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参考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一篇】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为推翻清政府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
结果 失败 鄱阳湖大捷 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 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天京大本营 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xx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
太平天国运动【第二篇】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
1提供《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教给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
2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兵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完成填空练习,巩固上一课的知识
[导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二)新课讲授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道定都天京
1、兴起的原因:
[课件展示史料]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xx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四:洪秀全(1814―1864),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社会的急剧变化,个人发展道路的坎坷,增强了他对清朝黑暗统治的憎恨,开始探索救世之道。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他假说自己是上帝的次子,特下凡除妖魔,以此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政府。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史料回答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讲述]请同学们看视频《天国兴起》,并结合《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史实。
[归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夺取武汉三镇──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军事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课件展示史料]
阅读下列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设问](1)《天朝田亩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2)反映了哪些人在土地问题上的什么要求?
(3)这项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小生产者。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超越了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空想。所以,归纳起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这就是我们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 三、天国悲剧1、天京变乱[课件展示] 天京变乱的过程以及结果[提问]阅读材料思考:天京变乱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材料一:秀全僻处深宫,从不出户,人罕识其面。他自知智慧不及杨秀清,一切军务皆委之,任其裁决。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李秀成自述》[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是历史的必然: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而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课件展示]天王府的模型和天王宝座,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领导者的奢侈和腐败。
2、《资政新篇》的颁布
[设问]《资政新篇》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归纳](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完成表格]
文献
不同点(经济)
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实质是消灭私有制3、违背历史发展规律1、都体现发封建2、都脱离实际无法调动积极性3、未能实现《资政新篇》1、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3、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设问]《资政新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何会有此特点?为什么《资政新篇》没有真正实行?
[教师明确]
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局限性----空想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3、天京沦陷
[课件展示]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上海之战——安庆失守——田径沦陷
[提问]结合材料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二:“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教师明确]
(1)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2)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①农民是小生产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革命目标不明确。②没有彻底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定都天京后,领导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断送了革命前程。③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等。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讨论交流、教师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除了担负起反封建的任务,农民还担负了反侵略的任务,这个任务,农民阶级虽然不可能彻底完成,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确实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想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课件展示
a、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d、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探究]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① 起义背景新,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起义形式新,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外来基督教思想进行起义;③治国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④担负任务新,在反清政府封建统治的同时还要反对外国的侵略;⑤失败原因新,在中外的反动势力联合中被绞杀;⑥所属范畴新,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在中国社会危机加剧的背景下,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洪秀全顺应农民革命潮流,受基督教派的影响,创立拜上帝会、组织起义、建立政权。它颁布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而《资政新篇》则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实现空想社会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同步练习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课 太平天国运动【第四篇】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呈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以课标为依据,展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展开抗争。本课展示给同学们的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他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然而,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柳亚子曾说过“莫将成败论英雄”,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前课: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屈辱等);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无能,1851年—1864年,中国的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关于这场运动,是非评判很多:有人称赞它,孙中山说洪是“反清第一英雄”,可是后来却说“洪氏覆亡,知民族而不知又民权,知又君主二不知又民主”;马克思对它的态度转变也很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说这是场伟大的革命,可是后来却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1862年《中国记事》)这到底是怎样的运动呢?
遇到问题我们要问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即原因或背景)是什么?(即太平天国的状况)怎么样?(即结果或影响、评价)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851—1864)
情境表演:由几个当时中国社会的特色人物(洋人、政府官员、手工业者、农民),进行自我叙述,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认为当时存在怎样的矛盾?(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者的剥削)这些矛盾中,农民阶级直接感受到的是什么?(西方的侵略通过封建政府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是根本原因)中国的劳动人民是非常淳朴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起义的。而当时,人祸又有天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揭竿而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北方的捻军等,农民运动蓬勃,而独以太平天国规模最大,原因何在?(洪秀全利用和发展了西方宗教思想,号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顺应人民呼声,响应者众。)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探究学习活动:请同学阅读课本,找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帮助我们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设计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多长?转折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前期和后期来认识天国运动的过程。(板书)
<一>前期:1851—1856
1、金田起义:1851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的封建意识),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选择天京的原因?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反封建革命意识)
4、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北伐失败原因及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天国的一条内河。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何以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
2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高涨;
<二>后期:1856—1864
1、天京变乱:学生了解经过;
知道这是太平天国的一次
内讧,使得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清军趁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围困天京,形势危急。
探究:天国为什么迅速衰落?(农民阶级的内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的阶级)
2、挽救危局:学生找措施;洪秀全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洪仁玕为干王,挽救败局。介绍军事上的防御战情况;重点在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陈玉成、李秀成在后期防御中的军事成就;攻打上海的时候,遇到“洋枪队”的进攻,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共同镇压。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1861年,安庆失守,东面失去屏障,天京暴露给了敌人,陈玉成退守庐州,1862年因歹徒出卖,英勇就义。1864年,洪秀全自杀。太平军坚持战斗,最后失败。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都是天国的革命纲领,通过对颁布的背景、内容及结果对比,最后进行评价。
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土地分配:原则和方式;产品分配:原则和方式)建立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四有二无)能实现吗?(不能)为什么?(脱离实际:土地分配农民愿意,可是实现不了、产品分配超出农民觉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空想呢?(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
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经济、教育)发展的是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反映农民的利益吗?(不能)农民阶级为什么提出这个方案呢?(洪仁玕的个人经历)实现了吗?能实现吗?(理论上能,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背景:一个是上升阶段,一个是衰亡;内容:(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基础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利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结果:(都没有实行)原因是什么呢?(局限性)它们又有什么积极性呢?
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纲领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跟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关系吗?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一>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内讧等)
重要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评价: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作用: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局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太平天国运动中,由于时代的原因,中国的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肩负了反侵略的任务,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没有能够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道路上,中国人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这个重任会落到谁的肩上呢?
板书: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851—1864)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一>前期:1851—1856
1、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内容、意义
3、定都天京:原因、意义
4、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
<二>后期:1856—1864
1、天京变乱:过程、结果
2、挽救危局:措施
3、天京陷落:1864年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一>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二>评价:
下一篇:《劝学》教案教案(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