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第一篇】
关键词 健康发展 激励 兴趣 反思 质疑
儿童能否得以健康良好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他人的激励,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善于自我反思行为,敢于质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激励,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有效手段
一个人即使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能力意识,也需要以别人的激励为契机。有经验的教师都明白,教师的每一次鼓励,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表示肯定的简单体态动作,都能激发儿童发奋努力的自信心和内动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是非判别能力很弱,他们往往以成人的表扬与批评来判别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因而,他们的每一次行为表现都渴望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的评价,并在每一次肯定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喜悦的心境下,学生的思维比常态下更活跃,兴趣更浓烈,这就为高效率的教学奠定了心理基础。由此可见,成功的教学手段不是强制,不是命令,而是激励。人文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想进步,都想发展。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儿童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是增强儿童学习自信心的关键。
二、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因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奇情趣。渴望好奇情趣的满足,避苦求乐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无止境的本能欲望。儿童对学习有兴趣,就能在学习中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态,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为满足这种好奇心,学生就要看、就要听、就要问、就要想,就要动手操作、探索、研究、实践,兴趣来了,尽头足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也被激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油然而生了,学习怎能不有效呢?要想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摆正教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废弃师道尊严,在教学中以极大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烈情趣。其次,教师尽可能地运用启发式谈话、情境创设等各种新颖教学手段和电脑动漫等现代教学技术,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时,我以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海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海底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三、反思是正确思维的根本保证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它能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性的经验。有个性、 有主见的孩子是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儿童敢于直抒胸意的优秀品质,也要注重培养儿童勇于直面自我的良好个性。在整个教学中,要善于用科学的眼光,敏锐地捕捉时机,及时激励、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我,通过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解剖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自己正确的思维形成。例如,在学习《蘑菇奖给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就“蘑菇能不能奖给小黑兔”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经过辩论,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将蘑菇奖给小黑兔,理由是,在比赛前妈妈并没有规定比赛要求,也没有指定比赛对手,小黑兔选择弱者轻而易举地获胜是聪明的表现。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如果你是一只小兔子,愿意做一个像小白兔一样勇于挑战强者的人,还是做一个像小黑兔一样轻而易举战胜弱者的人呢?哪一种人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经过思想斗争和思维的不断碰撞,孩子们对自己的想法有了清醒的认识,个个表示,要向小白兔学习,敢于挑战强者,做一个勇敢的人。此后,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时,对蚂蚁的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和蝈蝈的懦弱懒惰的性情,又进行了一场讨论。可喜的是孩子们已不再向学习《蘑菇奖给谁》时那样人云亦云了,他们开始大胆地、批判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蚂蚁和蝈蝈各有各的劳动观念,但自己更欣赏蚂蚁,做一个勤劳勇敢的人,不愿做“无远虑”的蝈蝈。 从两课讨论的情况看,似似乎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差异,但却透视出来两种不同的思维,两种不同的思想。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忽略这一细节,不加引导儿童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事物,审视自我,就会严重阻碍儿童崇高的人生观的形成。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该宽容时就宽容,该苛求时一定要苛求,否则将会导致儿童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只有常常启迪他们审视自我,自省自悟,才能养成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四、质疑是创新的前提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第二篇】
一、模拟生活情境
因为语文教学一般都在教室里面进行,为了让学生获得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常常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交流、合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在如此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怎能不思潮涌动。如教学《春笋》一课时,为了展现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为了表现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时,我利用谈话、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模拟了情境。
案例一:《春笋》片段
师:小朋友,每天早上起床时,你家人是怎么唤醒你的?
生1:宝贝,太阳晒屁股了,起床了。
生2:小兔兔,好上学了,快起床。
……
师:唤醒是什么意思呢?
生3:就是叫醒我们的意思。
师:是的,“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那你能猜猜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
生4:春雷又不会说话,它只能“轰”的一声叫醒。
生5:春雷可能也和爸爸妈妈一样叫醒春笋,只不过我们听不懂它们的对话。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也许春雷有自己的语言,如果现在你是春雷,说说你想怎样叫醒春笋?
生5:……
师:春笋被唤醒后,一个个破土而出,它们冲破……,掀翻……,从地里冒出来。多么生动的画面呀!闭着眼睛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6:想不出来。
师:想不想看看春笋被叫醒后的样子?
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全过程,学生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中,看着春笋“冲破……,掀翻……”,也较好地帮助学生体会了春笋的不怕困难和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二、回顾生活原形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的内容其实都是学生常见的,只是被学生忽视了,即使是离他们很近的物体他们也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地去唤起学生的点点残存的记忆,利用语言、图片等让学生去回顾这些物体生活的原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蚂蚁和蝈蝈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但真正能走近蚂蚁和蝈蝈的同学并不多,所以我在教学时,课前就让学生提前去观察蚂蚁和蝈蝈的样子以及生活环境等等,课堂上学习起来就如鱼得水了。
三、体验生活情境
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记载着一些生活的信息,教师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把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信息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使学生获得主观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体验,借助亲身体验去主动自觉地吸收、反馈。如教学寓言故事《螳螂捕蝉》时,我把课文改编成了课本剧,让学生配乐表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表演把一个抽象的语言故事再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理解寓意的环节中,学生轻松地感悟到寓言说明的深刻的道理,本意是一侍奉吴王的少年力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后来引申为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四、巧妙运用生活
学问的要诀在于灵活巧妙地运用。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教学活动最后归根结底都是为学生的运用服务,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要尽量挖掘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内容为素材,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培养多元智能。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启发学生介绍自己家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也可以介绍你游览过的一些名胜古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争着做导游,把自己知道的风景介绍给其他同学,他们运用刚学的方法,有条不紊地介绍着美丽的风景,其他同学也跟着他们的介绍享受着祖国的美丽风光。这种生活化的技能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学得的知识,且锻炼了学生表达等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快乐中开发了自身创新的潜能。
五、开放生活课堂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第三篇】
一、探究“反角儿”的存在意义
反面角色的存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如果能够以这种假恶丑作为教学的抓手,加以合理的引导,对其进行揭露、讽刺和否定,就可以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文学作品中的“反角儿”,他们有时不能够迅速、准确地区分、鉴别,甚至会出现模仿的现象,这样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引导学生对反面人物形象进行准确的评价,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二、理清“反角儿”的类型
为非作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存在着一些“坏人”,他们的共同点是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但最后都被英雄打败。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洪教头、《日月潭的传说》的恶龙、《哪吒闹海》中的东海龙王父子,都是些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反角儿”。
贪婪奸诈。“狐狸”这个形象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一提到狐狸,大家都会想到“贪婪奸诈”等词。《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蝉和狐狸》里的狐狸无不体现出贪婪奸诈的特点。通过奸诈的方法欺骗其他的小动物,从中得利,算是个典型的“反角儿”。
愚蠢懒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蚂蚁和蝈蝈》里的蝈蝈是“懒惰”的代表形象,与勤劳的蚂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鹬蚌相争》中的鹬蚌、《揠苗助长》中宋国的农夫则都是“愚蠢”的形象。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愚蠢故事,告诉了学生应该怎么智慧地处理问题。
三、开发“反角儿”的正面教育作用
对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存在的“反角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去引领学生借助一些恰当、合适的方法解读课本中的“反角儿”,开发出“反角儿”身上的正面教育作用。
讨论、辩论。教材中的“反角儿”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认知冲突。这个时候,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思维的碰撞一定能擦出火花。针对特别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全面地认识“反角儿”。
例如:《蚂蚁和蝈蝈》一文,学生读完夏天的课文内容后我组织话题讨论:“你觉得蚂蚁和蝈蝈不同的做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学生议论纷纷。接着,教学冬天的课文内容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后来的结局更加期待,对文章主旨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表演、朗读。当出现反面角色的课文时,分角色朗读是一种很有效,也很常用的教学方式。辅以表演,则更有利于体验文中的情感。
例如:《嫦娥奔月》一课的教学,我便让学生表演了嫦娥智斗篷蒙的一段情节,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爱憎分明地享受这样的分角色表演,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续写、改写。文中的“反角儿”一般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个性,而这种特点与个性一定是以故事和情节作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抓住反面角色的形象特点,进行再创作,都有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例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小红马形象就是个“反角儿”,可它仅在文章开头出现,文末,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续写,“如果小骆驼又一次遇到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的思绪飞扬,在他们的笔下,他俩成为了朋友。这样,就让反面角色的转变显现出了正面的效应。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第四篇】
一、细读童话,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最新要求就是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小学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有效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因此在童话教学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进行感悟和赏析。例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蚂蚁和蝈蝈》这篇童话,教师带领小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课文,重点对蚂蚁和蝈蝈的生存状态进行比较。在炽热的夏天,勤恳的蚂蚁在挥汗如雨地存储粮食,而蝈蝈却在大树下躲懒栖息。结果呢?到了严寒的冬日,蚂蚁和蝈蝈又变成什么样了呢?引导学生对这个小故事产生感悟,让学生独立分析故事的寓意。细读童话,则要细到每一个字,比如文章最后“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可以询问学生此处为为什么用了“躺”字。通过挖掘细节,会意故事内涵,提高理解能力。
二、熟讲童话,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项异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记忆能力不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为学生日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帮助。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要求学生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讲出童话故事,就是提高小学生记忆能力中最不枯燥的方式之一。童话故事较为有趣易懂,小学生通常对其充满兴趣,众所周知,结合兴趣进行记忆,记忆才会又好又快。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先按照课本内容给学生讲一遍故事,再通过多媒体动画播放,给学生动态展示故事内容,在数次记忆之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脱离课本熟讲故事了。记忆能力可以从记忆的速度和记忆的精准度两个角度进行考察。而记忆速度的练习可以通过背诵比赛,限时背诵等模式强制进行。记忆精准度则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长期练习。
三、演绎童话,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当小学生能熟练讲解童话故事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分别饰演故事里的角色,依照对故事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充分演绎故事主角的神态,动作,表情及语调等。表演童话故事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故事的记忆,另一方面,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狐和乌鸦》的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将同学按照座位进行两两分组,让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再给予学生排演时间,最后邀请学生登台表演。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不需要完全拘泥于课文,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自行编排。因为如果按照课本进行的话,扮演乌鸦的同学可能只有“哇”这一句台词,如此学生首先不能过足表演瘾,其次也起不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编造台词,利用台词将受骗后乌鸦或愤怒或遗憾的心情表达出来。例如“啊!这狡猾的狐狸!”“啊,我美味十足的肉啊!”
四、撰写童话,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个人教学反思精编5篇
下一篇:学会看病教学反思(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