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公开课教案(通用22篇)
通过分析人物关系与情感冲突,探讨家庭悲剧与社会背景,揭示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雷雨》公开课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禹,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或拍成的电影《原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板书:《雷雨》
二、《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1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三、了解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曹禺没上过小学,延师在家,诵经读史,但常偷看《红楼梦》、《水浒》、《西厢记》等书。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曹禺升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和书库里,贪婪地研读着世界名著,特别是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同时他也时常和朋友去广和楼欣赏京戏名家的表演,到天桥去听曲艺。曹禺还涉猎了东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他"读老子、读佛、读圣经",赞美柏拉图的"神奇的理想国"。"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深沉的忧郁",也热爱过"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而"所罗门的智慧"、"耶稣对人类所寄予的真诚热爱",都曾使他"仰叹"、"折服"。但是,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被这些先哲们的精神所感动,却没有成为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俘虏。他感到"这个社会非改变不可",于是想"搜寻出一条大道"来解决他所感到的中国社会的"严重问题"。但是读了这些哲学著作之后,答案仍"苦思不得"。而他那种执着地、热诚地求索精神,却熔铸在他早期的创作里,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染力。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简介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x"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五、 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
《雷雨》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1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常识性,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雷雷雨前后的一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抓住蜘蛛不同动作的对比让学生充分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
雷雨优质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 再现雷雨前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
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
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 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
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 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
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③“池塘里水满了”说明了什么?
④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雨前、雨中、雨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
画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的景象图,并在图下写几句话。
板书:
前 雷雨 中 真美! 后
《雷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夏天的雷雨,交流了解下雷雨的过程。
2、鼓励幼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夏天的雷雨,激发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雷雨flash和幻灯片;音乐《夏天的雷雨》;
2、录音机;
3、沙球、串铃、铃鼓、鼓、锣、钹等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歌猜谜,引起兴趣。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仔细听、动脑筋猜,歌里唱的是什么?”
2、幼儿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3、交流:你们猜到了吗?歌里唱的是什么?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二、欣赏、交流雷雨过程。
1、“你们看见过雷雨吗?下雷雨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2、幼儿讨论、交流幼儿欣赏flash,了解雷雨的过程
3、交流:动画片里下雷雨是怎么样的?
4、教师小结:乌云来了,天变暗了,天空中出现了闪电和雷声,接着就下起了大雨,渐渐的,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
三、幼儿探索、讨论乐器的声音。
1、“现在我们做个小乐队的游戏,用乐器演奏夏天的'雷雨。乐队里有谁?你们就来做小乐手,等一会儿每个乐手去拿一个乐器,先听一听乐器的声音,和好朋友说说这个乐器的声音像雷雨时的什么声音。”
2、幼儿挑选乐器,自由交流。
3、集中交流:
(1)谁来介绍你拿的是什么乐器?这个乐器的声音像雷雨时的什么声音?
(2)大雨、小雨怎么用乐器表示?
4、小结:沙球、串铃的声音像下雨的声音;钹、锣、鼓、铃鼓的声音像雷电的声音。
四、幼儿演奏,表现雷雨。
1、认识指挥卡,了解指挥卡的意思(出示幻灯片)有几张指挥卡?看一看每张指挥卡是要求谁演奏?
2、乐手入座。使用相同乐器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3、幼儿演奏。
日常生活:让幼儿观察下雷阵雨时的感受和雷雨来临是天空的变化。
家园公育:告诉幼儿雷阵雨是一种夏天特有的自然现象,鼓励幼儿对雷阵雨带来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发生兴趣,并懂得雷雨天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
区域活动:小小乐器家,根据儿歌《夏天的雷雨》,创编儿歌并表演出来。
游戏活动:下雨天的雨伞。
日常生活:观察雨天人们是怎样防雨的。
附:
(1)小朋友都把伞打开了吗?我们把伞放地上当伞树,我们小朋友老当小老鼠,把自己躲在伞树里面,伞树是我们小老鼠的家。
(2)小老鼠们我们去树林里面玩去了,去小老虎家作客。
(3)小老鼠们下雨了,快回家,快躲到伞树下去。
(4)雨越下于大了,伞树越长越高了,看谁的伞树长得最高。
(5)我们把伞树叠起来变成一棵大伞树。
(6)共同庆祝伞树诞生。
(7)小老鼠们,我们的伞树诞生了,大家一起来庆祝吧。
雷雨优秀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四、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1篇随笔。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 篇5
一、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潜力和思维潜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
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这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资料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2、此刻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明白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出示:wūyún)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云)"云"字有几笔?那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齐读读音节?(出示:shǎndià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样样呢?(满天)电光怎样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样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hū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7、风字怎样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8、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9、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20、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立刻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huā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1、此刻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2、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3、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4、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样样呢?雨怎样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5、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6、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7、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样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就应怎样读?(又快又急)个别读,群众读。
28、小鸭子十分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群众读。
29、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
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五、师总结,下课。(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雷雨》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
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
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
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
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③“池塘里水满了”说明了什么?
④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雨前、雨中、雨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
画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的景象图,并在图下写几句话。
板书:
前 雷雨 中 真美! 后
《雷雨》教案 篇7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关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作者基本情况、《雷雨》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相关评价。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品读戏剧语言的能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的能力,感受人性的复杂。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对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有一个辨别,懂得简单生活的珍贵。
教学重点
1.个性化语言的赏析
2.人物性格的把握
教学难点:理解人性的一般特点极其复杂的特性
教学方法:解读、鉴赏、分析
教学方式: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雷雨是最激烈的天气现象,它以其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声势,以其席卷一起阴霾、冲刷所有郁闷的强悍威力,铺天盖地、霹雳摇滚而来。高尔基在《海燕》中曾纵情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一鸣惊人之作就是《雷雨》,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去探究那个金钱主宰、虚伪修饰、罪恶积聚的世界中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吧。
二、作者简介及《雷雨》
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三、戏剧常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摘自《辞海》)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摘自《辞海》)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四、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列出周鲁两家的人物关系。
板书设计:
雷雨——曹禺
周萍周仆园+繁漪——周冲
鲁大海梅侍萍+鲁贵——四凤
六、分角色朗读:
课前找好学生,由老师指导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在课堂朗读,同时要求思考:
节选的课文可分两场戏,� ”)周仆园和侍萍的冲突
第二场(“仆人领大海进。”到结尾)周仆园和鲁大海的冲突
七、作业:
整理第一场中周朴园认出侍萍前后不同的态度及变化的结构提纲,分析周朴园形象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同学们已充分了解了文章的总体结构和戏剧冲突,接下来进入文本的精读阶段。
二、思考:
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与《祝福》《母亲》《药》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三、明确两对盾冲突
1.周仆园和侍萍的矛盾冲突(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矛盾焦点
2.周仆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罢工与反罢工,阶级斗争)——本质冲突
四、细读文本第一场
1.提问: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练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2.提问: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明确: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3.提问:第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明确: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4.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5.提问: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明确: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6.提问: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明确: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7.提问: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明确: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五、主要人物形象(放眼全剧)
1.周仆园形象新解——分组讨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但我们也应看到人性是复杂的,
《雷雨》是一出人生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正是它所要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周仆园对侍萍的怀念不免带有虚荣和软化的成分,但总的来说应该承认他的怀念是真实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周仆园对侍萍的“真”是以侍萍的缺席为前提的。他保持她生前的习惯一方面是忏悔,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周萍交代。这样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自然要发生着尖锐的矛盾。而他,也终于在这些重重的矛盾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板书设计:
周朴园———昔日恋人相遇———梅侍萍
似曾相识巧妙掩饰
虚伪谎言悲愤反驳
威胁哄骗矛盾焦点据理抗争
六、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明确: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七、作业
1.请同学们回去参照老师的分析方法,自己分析第二对矛盾冲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通过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2.参考戏剧《雷雨》,试选取《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场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将其改编成戏剧。
《雷雨》教案 篇8
课前透视: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雷雨》教学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 )了,( )也( )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 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1篇日记。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雷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雷雨前后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四)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指导
雷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朗读指导时,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指导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雷雨前后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第七、八自然段讲了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朗读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使别人能听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图画。
(五)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两幅图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第1~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 )
感情朗读,体会云层厚、低。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情朗读,体会天气的闷热。
(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感情朗读。体会电闪、雷鸣的景象。
(4)感情朗读第l-3自然段。
(5)小结: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雨前的景象。
2.阅读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秋雨或冬雨是什么样子的。
《雷雨》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
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
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
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
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
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1篇文学评论。
课内思考题:
1、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2、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4、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5、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
雷雨教案 篇12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
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
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 、蜘蛛 、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
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②学生汇报。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垂下来逃走。说明蜘蛛心里害怕。(师用小铅锤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
乱摆:说明风很大。请学生用手做动作,帮助理解。
3、能用朗读把这些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吗?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4、拓展:刚才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 燕子低飞。②蚂蚁搬家……)
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让我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情景)
(二)品读4-6自然段。
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出示课件:雷雨中的情景)
1、看图,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雨大、看不清。)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把描写雷雨中的段落读一读。
3、课文中写雷雨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说。(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
4、指名读,指导学生把雨中的变化读出来。
5、先自由读,再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三)品读7-8自然段。
过渡:雨的变化可真大,刚才还哗哗哗地下着,可没一会儿工夫,雨渐渐地小了,嘿,天晴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可美了,赶紧来读一读吧!
1、学生自由读。
2、你觉得你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句吧!指名读。(师随机板书:雨停、太阳出来、彩虹挂、蝉叫了、蜘蛛坐、青蛙叫。)
3、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雷雨过后那充满生机的美景。(出示课件:雷雨过后的情景)
4、看图说: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5、拓展: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想想看,雷雨后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最想做什么?
6、出示投影片①(雷雨后)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
出示投影片②:雨终于停了。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 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
7、让我们想象着自己已经走进这美景之中,带着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读7-8两段。
①指名读,评议。要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那充满生机的美丽。
② 师范读,再指名读。
四、拓展练习,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过渡:雷雨是神奇莫测而壮观的,大自然还有很多如雷雨般奇妙的自然景象。
1、课件出示奇特的自然景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
2、学生看后,师问:刚才看到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最感兴趣的景象。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夏季的一场雷雨。雷雨的整个过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自然是一幅神奇而又多姿多彩的画卷,让我们留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一定会有更妙的发
雷雨教案 篇13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雷雨-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雷雨-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2、指名读1(师评:雨下得可真急呀!……)
3、指名读2你还想怎么读?(雨下得可真大呀!)
你听雨真的下起来了。(雷声)
4、师:雨越下越大,雷声越来越响,假如此时你就站在窗前,透过窗外你都看到什么呢?
生:生:外面雾蒙蒙的,看不清楚。只听见轰隆隆的雷声。
5、书上说,齐: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读)
6、这让我想起了《日月潭》中的一句话——(齐说)“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7、再读这句话。齐读
8、在这一片朦胧的世界里,我好像听到田里的秧苗在说下吧下吧,我要喝得饱饱的,长得又大又壮。
师:还听到谁在说——
生:我好象听见青蛙再说下吧下吧,我要痛快的洗个澡了。
师:这真是一个快乐的雷雨天。
9、一起来读读齐读4、5段
10、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指名读1、渐渐地读得真好。
指名读2、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次感受这雨中的美景吧。(齐读456)11、小结
师:天就快晴了,让我们跟乌云告个别吧,示词语,齐读(巩固)
四、写字
示:蝉、蜘、蛛
a.雨过天晴了,瞧,小蜘蛛给我们送什么礼物了?示: 蝉、蜘、蛛,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都有虫字旁。都跟动物有关。
是呀!你观察的可真细。以前我们学过虫子旁的字吗?生:蚂蚁。师板书。
师: 我们先来写一个虫字旁。那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b.还有要提醒的吗?
生:写在田字格的中央。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低,右边高。左窄右宽。
你写的字一定很漂亮。
1先范写:师:小眼睛看过来。先写一个虫字旁,注意下边提要提上去。右边的单竖不要太长。
注意:单的竖稍长,知右脚是个小点,口不要太大。朱的第二横要长,撇捺要写的舒展。
会写吗?看着黑板来写一写。
2生练写
3师生评议
(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请仔细找一找,他哪个部分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哪一笔需要提醒提醒,这个字会更漂亮!谢谢你的提醒!用掌声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4生再写
(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字,哪里写得好?写完了,仔细看一看,在自己认为比较漂亮的字旁边打一个五角星。)
五、总结
同学们,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却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的`这样美,他一定是经过了非常仔细的观察,我想:要是能做个细心的观察者,你也一定会有精彩的发现!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雷雨,雷雨-教学实录,雷雨-课堂实录,雷雨-教案,雷雨-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 篇14
不觉间我以踏上人生中的新的一段征程,从现在起,我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认真学习,努力学习。所以,从现在起,我要有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来辅导我学习:
学习前先预习。在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在重要的地方,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与节奏。
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仍感模糊的认识。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地方学习。图书馆,安静而没有干扰。开始学习时,应该全神贯注于功课,千万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以往学习的粗心、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写边问、不独立思考等学习恶习。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严格遵守。
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时间外,晚自习时间做完各科作业,记5个英语单词,预习下一章的数学课本,复习本章内容,做适量习题,加以巩固。背诵所有科目必背的课文。
利用课外时间多阅读中外名著,加强写作,开阔视野。
上课前预习,找不懂的地方,上课时学习,解决不懂的地方,上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认真上每一节课。集中注意力,思考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没有听懂的地方课后向老师提问,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融会贯通。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改正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待大小考试的成绩要有正确的认识,深刻的自省,不骄不躁。
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这就是我的学习计划书,希望我按照计划书中的去做,期末考试可以取的优异的成绩。
雷雨优质课教案 篇15
阅读指导思想:
1、 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联;
2、 设置的任务既要富于启发性, 又要具有趣味性;
3、 设置的任务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
4、 应保证学生应一课一得。
设想:
1 、课前预习;观看电影,准备排练话剧;
2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矛盾冲突;
3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分析戏剧冲突,品味个性化的对话戏语言对真实鲜明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深入鉴赏本文思想。
三维目标
(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
2、 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 品味戏剧语言。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自排自演,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
2、 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1. 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认识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2、 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 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4、 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1. 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2、 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第三课时;学生表演自排话剧,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学生积累关于作者和戏剧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可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挖掘他们自我发现的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构建的能力。教师应导好方向,控制限度,提供方法,老师总结。)
难点和重点:1. 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2、 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一。 学生积累: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 -1996 ),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1922 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 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 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 戏剧常识:
1、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 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 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学生讨论理清剧中人物关系(提示方向明确,通过欣赏视频可对人物关系有更客观的了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戏剧文学的感悟能力。)
1 .指名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剧情,弄清人物关系。
2 .指名说出全句大约写了哪几个人,其关系怎样。
四、划分场面,概括情节,明确主题思想。
讨论明确: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
第二部分: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
第一个场面,有周朴园软硬兼施的伪善和冷酷,也有侍萍血泪斑斑的控诉和鞭挞。情节在表面“平静”中展开,实际上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来,人物内心都交织着极其复杂的感情。
第二个场面,有周朴园色厉内荏的欺骗和威胁,有鲁大海义愤填膺的揭露和抗争,情节以剑拔弩张的剧烈的外部冲突方式展开,形成高潮。
诈。是一个完全的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五。 布置作业:找出文中主要人物的语言。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 1. 领会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重点与难点 2. 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一、讨论矛盾冲突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为学生介绍鉴赏戏剧人物形象的方法:在戏剧冲突(所谓戏剧冲突,简言之就是矛盾冲突)中通过欣赏戏剧人物语言和行动来鉴赏人物)
讨论1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
引导学生读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一段。明确:周问过许多人,派人打听过梅小姐的情况,要修坟纪念。住房内保留着“顶喜欢”的家具,记着生日,保留着习惯。30 年前,周朴园的确对美丽温柔的侍萍动过真情。到了晚年,其妻繁漪桀骜难驯,儿子周萍敬而远之,他常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所以对侍萍的思恋、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讨论2 :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引导学生精读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一段。
明确:请看作品中的描述:
1 .(1 )当他得知侍萍还活着:“(惊愕)什么?”(2 )问是否想见:“(连忙)不,不,不用。”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2 .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厉害冲突中来。(1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2 )“谁指使你来的?”(3 )(泠泠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4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5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小结: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节选部分的主要矛盾冲突。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要求:诵读者要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听读者注意体味人物语言,勾画出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语句和有丰富韵味的潜台词。)依据练习二、三的要求,让学生深入体会周朴园和侍萍两个人物思想的微妙变化,学习品味戏剧台
三、探究质疑,小型辩论,深入探究人物灵魂
(设计说明:展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及合作分析的成果,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思辨能力。)
提示:通过对周朴园的形象分析,同学们能否对这个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
——周朴园答记者问
向周朴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答中深化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的问题可能会很多,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如:
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真情?词的丰富内涵,了解他们的言外之意。
四、拓展训练
第三课时
学生表演自排话剧,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曹禺及其代表作《雷雨》的基本情节,理解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相互间的复杂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戏剧片段、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 对《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性格特征及命运走向。
2. 探究《雷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层次的主题思想。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冲突中感悟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悲剧性。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雷雨》的经典片段,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剧中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台词,体验人物情感,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1)简介曹禺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播放《雷雨》戏剧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30分钟)
(1)讲述《雷雨》的基本情节,梳理故事线索。
(2)分析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的性格特点。
(3)探讨剧中反映的家庭矛盾和社会背景。
3. 活动实施(20分钟)
(1)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剧中人物,讨论其性格特点和在剧中的作用。
(2)角色扮演:选取几段重要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尝试表演。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剧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冲突和心理变化。
4. 课堂小结(5分钟)
(1)总结《雷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
(1)写1篇关于《雷雨》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2)准备一个与《雷雨》相关的讨论话题,下次课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雷雨》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课程中获得收获。
雷雨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
1、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四、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曹禺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
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朴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
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曹禺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
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1篇随笔。
雷雨教案 篇18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语: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 再现雷雨前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
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
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用多媒体帮助理解)
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 再现雷雨时的情境。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
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 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
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说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
说说彩虹有哪几种颜色。
③“池塘里水满了”说明了什么?
④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雨前、雨中、雨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作业:
画一幅你看到的或想象中的“雷雨前”的景象图,并在图下写几句话。
雷雨教案 篇19
1、p90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2、p91
周朴园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3、p92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到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二、动作语言练习
1、p94
鲁侍萍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雷雨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p94
鲁侍萍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3、p95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朴园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小结
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什么是潜台词?
什么是动作语言?
通过分析使我们一方面加深对作品人物、主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体会到戏剧语言的特点和魅力,希望能够自觉的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三、写作练习
(3选1)
1、先确定一个人的性格或身份,然后写他的语言,要求个性化;
2、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
(1)、做教师的父亲和没有文化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
(2)、高考落榜,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神情和语言:
3、设定一个场景,写一句包含多重意思的话(潜台词):
课后作业
(周记)
编一个小剧本:
1、以巴尔扎克得《守财奴》为脚本,自选一个片断(如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以剧本的形式改编。
2、把《一碗阳春面》改成话剧。
二年级雷雨课文教案 篇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3.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大自然的语言》和《走进大自然》,通过朗读了解大自然的八种语言。
4、能通过朗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中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了这么多大自然的语言,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大自然的交响曲——雷雨呢?请闭上眼睛听这场雷雨。(播放课件)
2.师:听到这场雷雨,你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3.过渡:同学们,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一阵雷雨,送来清凉,声声蝉鸣,阵阵蛙叫,一群孩子,尽情玩耍!雷雨给夏天带来了无限乐趣!想不想到雨中走一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交响曲——雷雨!(点出课题)
4.板书课题。
二、学习字词
昨天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1、字词检查(课件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表演读“乱摆 压下来 垂下来“
4、指导写“垂“字
三、复习课文内容
1、还记得这三幅画面吗?(课件出示三幅图)
2、谁来说一说这三幅图展现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三幅画面展现的就是雷雨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教师板书:雨前 雨中 雨后)
4师:还记得哪几个自然段写雨前,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雨后吗?
5读课文:师:我们再读一读这不同的场面,初步感受一下雷雨的变化过程。
四、学习雨前段落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雷雨前的情境。
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铅笔把词语画出来。
1、第一自然段
(1)乌云是怎样的? 从满天能够看出云怎么样? 你又能从黑沉沉这个词语体会到什么?压下来是怎样的感觉?
(2)谁能读出压下来的感觉!(练习读)
(3)引读:天真闷啊!难怪树上的叶子——蝉——
(4)师:这就是蝉,(出图)它还有个名字叫什么?(知了!)
从一动不动你能感受到什么?从一声也不叫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5)练习读句子
2、第二自然段
过渡:雷雨来临之前,天暗了下来,空气是那样的闷热潮湿,一丝风也没有,连爱唱歌的蝉都闭紧了嘴巴,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大雨的来临。可这沉闷的气氛转眼间就发生了变化。
(1)引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2)谁打破了雨前的沉闷。哪个词语说明风来的快? 风大到什么程度了? 还有什么可以说明风大,看后面的句子想一想。
(3)蜘蛛怎样逃的,在文中找一个词语。蜘蛛为什么不从树上爬下来呀?
(4)这么大的风后面会是多大的雨呀?赶紧跑吧!练习读句子。
3、第三自然段
(1)大风之后,(课件点击)生读句子 。
(2)练习朗读。
五、学习雨中段落:
师:在大家的呼唤声中,雷雨终于来了!
看——(课件欣赏)
1、自己读一读,把雨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读出来。
2、雨真大啊!落在我们的头上,肩膀上,身上什么感觉?这是夏天啊!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坐在屋内向外往去,又是什么感觉?看不清什么了?这样的景象用一个词来形容?
4、整个世界都穿上了雨做的外衣,大家一起来读雨中的段落,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的神奇!
六、学习雨后段落。
过渡:雨停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最后一段。
1、看到彩虹,又想到了什么词语?
(生说词语)(彩虹)都有什么颜色?一人说一个!
2、赤橙黄绿——怎么能不美呢?看到这么美丽的彩虹,你们的笑容呢?就带着这样的表情齐读最后一段!
3、(点击课件)听!蝉叫了!它在用声音表达心中的喜悦!(点击课件)蜘蛛好不容易又回来了,坐在网上,此时此刻它又会是什么心情呢?(点击课件)连小青蛙也想和你们一起大声赞叹!请同学们带着动作再一次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七、练习
1、排序:课文读懂了,你能把这几个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2、练习二:
(1)太阳和彩虹,我想把彩虹先挂在天空,后写太阳,行不行?
(2)树上有蝉又有蜘蛛,那它两个可以颠倒顺序吗?
(3)作者在观察雨后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点击课件)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的。
八、总结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了解到雷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它的特点,还要从课文中学到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一片观察日记,我们来把它改成日记的格式。
师板书:观察日记
1、日记格式是有要求的,第一行要些什么呢?
2、要写好观察日记要注意什么呢?这个小儿歌能给你帮上忙。
——生读儿歌
九、拓展
1、老师请你们观看几幅雨后的图片,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
2、同学们想一想,雨后还有哪些美景呢?
3、作业:观察日记 雨停了……
把刚才观察到的雨后景象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雷雨》优秀教案 篇21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
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18雷雨)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二)、引发兴趣,深入了解
1、想进一步了解雷雨的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从雷雨前、雷雨中到雷雨后这样变化的像。)
2(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有的说:雷雨前周围的景物变化得真快。有的说:这场场雨下得可大呢!有的说:雷雨过后的景色实在迷人。)
3、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1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咱的老朋友喜洋洋给大家带来温馨小提示
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3、雷雨(4—6)、雷雨后(7—8)。)
3、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四)、解决问题,检查认字情况。
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
1读准字音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
跟他打招呼吧!(出示幻灯片;自读──(谁愿意和他们交朋友,谁还愿意读)
指名读──男女赛读{看来这样难不倒大家,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听小火车来了,那一排能把的火车开的又快又响)出示幻灯片)读得真好,把它放到句子里来读,你还能读好吗?谁来读(指明读或齐读)
2。记字形。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出示幻灯片)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学生各抒已见)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来挑战?(猜字谜)
(五)、感悟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乌云、大风、闪电)
(2)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咱来看看课文中怎么说?(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很热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比一比,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第二个句子程度更深,更能感受到闷热)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谁来读?(指名读)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
(4)咦,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出示句子指出乱摆) 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读出他的凶猛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观察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垂下来)你们知道怎样是垂吗?做小实验,亲身体验“垂”。)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模仿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垂下就逃走的匆忙情景。小蜘蛛雷雨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谁来读一读(蜘蛛的害怕)
(6)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放录像雷雨前)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__,
《雷雨》教案 篇22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
5 . 体味本文的潜如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平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妙文赏析】
风 筝
终于做完了作业 ,一个星期天,又这样的坐了一整天。站起身,活动着手脚,走到窗前仰望天空,发现远处有一点黑影。哦,那是一只高飞的风筝。
那风筝飘来飘去,在自由地飞翔,在风中出生,在风中成长,被风哺育,被风培养,靠线绳的牵引,它高高地飞翔,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忽然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高飞的风筝,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中。父母殷切的期望,宛如那风总把风筝高高托起那样,希望我能够在那蓝蓝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老师给我认识,教我待人处事,就像那线绳为风筝指点迷途,带着风筝飞向天空。
风筝又是不幸的,它就像一只鸟一样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但它又不及鸟儿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往来于各处。当风筝高飞于苍穹之中的时候,身后总是有一条长长的线绳束缚着它的创造欲,束缚着它的激情,使它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此时,风筝似乎说:“放松这紧绷的线绳,让我自由高飞吧!”
天渐黑了,风筝被慢慢地收回去了。唉,它总是要受到牵制的,但它也是幸福的,有人无微不至的呵护。风筝看不见了,一身的疲惫也已经消散,我要继续复习了。
夜里,我梦见自己变做一只飞翔的风筝,但那是自由的,可以让我展翅高飞,蓝天是属于我的,未来也属于我……
翱翔在天空上的感觉,真好!
赏析:这则生活片断十分典型,因为它反映出了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这一事实,全国的高三同学大多如此吧。
可喜的是,这位同学有自已调节的方法,从风筝那里得到启迪 —— “一身的疲惫也已经消散” —— 富有哲理。
另外,这则短文语言流畅,表意清楚,真实地反映生活感受,难能可贵。
【思维体操】
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 不超过60字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答案提示:
( 参考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习本文掌握两点:
1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1]
上一篇:《摩擦力》教学设计(精彩1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