘贴,通过色彩的对比,呈现出斑驳的效果。
8.《友谊使者》采用白色线绳粘贴在蓝色的纸上,简洁而大方,《孔雀》运用彩色塑料电线,组织成了栩栩如生的孔雀形象。
9.《雄鸡》与《晨唱》作品的对比:
问题:同样的题材,运用不同的材料,质感有什么不同?(学生分析。)
10.《春之舞》采用积沙法,《少女》运用竹块材料。
11.《狮》运用白色的卡纸表现出狮子的质感,《仨》这副作品,猫头鹰的身体用芦苇穗表现,眼睛则采用竹节,生动有趣。
六.动动脑,动动手: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你们喜欢的材料尝试制作一张表现材料和质感的作品。
2.要求:分工合作,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这种材料的想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4.教师小结。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长沙市二十六中学
张卫红
职 业 图 形 名 片
(高中《设计》第三课《我怎么没有想到》拓展课)
执教者:湘潭市湘机中学
戴 莎
指
导:湘潭市教科院
邓
宏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教学目标:了解视觉传达中图形符号的意义,基本了解图形设计的方法和表现手段,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掌握必要的图形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并 乐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图形设计尝试,能够独立完成图形设计的创作 教学重点:组合相关单词并转化为有意义的图形。教学难点:图形传达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阶段性目标
一、情境介入
1、进入职业图形名片
2、为律师、医生、珠宝商征求图形建议
学生回答 以新颖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思考如何用图形表现职业
二、作品评析 根据学习单上的问题分组分析四张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学习单,回答学习单中的第三、四问 借助学习单的平台,初步认识图形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三、过程与方法
1、教师示范: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寻找词语间的关联点,并尝试用图形表现词语,进而创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图形
2、强调图形的意义 学生小结图形设计的步骤
直观体会图形设计的过程,通过小结,强化对图形设计的认同
四、学习探究
1、根据学习单中对于律师、医生、珠宝商的性格分析,分组为之设计个性图形名片
2、参照学习单中的参考建议确定图形在名片的排版 学生分组尝试练习 尝试通过思维发散图创造新奇的图形,将学习单中的评价评量表作为学习活动的参考依据,从而达到有意义的有效学习
五、评价提升
1、作品展示
2、教师小结提升:继续思考并在名片中体现:你将赋予你的职业怎样的意义呢?
1、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最合适的三张名片
2、由三张作品的组员代表陈述名片的设计意图
3、其他组根据学习单中的评价考量表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评价考量表不仅是学习依据,也是评价依据,尝试从“术”的角度评价作品,进而达到学力的提高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湘潭市三中 黄志明
教
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00六年版新课程)课
题:第三单元 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
第二课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现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对于自我认同的思考。教学重点: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表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美术家自我认同与自我表现之间的联系。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是谈美术家在过去历史上的地位,跟当今年时代的艺术家的地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本课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家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分为三组,反映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第一组作品《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艺术家主要是通过匿名的方式来自我表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不允许艺术家有突出的个性表现,艺术家仅仅是定位于“巫师”、“工匠”、“杂役”,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十四世纪以来美术家的自画像,此组作品反映出美术家对于自身的认同和身份的定位。从历史角度上看,当时的美术家地位不是很高;从社会角度上看,美术家也被人认为是工匠职业,仅仅是用画画来谋生,而美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看成是工匠,更愿意看成是负有文化使命的人。如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伦勃朗像市民等等。真蒂莱斯基则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女性形象,而不是传统中有才艺的淑女形象,以此来提高女性地位。其中有美术家用正面的角度,用构图、形象、神态等和观者交流,而金农像和真蒂莱斯基像则用侧面像,似乎要表明美术家我行我素的观点,更是体现出他们的个性孤僻和鲜明特色。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生活场景或创作场景中的美术家形象。作品《宫娥》表现出画家正处于一个宏大的场景中,以此来说明自己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作品《画室》是美术家维米尔以背向观众的形象出现,美术家传递的是他个人对生活情趣的关心。在中国历史上“纯粹画家”的社会地位很底,被认为是匠人,所以大多数美术家都把自己表现成“文人艺术家”形象,在作品《听琴图》中宋徽宗赵佶本人把自己画成了一个情趣高雅的道士形象,而美术家李公麟在作品《西园雅集图》中,把自己画在多位文人中间,以不写名字的方式突出自己的核心地位。
教学思考:教材处理的就是美术家如何看待自我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现之间的联系。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把美术家看成是工匠、画师、艺术家,而美术家本人更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人”,他们把美术当作职业,但他们更愿意表现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从教材的三组图片来看,第二组图片能更好地体现本课的宗旨。本课为一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免学生在欣赏众多图片时仍不得要领,教师应紧扣中心环节,在适当的讲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本课设计为:第一组图片为引入新课的过渡环节,第二组图片为课堂的核心,第三组图片为学生自学部分。第一组图片旨在从历史的角度说明美术家的职业身份—巫师、工匠、杂役、甚至是奴隶,让学生明白这一点,过去的美术家与当今美术家的地位差距甚远。随着历史发展,第二组图片表明美术家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把四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设计成一个表格作为活动一的内容,让学生在欣赏中完成。设计活动二的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增加库尔贝、委拉斯贵兹、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作品进一步来说明美术家用自画像的形式来表现作为一个“高尚人”的意念。在学生自我肯定的同时推出自我表现的几种形式,为学生活动提供可能性。教师把自己的自画像作品展示出来,开展第三个活动,鼓励让学生动手创作一张自画像,亲身体会美术家创作自我形象的意图和感想。教学准备:
1、深钻教材,精心备课,课前设计好教学方案;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组织好本课所需的各种图片和工具材料;
4、布置学生准备铅笔、自己的相片、镜子等材料。教案设计:
一、组织教学,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各种材料。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 提问:同学们,这是谁的作品?(凡高)
有谁了解凡高?在你的印象中,凡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画家、艺术家、精神病人、疯子)那他的相貌是个什么样子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家凡高的自画像作品《耳朵上扎绑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提问:同学们,在画家本人眼里,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你们觉得怎么样?(酷、难看、丑化了、丑陋)
导入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凡高用画笔把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画出来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可能跟一般人不一样,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用多媒体展示课题:(教材第60页)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当今社会也许是件荣耀的事,可在过去却不是这样。用多媒体展示作品《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和《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提问:我们知道原始艺术和巫术有关,那么手印到底会是谁的呢?(巫师)
在《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画上,这位工匠(奴隶)会不会就是美术家本人呢? 让学生明白早期社会的美术家的身份可能就是巫师、工匠、杂役、画师,甚至是奴隶,身份地位低下。
过渡语:随着历史的发展,美术家们满不满意这种身份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四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看一看美术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用多媒体展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十七世纪意大利女画家真蒂莱斯基、我国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等四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
(在展示四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的同时,学生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听教师逐一介绍他们的名字、年代、画面人物形象,让学生能区分清楚各自的造型特点。)教师提示: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丢勒自画像采用了正面构图,而这种形式在当时只用于表现宗教中基督的形象;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外表英俊潇洒,曾担任法国宫廷首席画家;
十七世纪意大利女画家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采用了侧面工作的形象,不同于一般的淑女画像。
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自画像形象则比较怪异,光头、小辫、长拐、红鞋、侧身孤行。
思考与交流:用多媒体展示设计好的表格,让学生以二人为一组,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进行交流思考,把表格内容完成好。发放打印好的表格 表格具体如下:
作
品
作
者
画面形象
寓意象征
《自画像》木板油画
德
国 丢 勒
B
E
《自画像》布面油画
法
国 普 桑
C
G
《作为绘画之喻的自画像》
意大利 真蒂莱斯基
H
A
《自画像轴》纸本中国画
清
代 金 农
F
D
A 其食其力的女性 B 正面基督式形象 C 贵族绅士形象 D 性格怪异
E 美术家的尊严 F 孤身独行 G 美术家的地位 H 工作中的形象
学生活动一:
选出学生代表公布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核对讲评。活动二:思考与交流
根据以上表格的答案思考:同早期社会的美术家相比,此时期美术家的地位和身份有什么变化?美术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美术家通过自画像形式进行自我认同和肯定。增加库尔贝、委拉斯贵兹、德拉克洛瓦等三位画家的作品进一步来阐明美术家用自画像的形式来表现作为一个“高尚人”的意念。《早安,库尔贝先生》:路人脱帽致礼,表明画家内心的骄傲和虚荣。《宫娥》:画家为国王画像,表明工作的重要和地位的显赫。《自由神引导人民》:把画中人物画成自己的相貌,表明画家的政治观点。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画家给自己画自画像,在描绘自己相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高尚的人”,是美术家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肯定。
过渡语:(设问)在生活当中,你最能肯定自己那一个方面?
选出几名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优点、长处、个性特点等。
过渡语:肯定了自己就要表现自己。美术家自我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写实、有写意,有变形夸张,甚至还有抽象。
多媒体展示二十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按表现方式分成和现代写意。
传统写实手法造型严谨,形象似照相般准确,反映美术家作为“高尚人”的精神面貌。现代写意色彩明亮艳丽,造型夸张变形,绘画走个性化道路,人物旨在反映个人精神世界。教师在此欣赏环节不必每张作品、每个画家都作详细讲解,只作简单扼要讲评。
作品展示完毕之后,选出学生代表谈观后感。同学们谈一谈,我们刚才欣赏的自画像作品中,你比较喜欢那一种表现形式?简单说明一下你的理由。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练习 学生活动三:
学生动手画一张自画像,亲身体会一下创作自我形象的快乐和感想。活动设计:
1:多媒体展示美术家齐白石的自画像作品《老当益壮图》和《人骂我我也骂人》,启迪学生。2: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的个性观点和创作热情。
第四部分:下课前教学总结
结束语:通过欣赏和理解美术家眼中的自我形象,我们了解了美术家这个人,同时也可以启迪我们怎样去认识自己。
三、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1、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2、把课堂中的自画像作品加工完成;
教学后记
附多媒体课件结构图:
导 入
(一张幻灯片)
课
题
(一张幻灯片)
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八张幻灯片)
美术家自我认同与表现形式(八张幻灯片)
学生尝试自画像创作(二张幻灯片)
附:《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学生活动安排
学生活动一:同学们分两人一组,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把以下字母填入以上表格中 阅读教材第60页----61页《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
作
品
作
者
画面形象
寓意象征
《自画像》木板油画
德
国 丢 勒
《自画像》布面油画
法
国 普 桑
《作为绘画之喻的自画像》
意大利 真蒂莱斯基
《自画像轴》纸本中国画
清
代 金 农
A 其食其力的女性 B 正面基督式形象 C 贵族绅士形象 D 性格怪异
E 美术家的尊严 F 孤身独行 G 美术家的地位 H 工作中的形象
学生活动二:思考与交流 根据以上表格的答案思考:同早期社会的美术家相比,此时期美术家的地位和身份有什么变化?美术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示:
职业身份————————————地位、尊严———————————性格
学生活动三:同学们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亲身体会美术家创作自我形象的意图和感想。
托
物
寄
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湘潭市一中 龙婷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绘画表达情绪的形式,掌握画面通过形式要素用象征或隐晦的方法表达艺术家自我,学会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提供的相关信息结合背景理解作品包含的思想含义。教学流程教学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替它做画 1.多媒体展示特定人物背景条件。2.介绍人物,同时展示作品
1、思考你是他会具有怎样的性格。
2、尝试通过画面形式要素表达个人情感。
在典型的人物背景入手。初步了解情感与画面表达
二、新授1、1、展示作品同时,介绍画家生平,引导学生根据形式美要素分析画家作品表达。
2、2、小结
1、思考画面情感寄托的来源
2、画面所绘物与画家本身有哪些相似处。
3、通过形式美的要素从构图、所绘画物形态的变化以及整体氛围的塑造分析作品 在特殊的人物背景环境下理解绘画通过象征的方法隐晦表达个人思想,并能从各个形式要素分析
三、合作探究 1.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大树风号图》、《怒吼吧中国》 2.组织学生分为两组,采取竞争方式。3.采用表格引导学生从构图、形式、色彩、社会背景和寓意上分析 4.阶段评价 1.组内学生讨论交流画面通过各种形式要素暗示的思想。2.学生根据表格提示分析作品表现意图 3.组内整合答案,派代表进行陈述。若发现有不足,其他组内成员及时补充不超过2人 根据老师提示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实际作品进行可能性分析,小组内通过想法的整合交流。对收集信息进行筛选。加强学生对绘画表达自我的理解
四、我们的状态 1.学生分为2组继续pk哪组作品最能托物寄情。2.联系现在的我们,个性特点,活泼大方的。沉静内敛。激进张扬„„.若用一物来象征己或他的话你会选择什么? 为什么?
3、在巨大升学压力下,面对成堆的试卷,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你的感触是什么?有没有想要释放的感觉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现状吧
3.(通过构图、色彩、形式等方式在原有的图形上修改)4.评价作品 1.思维发散,学生根据个人性格特点找到适合的象征物。2.用绘画的方法表达 3.在考试压力的情境下,对绘的象征物进行形式化处理。4.收集、展示作品进行解说 联系学生现状,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前面知识的积累,创作作品
五、拓展
课件展示视觉艺术中的托物寄情
雕塑、招贴、民间剪纸、编织。
学生欣赏
托物寄情不局限与绘画,将学生的视野扩大到大的艺术氛围下
1、导入:
2、替他作画
根据所给条件试想你是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怎样用绘画(哪些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呢? 1.
他是明朝皇室后裔,但却要隐姓埋名偷生在清朝。
2. 19岁丧国,曾遁入空门,几年里父亲妻儿相继离世。
3、他的称谓又似“哭之笑之” 郑板桥对他作品评价:“横涂竖末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揭示人物(自画像)他是谁,介绍生平同时展示他的作品 着重传递当时社会环境和身份的特殊性怎样影响到的的画风(八大山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或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或是昂首挺胸的兽类,振翅即飞的孤鸟;或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
3、提问:
所画的东西和他本身有相似的地方吗? 寄托在画面的情感来自哪里?
他是如何通过画面形式要素来表达个人情感的? 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分析:运用象征的方法,所绘物的形态变化、构图、以及整体氛围的塑造。小结:给动物、植物以人格化寄予情感和思想,表达自我,一种隐晦的表达。
4、分组自主探究: 《大树风号图》
《怒吼吧中国》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就其作品展开讨论最后每组派一代表陈述本组的最后结论。
提问:
接下来几幅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也渗透或暗示作者思想,你能扑捉到吗? 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的表达方式?作 品 构 图
形 式 色 彩 社会背景
寓意
《大树风号图》
《怒吼吧,中国》
5、我们的现状: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特征,活泼大方的。沉静内敛。激进张扬„„.若用一物来象征自己的话你会选择什么? 为什么?
(2)
(2)在巨大升学压力下,面对成堆的试卷,无休止的题海战术,你的感触是什么?有没有想要释放的感觉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现状吧
(在原有的图形上修改)
评价:
6、拓展:视觉艺术中的托物寄情
招贴 雕塑 民间艺术
课件下载-
字 如 其 人
(湘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执
教:常德市第一中学
文军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课
时:一节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是受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的,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迁,学会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审美风尚的变迁; 2 方法与过程:
使学生学会利用图像对比与作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的产生及其变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的产生及其变迁,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能以历史的眼光正确看待审美风尚的变迁;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重
点:怎样使学生了解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与所处社会及时代的关系 难
点:怎样利用图像对比分析
怎样把作品结合文化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傣族泼水节》与《爷爷,拜年!》图片)提问:
泼水节是傣族人的最重要的节日————傣历新年,时间是四月中旬。傣族人认为水是代表圣洁,水是代表祝福,被泼水越多的人越受尊重。
汉族人的拜年也是表达祝福的基本形式。但我们可以从这幅漫画中感受到味道的变化。(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小结:
人们的观念是受所处社会与时代的一定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影响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与时代的改变而变化。二
知识传授
1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受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多媒体展示一组从宋朝到当代的花鸟画作品)提问:
请比较这些作品,你觉得在造型、色彩、运笔和审美观念上有什么变化吗? 作品
与
类别
造
型
色
彩
运
笔 《出水芙蓉图》
写
实
艳
丽
精
细 《 黄 甲 图 》
写
意
水
墨
富 有 变 化
现 代
《荷》
变
形
丰
富
多种技法综合运用
小结: 宋代《出水芙蓉图》是一幅工笔绘画。宋代的院体绘画强调写实与应物象形,造型工整细腻,严谨写实,色彩艳丽,纹理入微。这幅作品明显受这一总体审美风格的影响;
《黄甲图》是一幅水墨大写意作品。明代众多的文人参与绘画,强调“聊写胸中逸气”的文人画达到高峰。画家讲究笔墨的表现力,追求自我情绪的宣泄,注重意蕴和内涵,不以肖似为目的。作为书法家、剧作家、画家的徐渭其审美观必受影响;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迅速,艺术家不仅受传统影响,讲究笔墨意趣,追求自身发展与变革,而且还融入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融入现代人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因此作品丰富多彩、富有变化。
(多媒体展示一组古埃及与古希腊的雕塑的图片)提问:
你觉得古埃及与古希腊的雕塑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有什么不同?你能从当时的社会与文化的角度分析一下原因吗?
作品
与
类别
外 在 形 象
动 作 姿 态
情 绪 状 态 古埃及雕塑
程 式 化
呆板
稳定
庄重
单一 古希腊雕塑
追求完美
变化
动态
饱满
富有变化
小结:
古埃及的人物雕塑形象呆板、程式化。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是神的化身,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都是永恒的。古埃及的美术是为法老与贵族服务的,所以古埃及人在创作中更多的是依赖观念而不是视觉。其雕塑也就呈现出宏伟、稳定与程式化特征; 古希腊人认为“神人同形同性”,对神的歌颂实际上就是对人的歌颂,并且在战争与体育运动中逐渐认识到健美、匀称、灵巧的身体是最美的,是美术家表现理想的美和寄托人们美好情感的载体。其人物雕塑追求外在形象的完美与内在情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欣赏与分析前面的作品,我们可以理解:
A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与观念就是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B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受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
美术家作为创作的主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与时代,属于一定民族,其社会生活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会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其美术作品必然会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美术家本人的影响,(即社会审美标准的影响)同时体现出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学生讨论,请几位同学总结发言:
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评价不同时代、地域的美术作品。小结:
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及其变化是受美术家所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美”没有严格的完全一致的标准,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好”或“坏”,“美”或“丑”去评价,而应该联系美术家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去综合分析、理解。每一个时代,每一片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由此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美术现象,这都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这些作品与现象。
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迁(多媒体展示一位或几位画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提问:
你觉得这些作品在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上有变化吗? 小结:
美术家的审美观受自身认知的影响。(一生中不同时期认知水平不同)美术家的自我意识随文化条件、时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在评价与鉴赏美术作品时要分析、考虑美术家自身的变化。反过来,作为一个鉴赏者,我们的审美观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些事物是不美的,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再回头看时却又有新的发现。我们不能以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观念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而要以发展的眼光、进步的观念去欣赏与评价美术作品。
三 课堂小结
四 思考
在上学期我们都看过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请大家回忆当时的感觉。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请把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下次课时再来讨论。
板书与设计
画 如 其 人
一 人们的观念受所处社会与时代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影响
二 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受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的影响-------文化情境
宝贵财富
包容心态
三 美术家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在不同的时期会发生变迁--------自身变化
发展眼光
进步观念 四 思考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材版本:湘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执教者: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何祖军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
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教学重点:
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教学难点:
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
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用品: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
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
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
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
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
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 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
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 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解释“写意”画法并以树枝为例用粉笔示范)。
简要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见下表)
朝代
作品
作者
风格特点
画法
社会审美风尚
五代
《写生珍禽图》
黄筌
富贵写实
勾勒填法
宫廷画占主流
强调富贵写实
宋代
《果熟来禽图》
林椿
秀美写实
没骨法
文人画形成潮流
强调即兴创作
《枯木竹石图》
苏轼
孤傲险怪
写意
元代
《枯木竹石图》
吴镇
古雅清逸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书画同源
明代
《黄甲图》
徐渭
苍劲奔放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直抒自我清代
《竹石图》
郑板桥
劲健秀逸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笔墨技法
近代
《三千年结实》
吴昌硕
浑朴古拙
世俗倾向
写意
文人画占主流
强调以书入画
郑板桥《竹石图》的自我表达解读
这副画描绘的是在悬崖峭壁的岩缝里长出的几根竹子,作者画完后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这副画的意境和内涵,达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完美境界。从这副画可以看出:竹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却毫不动摇,它所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历代许多文人画家常常把“梅兰竹菊”比作为“四君子”,并以此来托物言志,表达自我。
吴昌硕《三千年结实》的世俗倾向解读
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的桃子(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带有世俗倾向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吴昌硕生活在上海一带,商业较为繁荣,收藏他作品的大都是商界的富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所以表现出了世俗倾向。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是艺术家存在 “自我”差异(前面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正是艺术家们自我的体现);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的影响(如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世俗倾向就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提问: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这与当时的“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因为当时文人不能受到重用,出现了文人逃世、厌世、过隐居生活的现象,他们便以写诗作画的形式来抒发个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出现了文人画的热潮。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分组讨论:
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继续了解西方的审美变化。
1、将教材67、68面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分别展示)第一组:“拉奥孔” 人物形象:造型变化
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 绘画《拉奥孔》是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拉奥孔》是根据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的是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
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文明古国,雕塑艺术非常精湛,如“维纳斯雕像”就出自希腊,它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人崇尚人体健美、爱好体育运动,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的。
绘画《拉奥孔》作者格列柯是一位善于打破常规、思想激进的画家,为了突出画面悲剧性气氛,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第二组:“静物”
《有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
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结构,趋向平面化; 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平面化。第三组:“自画像” 丢勒的《自画像》:着装华丽、精心打扮,人物造型写实; 毕加索的《自画像》:着装休闲、轻松打扮,人物造型平面化; 克洛斯的《自画像》:着装随意、自由打扮,人物造型写实。从形象打扮表明: 着装走向生活化
自画像直接反映: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
第四组:“阳台”、“餐桌” 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 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 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 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按照时间排列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分析讨论第一组作品和第三组作品。
3、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
4、每一组请一位学生上台对着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5、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
6、第二组和第四组由教师分析、比较。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澧县一中不同时期的建筑图片
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审美风尚和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建筑风格?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
2、展示同时期的小汽车图片
让学生感受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小汽车?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
五、思考:
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如前面提到的文人画产生的背景就与当时“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清代吴昌硕的作品有世俗倾向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分析讲解,并以当代服装流行的例子加以说明。社会审美风尚
制约、影响 艺术家审美情趣
更新、调整
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相对稳定。但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求异、求新的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风尚。
以服装为例:如今年流行休闲服的某一款式和颜色,它会制约、影响到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但由于设计师有着“自我”意识和创新的观念,设计出新的款式和颜色,然后推广流行开来,形成新的社会审美风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循环关系。因此,美术创作会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
板书设计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中国画审美变化 宫廷画――写实 富贵 勾勒填法 没骨法
文人画――简洁 诗意 写意
二、西方审美变化
1、拉奥孔――造型变化
2、静
物――平面化
3、自画像――生活化
4、阳台、餐桌――平面化
三、社会审美风尚
制约、影响
艺术家审美情趣
更新、调整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美变化与文人画;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中国画方面主要是对比绘画表现方式的历史变化,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审美趣味和“自我”的不同表现方式。结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形式。例如,《果熟来禽图》运用的“没骨法”虽然审美标准发生了一点变化,但跟以后的作品相比,还是显得工整写实,没有很好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苏轼、吴镇、徐渭的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性格;金农和吴昌硕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而且出现了世俗的气息(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
两件关于“拉奥孔”的作品是要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人体比例和解剖结构都非常严格、清晰。它是根据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而格列柯的《拉奥孔》却是变形的,人物被拉长,并且处于一个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空间。背后的风景加强了悲剧的气氛,似乎整个世界都是悲惨的。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表达。
古罗马的《有桃子的静物画》是一幅壁画,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一种空间幻觉。虽然当时创造空间幻觉的方法还不很成熟,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画家的这样一种努力;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不是创造空间幻觉,而是要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更关心的是平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画面没有多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物体的装饰、平面效果,体现出作者的不同自我。教材所说的这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绘画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画面的独特风格。
前面的课文中已经涉及到自画像这个类型。但本课中的自画像是要说明表现风格的不同。丢勒的自画像着装华丽,比较客观地描绘了自己的形象;毕加索的自画像着装休闲轻松,人物造型平面化;克洛斯的自画像着装更为自由随意,人物造型写实。从形象打扮表明: 着装走向生活化。三副自画像直接反映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
课文对四幅关于“阳台”和“餐桌”的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如果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
审美变化与文人画部分,体现出中国画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变化;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部分,体现出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变化
上一篇:弹力高中物理教案精编3篇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案锦集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