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1

一、内容简约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的地方很多: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但在具体到某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只能致力于其中的一、两个方面,为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服务。然而,现实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飘渺虚浮的背景介绍。如在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时,有的教师怕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困难,就从日本扶植,到窥视东三省,到“九一八”事变,到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的沦陷,一直到卢沟桥事件的前因后果,详详细细、洋洋洒洒地讲了大半堂课。语文课简直成了历史课!这篇文章的侧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理解、积累和运用,这才是我们要花大力气的地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第1自然段的内容,简要地介绍当时的形势就可以了。我们应让内容简约些、切实些。

二、过程简化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内容的载体,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完美实现教学目的,这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执著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今的课堂,使原本应该是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却因为“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学生“忙于追赶、急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

当然,过程简化不仅仅体现在“预热”和课堂的导入环节上,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实施上。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进入课题后,统领全文的只有两个问题:“林冲是()的人,洪教头是()的人。”主旨鲜明、纲举目张、以简驭繁,让人由衷感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简化”反而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形式简便

一些教师以为,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于是,他们往往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制造花哨的、时髦的“壮观”场面。比如一次听《小动物过冬》一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与生字宝宝交了朋友,老师想查看一下你们有没有将它们忘记?(出示词语)

(生自由练读,教师指导)

师:我们来开火车怎么样?(生:好)火车火车谁来开?火车火车我来开!

生:火车火车我来开……

可能这种形式一开始还比较新颖,能吸引学生,但用多了学生就不觉得新鲜了。更何况那咒语似的一句“火车火车我来开”,每个学生读前都要念一遍,这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吗?

表演型更是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比如一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蚂蚁和蝈蝈》一文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那副情景你们能模仿出来吗?请小朋友们同桌两个人一起来表演一下。

(全班学生同桌模仿表演)

师:好的,可是还不够用力,谁再来表演?

(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不错。但背得不够重哇,腰都不弯呐,谁再来表演?

(又一组学生表演)

师:表演得很好,只是看不出拉粮食啊,谁再来表演?

(又一组学生表演)

一句话重复用了十来组学生表演,才算达到了老师的要求!这种庸俗冗长、程序化的表演,不但不能增强教学的效果,而且干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2

一、句型练习,写出一句正确的话

写出一句正确的话,要教师还必须进行句型指导。首先让学生认识句子的“四素”,即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地方了做什么?要写“四素”句,我们可以从语文书35页 “三素”训练开始。例子:鱼儿在小河里游。人物换成了动物:鱼儿;地点:小河里;事件:游。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句子要素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练习,首先可以完成书上练习。即(1)燕子在____________。(2)蜜蜂在____________.(3)布谷鸟在____________。(4)_________在__________。另外教师还可以再出题,加入时间逐步训练学生写“四素”句。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写话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生根,为写话服务

无论是书上的哪篇课文,它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即:学习生字以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进行感悟、体验,这尤其是低段教学的好方法。营造写话环境,就可诱导学生从简单的句子入手。比如《蚂蚁和蝈蝈》这课,让学生在文本语境中与词碰面认读,在感悟课文内容时,就可以抓住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等词语。抓住这些能突显童话角色鲜明特点的词语,既拉近与角色的距离,又帮助学生学好语言,还可以在巩固中能简单运用。再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更算不上难点。但渐渐这个词有点抽象,为了让学生明白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我就是当场用半瓶水做实验的,让学生观察石子投入瓶子后水的变化,使得学生对“渐渐”一抽象词理解更加形象化,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学着用“渐渐”说一句话,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语言,提高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可以抓文本中各种类型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写完一句话,比如《探母》中的“一边……一边……”、《好学的爸爸》“一……就……”《月亮和云彩》中的“是……不是……”等等。

总之,低年级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训练,深入到语言文字之中,在文字中挖掘思考,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字词教学为写话服务,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三、展开适当的想象,为写话提供素材

儿童的心灵充满智慧与幻想,洋溢着个性与灵动。如何激发学生睿智、灵性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去想,自己去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试图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场景之中,发挥想象,帮助学生理解童话语言。如在《蚂蚁和蝈蝈》教学过程中,如:让学生想象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设计“他们有的________ ,有的________ ,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 ,个个满头大汗!”学生则说扛、抬、拖、运、拽等等;这一训练以课文为原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扩展课文的内涵,创造出一种源于文本语言的另一种自己的语言。以及“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让学生补充除了书上说的唱歌、睡觉,还有蝈蝈在干什么?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个个________。”这两则填空,既是结合文本的句式训练,又使文本阐发的画面立体丰满起来。再比如说,蝈蝈过冬时又冷又饿,他们在干什么?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个个________。为了掌握“有的……有的……个个……”这一句式,我还设计了:1、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________ ,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个个________。2、菜场上,小贩们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个个________ 。3、________ ,有的________ ,有的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 ,个个________ 。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就应抓住这些典型的句型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可以让学生先说再写,循序渐进最后达到连句要求。虽然这是二年级的要求,但一年级就要打好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锻炼的时机,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四、抓好看图写话,培养观察力

看图写话是培养、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指导学生看图时可先从整体入手。如果是以人物为主的,主要抓住这几个问题:图上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心情如何,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如果是以景物为主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由于一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特别是刚入学的孩子,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我们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到近的等等。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范文3

一、把握点评的学科性

语文课堂的点评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应该体现它独特的人文性。点评的学科性,就是指语文课堂点评语言要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课堂点评要努力体现理性、情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情感和理智上都得到提升。《掌声》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很浓的语文味,现列举几例:1.你关注了小英演讲前后的神态、动作。2.你真会读书,注意到了“轮流”这个词。3.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这是一个读书的好方法。4.你能联系课文内容来夸小英,真会读书!5.你也很会读书!走进了小英的内心!6.你已经学会从字里行间找答案。7.你真是小英的好朋友。你是在用心读课文啊!8.看来这掌声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还有许多更深的含义……在这充满语文味的课堂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和语文能力,那一句句和风细雨、回味无穷的评价语足以让学生受益无穷。

二、凸显点评的激励性

教《五彩池》时一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议论纷纷,有的说能游泳,有的说不能游泳。教师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真正读懂课文价值不小,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于是该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用赞许的口气对该学生说:“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太棒了!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子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些方面的信息?”这样一点拨,学生兴趣就来了,迅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更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怎么能去游泳呢?这样的评价语,不仅鼓励了学生敢于大胆提问,而且也借疑释疑,深读了课文,又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语的激勋可以是多方面的,当学生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闪亮点中给予鼓励:“你真勇敢,今天能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发言。”“你的看法有道理。”当学生的回答十分出色时,教师可充满激情地评价:“你的发言真精彩,请你把这句话大声地向同学们再说一遍。”只要教师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之处,那些不愿开口的学生也会随着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渐渐变得有信心。

三、注重点评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些教师的课堂点评语单调乏味,除了“很好…太聪明了”,就是“你真棒”。这样的点评,不可能对课堂气氛起到适度调节、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要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给出富有情感的点评,把课堂逐步推向高潮。在《雨说》中有一句话:“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教师在学生读后评价:“你读得也是甜甜的,真好。”通过通感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赞扬学生读出了真实的情感。

美国现代情感心理学家汤姆斯说,在人的行为中,“情感起了放大内驱力的作用”。理想的课堂点评就是要通过巧妙地铺垫、点拨、引导,让学生真正人情。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语富有感染力,评价才可能具有情感动力的功能,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请看《黄河的主人》中的教学片段:

师:黄河上的艄公面对惊涛骇浪,不害怕,不低头,不屈服,迎难而上,他就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缩影。你还能说出中华儿女像艄公一样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事例吗?

生1:坐在轮椅上的桑兰姐姐,微笑着承受一切,相信自己早晚有一天会站起来。

师:桑兰,这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

生2:白衣战士叶欣为了抢救“非典”病人,不怕自传染,最后牺牲了。

师: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生3:坏人要抢残疾火炬手金晶手里的奥运火炬,金晶毫不畏惧,死死抱住火炬,不让坏人抢走。

师: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圣火天使!

生4:2008年,我们还遇到雪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雪灾!

师: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

生5: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我们都向四川人民献爱心。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师:面对灾难,我们挺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回顾中华儿女像艄公一样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事例。学生联系近几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讲得动情,听课的教师与同学都很感动,教师充满激情的点评也很到位:“愿中华民族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能给我们永远的启迪,能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这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此处的点评如只用“很好”“不错”等词语,恐怕就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因其动情的讲述而给大家带来的感动与震撼。

四、加强点评的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点评的针对性,对学生肯定、提醒或纠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你讲的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针对性的点评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写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一段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会被主神宙斯听见的。”孩子觉得教师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一名学生读《蚂蚁和蝈蝈》时,有的学生说:“他把‘背’(bei)读成了‘bei’,并且声音太小,感情不太够,没把小蚂蚁怎么搬粮食读出来。”这个评价比较具体,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读音、音调、情感几方面对同伴的发言进行了评价。这时候,教师也及时进行了点评:“××小朋友真会听,评得真准!相信他再读一次会注意这几点的,我们再给他一次读的机会,好吗?”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具体有效:一是对读书的学生起到了点拨作用,让他豁然开朗,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了再评价,及时起到了激励和导向作用。

五、彰显点评的多元性

教师应把点评当作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教师应转变单向性的点评方式,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

多维的点评“互联网”。让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敢于否定,给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发展。在彰显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堂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们说说看,他说得精彩吗?”“这一组的表演,你觉得怎么样?”“你同意吗?”“说说你读了这一段文章有什么感受?”“你的想法和他有不同吗?”在这样的课堂中,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评价关系不仅建立在师生之间,还建立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这种立体互动的评价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然,语文课堂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一个手势、一个拥抱、一个大拇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应是评价。一个动作,能让讲解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一次暗示,能悄悄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

六、捕捉点评的即时性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够随时把握学情进行精彩的点评。例如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说21世纪是怎么样的。学生纷纷说:美好的21世纪,发展的21世纪、开放的21世纪……就在这时,冒出了一个“诱人的21世纪”,不但说出了21世纪的美好,而且带给大家的是无穷的想象。教师立刻就叫好了:“好!这么有创意的回答属于敢于创新的你,诱人的21世纪属于富于创造的你们!”全班同学立刻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那名同学。

21 1245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