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精编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教;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 能力方面的:(1)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4. 学法指导方面:(1)指导学生设计太平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教会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2)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分析:(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2)《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2. 难点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上星期规定的演讲范围是就初中已有知识或通过文学作品、影视剧等媒体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内容,描述某一历史片段或简单的阐明自己的看法。准备好了的同学,请到讲台前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生:(一般情况下,请两位同学演讲。演讲过程中可能会有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或错误的观点)
师:(允许台下可能引起的议论。稍后,总结并导入新课)刚才两位同学精彩的演讲把我们带入了19世纪中叶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后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运动。带着刚才同学们议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太平天国,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板书: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师:考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首先应当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思考一下这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它的兴起有哪些原因?(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若搁浅则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此启发学生)
生:(思考并作答,但有可能只答出一二项)
师:根据几位同学的回答,请翻开书并迅速搜索文中提供的信息。
生:(寻找并记录)
师: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银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再加以灾荒连年,1846年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沙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于失业、破产、死亡的困境。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迫使清政府取消对西方宗教的禁令。基督教宣传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洪秀全发动了这场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
关于洪秀全其人,(投影:洪秀全塑像)刚才演讲的同学(假设)已经谈到他的出身;他屡试不第后受梁发的《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经过。但对洪秀全的思想分析的不够,而这又是运动的理论论导,所以在这里作了一个补充。洪秀全思想的形成很复杂,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里能够体现出来。如《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投影:课文第27页节选资料;第33页阅读与思考)请同学们结合这几则材料思考,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
生:(思考并回答)
师:很显然,这几则材料反映了以洪秀全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所要求的摆脱封建压迫、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号召人们为实现平等自由、太平一统的大同社会而斗争;同时他还吸取了基督教中的积极因素,主张信仰上帝且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又不同于基督教中死后升入天堂的说法,认为地下也有天国。这些是洪秀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对广大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建设的同时,另一位领袖人物冯云山正积极进行组织工作。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深入各族群众中宣传和发展会员。他和洪秀全一起组织会员捣毁神庙,撤掉村塾中孔子的牌位,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金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在以后释放的能量震撼了中国大地。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太平天国前期的斗争。
三、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师:(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同学们注意这幅图。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一位同学负责跟随老师的讲解指出太平军胜利进军的路线;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做这项工作。
生:(按要求开始操作)
师:(走到同学中间进行讲解;投影:《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各地拜上帝会会员2万人携带各种武器齐集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在会众的簇拥下快步蹬上高台,在一面黄绸大旗下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这表达了起义农民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愿望。从此,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开始了。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由于受到清军围堵,转战至武宣东乡。在此,洪秀全称“天王”。之后,太平军北上,9月攻克永安,封王建制(投影:《永安封王表》),初步建立政权。此时,清军3万余人包围了永安。由于城中粮盐弹药缺乏,使太平军陷入困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出广西入湖南。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在全州战投和长沙战役中牺牲。两位将领的早逝,对太平天国是一重大损失。由于长沙久攻不下,太平军绕道北上挺进武汉。1853年初,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震。附近农民踊跃加入太平军,队伍迅速壮大。不久,在洪秀全、杨秀清指挥下,50万大军从武昌出发,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沿江东下。真可谓是“两岸雄兵,旌旗蔽日,战鼓声声;千船战将,帆幔蔽江,乘风破浪。”将士们奋勇向前,沿途清军“文武弃城远避,兵勇闻风先散。”在20多天里,越九江克安庆,以势如破竹、排山倒海之势兵临南京城下。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结合学生写的“进军路线”小结并修正)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文件。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投影:《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三、《天朝田亩制度》
1. 内容(板书):
师:《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投影:“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太平天国处理土地问题的原则,也就是天下的土地归天下的人耕种。这里,天下田是谁的?
生:(思考并试图做答)
师:(启发)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过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地主占有土地。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史上,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他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是分配土地的一个原则;还有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无处不均匀”。如何才能做到平均分配土地呢?(投影:第30页“凡分田,……,以赈彼荒处。”;“凡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田,……,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从这段资料中,你能看出平均分配土地有哪些标准呢?思考后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上标注出来,其余同学可参照其答案小声议论。
生:(阅读思考后议论)
师:现在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点评,看看你对平均的理解是否全面。从这段资料中不难看出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据人口,不论男女,以户为单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据地力,把好坏田搭配着分;三是依据丰荒情况,由荒处迁丰处以赈济荒处;四是依据年龄,凡十六岁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岁以下就减半。如此细致的规定,真可谓是“平均了”。
太平天国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还平均分配产品。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
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投影:第30页“有田同耕,……无人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 评价(板书)
师: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生:(按要求热烈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师:(加以引导后总结)《天朝田亩制度》从分配土地和产品的原则来看,废除封建所有制固然是革命的,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小农经济,把消灭剥削、消灭贫困的理想建立在落后的小农经济基础上,这是不切合农民觉悟和脱离农民思想实际的;同时,小生产者所能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人饱暖”的要求。
从分配的方法来看,也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例如:按人口分,却未考虑死后还田的办法,长此下去哪里还有田来分?又如:按地力分,究竟根据哪一年、哪一种农作物的产量来确定土地的等级才算合理呢?再如:按丰荒之地调剂,中国人的乡土意识能否允许?还有,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平均得到一份土地,但同时又规定每年收获只能留下维持生活的份额,其余生产生活资料同归圣库。这样的规定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不但没有实际好处,而且还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不会带来人人饱暖,只会造成普遍贫困。
以上我们从主观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不可行。再从客观环境来看,连年征战无法保证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实现这一方案。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尽管如此,就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点来看,也足以显示其反封建制度的决心。这一制度是对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空前猛烈的扫荡。现在如果让同学们来谈谈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你们是否能从其革命性和空想性两方面来全面评价呢?这一问题留作课后的思考。
下面我们随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来看它的全盛时期。
四、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投影:《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要求学生随讲解将时间、领导人和进军路线填在表上)
生:(按要求做表)
1. 北伐
师:要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必须北伐。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上。(结合地图)北伐将士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行程几千里,攻克几十个城镇。当北伐军进军北京时,朝野震动。咸丰帝慌忙宣布京师戒严,从各地调兵阻挡北伐军;京中官吏则卷起金银细软,逃迁出城达3万户之多。北伐军犹如惊蛰之春雷,震撼了华北大地。北伐军进行了两年浴血奋战,终未取得成功,最后失败。北伐战士征战之艰苦,牺牲之悲壮,可以从书上小字材料了解到,请一位同学朗读这段材料,其他同学体会一下有怎样的感受,同时分析一下北伐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思考并随意回答)
师:(引导后小结)北伐军失败固然因为严冬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从战术上讲,孤军深入、后援不济,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其失败也就成为定数。尽管如此,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将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北伐的同时,太平军又开辟了西征战场。
2. 西征(板书)
师:要巩固天京大本营,控制长江中游,必须西征。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西征军夺取了安徽、湖北的重镇,然后入湖南。在湖南,太平军与汉族地主武装、曾国藩的湘军交手。太平天国又派文武兼备的石达开加强西征军的领导。1855年,鄱阳湖口战役里,太平军大败湘军,急得曾国藩要跳水自杀。经过两年战斗,西征军取得了很大胜利,迅速攻占了鄂、皖、赣大片地区,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西征的胜利使长江千里变成了天国的一条内河。
3. 东征(板书)
师: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年,太平天国又派大将秦日纲东征。不久,东征军夺取扬州,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革命声威震撼全国。
生:(参照投影片的示范订正自己的答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如果用一条曲线来表示这一时期的活动走势,应该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红笔来表示。
生:(应该能够画出一条上升曲线)
师: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正如这条红色曲线所表示的,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盛的颠峰。正当此时,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一场大变乱,使已有的很好的形势急转直下。(用白色示意)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我们在下一节课里来学习的。
生:(进行课上练习)
简评该教案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准确;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有讲演、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填表、绘图等,做到了形式多样化。执教人将重点主要确定在《天朝田亩制度》上。教师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在教学活动中对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边和多边活动做了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教师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论从史出地认识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教师精辟的归纳、概括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得益彰,使复杂的历史问题、理论问题迎刃而解。
课 太平天国运动3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运动的发展——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2)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重要)。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起义
3.广西自然灾害严重,饥民不断暴动
(二).革命的过程:金田起义(开始:1851年)——永安建制(初步建权)——定都南京(正式建权:1853年)——北伐、东征和西征 (军事全盛:1853-1856年)。
北伐 西征 东征
目的 为推翻清政府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
时间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领导 林凤祥李开芳 赖汉英、石达开 秦日纲
结果 失败 鄱阳湖大捷 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意义 为西征创造条件 巩固天京大本营 保证了军粮供应,解除了天京之围
二、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1.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颁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
3.内容:
在生产资料上,主张平分土地;在分配制度上,主张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4.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思想结晶。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三、运动的失败——天国悲歌
(一).天京变乱(转折点:1856年)
(二)后期重建:
1.领导核心的重建:
2.军事局势的稳定:
3.后期的政治方案——《资政新篇》
(1)背景: 1856年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自身力量,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富国强兵和扭转形势,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改革内政的新方案。
(2)内容: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文教上提倡新式学校和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3)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运动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失败原因:
⑴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提不出科学纲领;错误、缺陷不断升级 (2)战略上的失误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局限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启示)。
典例展示
1.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
[解] a是永安建制;c是西征、东征的影响;d项是天京变乱。
[答]b
[评]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提示我们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结论必须要记熟。
2、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
a.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b.为推翻清朝统治
c.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 d.断绝清政府的财源
解1853年太平军大举西征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的是北伐;为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发展自己的经济力量进行的是东征。
答a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它考查了学生识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当时定都天京后形势的分析。
3、《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由农民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而农民阶级的两面性又是由其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反映到其革命纲领中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革命性和落后性兼有的双重性。
答b
评本题为因果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用阶级和经济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实。
4、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
答b
评本题为陈述型选择题,考查了识记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当时世界历史潮流。
5、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供词”中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谴责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b.推卸失败的责任
c.向清政府摇尾乞怜
d.正确总结了失败的客观原因
[解] 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含义,对它作出正确评价。排除明显错误的b、c两项,a项干涉内政的表述不准确,正确答案是d项。
[答] d
[评]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高考链接
1、(辽宁大综合)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资政新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允许贫富差别,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但在当时脱离了农民革命战争的实际。所以,a错,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因此c错,d明显错误。
规范解答: b
2、(xx年全国高考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解 题思路: 《天朝田亩制度》是实行特殊分配的制度,不管是谁生产的产品,生产多少,都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规范解答: b。
3、(1996年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年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阵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得摘抄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对外政策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本题所选材料简明,且材料二又直接来源于教材引文,材料的出处又有很强的提示性。因此,认真读懂材料,稍加归纳对比即可。
规范解答:(1)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
(2)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开放;外人活动要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
(3)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实际且对外邦有所警惕。
太平天国运动4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1)
一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年,洪秀全阅读了传教士梁发的《劝世良言》。于是,他按照书中的启示,祈祷上帝,自行施洗,以示“去旧从新”,并开始传教活动。这在他一生中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洪秀全一面劝人敬拜上帝,不拜祖先、邪神,不行恶事;一面于1845—1847年间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重要著作,创立了拜上帝教教义。这些教义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洪秀全反封建反清朝统治的思想。
洪秀全阐述“皇上帝”是天上人间的“独一真神”,主宰万事万物,人人应该敬拜皇上帝,不拜菩萨邪神;一切妖神的代表是“阎罗妖”,“阎罗妖”是与皇上帝对立的,天下兄弟姐妹要共同击灭之;只有皇上帝才能称帝,人间君主不得称帝,历代帝王妄改皇上帝尊号是大不敬行为。这些内容明显地表现了他对人间君主的蔑视。他还提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表达了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他认为当时之世已处在“夜退而日升”的时期,要变“凌夺斗杀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
突破思路
本节课包括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三个子目,其中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但切忌面面俱到,以免冲淡本课的学习主题和重点。具体地说,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突破方式: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本部分内容涉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背景和前期的斗争过程,可以适当补充反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解析,从而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原因;结合《太平军攻占永安图》和《北伐军进逼京津及清政府在京师附近布防图》,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斗争历程,从而明确太平天国运动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本目理论性强、概念多,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设计“《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的表格,让学生边讨论边填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从而理解两份文献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体现的阶级特色。
附:《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之比较
类别 背景 时间 内容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斗争,可以结合《保卫天京的太平军炮击清军水师的场景》等图画,结合教科书内容,按时间先后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主要斗争即可。至于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教学时要始终扣住两个问题进行处理: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历史回眸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年4月,太平军进入湖南。次年,攻克武汉三镇。3月19日,占领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4.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分兵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三次战役。由此,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最终酿成了“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面临严峻形势,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先后于1858年和1860年击溃清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但并未改变太平天国的被动局面。
年,太平天国的重要军粮基地安庆失陷,使太平天国开始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天京不久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与两次鸦片战争没有直接关系,但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因果关系:
(1)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掠夺人民,造成社会矛盾尖锐,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深刻的影响,使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可见,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 《李秀成自述》记载了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的情况:“此时(1860年),嘉兴告急到苏省,谁知洋鬼领薛抚台(指清朝江苏巡抚薛焕)之银来攻青浦。该县守将周文嘉守堵,幸此将可嘉,不然,青浦失矣。周文嘉告急,不得已,六月中旬由省带领人马先救青浦,是日由省开舟,此日到浦,当即开兵。洋鬼出兵迎战,两阵交锋,自辰至午,鬼军大败,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口,得洋庄(是一种前膛旧式洋炮)一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余条,当解青浦之困,顺流破得松江,直引兵去攻上海。”
合作讨论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次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结合教科书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的思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连绵不断的起义”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强大的革命”和“大爆炸”都是指大平天国运动,“英国的大炮”是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这段话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不断增加捐税,这些捐税和地主的盘剥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加之1846~1850年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使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作为两广地区,反抗斗争更加激烈。所以,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不为过。
合作讨论2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轨迹,也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行进历程,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依你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点?
我的思路:这是一个典型的比较讨论题,首先要根据它们的文献性质和革命纲领性质,选好两者的比较点。从历史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集中代表了太平天国运动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思想。这主要表现在:《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二者的经济主张不同,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地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而《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实践的产物,也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这也就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总之,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它符合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合作讨论3
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又史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为王,委以重任。
结合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认识,谈谈你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人采取上述做法的认识。
我的思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新的生产方式尚未产生。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仍然和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一样,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劳动者,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具有反抗剥削压迫、要求平等自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它又是小生产者,落后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他无法克服自身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无法建立先进的政权组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的弱点。
这里的材料就典型地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上述两重性:(1)“孔孟诸予百家妖书邪说”之书尽管蕴含着中国社会的“忠君”等传统封建思想,但它们仍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并不排除其中的精华所在。因此,“尽行焚除”既体现了革命性,也反映了狭隘习惯、保守性和自私性,必然破坏文化。
(2)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固然具有天京变乱后巩固政权的需要,但却处处反映了封建主义思想的浓厚和宗派主义倾向的严重。一定程度上说,天京变乱就是宗派主义的产物,此后的大封王爵只能是“饮鸩止渴”;大封的王爵大都是洪秀全的“兄子侄戚”,说明了家族宗派主义的日益严重。
时空隧道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主张的不同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一一《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偿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船,一夜能行七入百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风用力,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粗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单大利于商贾士民。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利。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赢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所赖,失物则不致尽亏。
——《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经济王张的不同:(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旨是废除封建私有制度,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如:材料一明确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提出财富公有、平均主义的产品分配方案,试图建立一个小农经济的王国。(2)《资政新篇》的主旨是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如材料二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事业;准其自售产品,允许商品经济存在;鼓励科技发明并保护专利;主张设立保险机构,实际上是承认财产私有权。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天朝田亩制度》要废除一切私有财产,而《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并发展。所以,我们说《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却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和规律。
时空隧道2 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的对外态度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以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谕英使文摘》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吾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一一—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思维点睛:太平天国作为农民阶级领导的一次重大运动,其对外态度在前期和后期有所不同,这可以从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不同重要领导人的思想主张上得以体现出来。作为太平天国前期重要领导人的杨秀清,在1853年刚刚进入南京后,依然是农民阶级的代表,不会有比地主阶级多高明的见识,对洋人的认识也只能从旧政权那里寻求借鉴。但作为一个新生政权的领导人,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他们敢于接受外国人访华,但却以天朝上国自居,准许外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与杨秀清相反,洪仁歼虽然较早参加拜上帝会,但因为在香港生活多年,学习和研究过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对西方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没有了天朝上国的自我满足,并有了学习西方的主张,即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地开放;外国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应该看到,无论是杨秀清还是洪玕,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现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
一、选择题
1 洪秀全在广两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是在 ………………………………( )
年 年 年 年
答案:a
2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后……………………………………………( )
a.创立了拜上帝教组织
b.洪秀全决定定都天京
c.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d.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答案:d
3 下列事件为太平天国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和物质基础的是…………( )
a.定都天京 b.西征胜利 c.进行北伐 d.天京突围
答案:b
4 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最终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d.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答案:b
5 《资政新篇》的颁布是在 ……………………………………………………( )
年 年 年 年
答案:d
6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准许私人开办工业 b.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c.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 d.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
答案:b
7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答案:a
8 “天京事变”中被杀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有 …………………………………( )
a.韦昌辉和石达开 b.杨秀清和韦昌辉
c.洪秀全和杨秀清 d.洪秀全和石达开
答案:b
9 太平天国开始处于被动局面是在 …………………………………………( )
a.定都天京后 b.天京事变后
c.安庆失守后 d.洪秀全病逝后
答案:c
10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军击毙的西方侵略者不包括……………………( )
a.华尔 b.勒伯勒东 c.戈登 d.达尔第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密迪乐曾经连任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达xx年之久。他随文翰访问(太平天国)天京以后,不久就返回英国。1855年10月1日,他在伦敦《泰晤士报》发表对中国革命的意见时说:“现在最好的下策无论是为着出入口商务的发展,或是为着基督教新旧教派的传播,西方国家只有一条稳当的道路可走,那就是:各自训令其驻华代表认真执行任由中国人自行处理中国事务的政策。……至于商业界,我不能不说,利用艾战某一方之软弱或恐慌,巧取豪夺,以获得什么东西,将不会有长久的利益;而以武力干涉战争,无论偏袒哪一方,将必处于无政府状态,并将毁坏中国之工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一切永久性的商业所必须依赖的。”
材料二:法国和沙俄怕英国垄断中国沿海市场,因此迫不及待地叫嚷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咸丰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他要军机大臣通知曾国藩等总督巡抚“妥筹办理”,提出意见。曾国藩向咸丰皇帝建议:“应请饬下王公大臣等传谕该夷酋,奖其效顺之忱,缓其会师之期,俟其军克复皖、浙、苏、常各郡后,再由统兵大臣约会该酋,派船助剿。”
材料三: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本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对宁波港的轰击开始了,连续炮击约5小时之久,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撤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指出,法俄要求“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目的是什么?曾国藩对此持何态度?他为何持此态度?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目的:与英国争夺中国沿海市场。态度:既同意而又主张缓期联合。原因:为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同意法俄帮助;但由于与西方列强又存在矛盾,对其存有疑虑,因而又主张等待列强控制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后再与之联合。
(2)变化:从“中立”到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清政府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向列强出卖民族利益,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
(3)西方列强无论是“中立”还是支持清政府,都是为了维护在华既得利益;中外反动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因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必须既反封建又反侵略。
12 概括指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加以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广开言路;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2)简要评价: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的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1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太平天国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二)太平天国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已经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了。请按照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其理由。
参考答案:(1)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而引起的,加之自然灾害严重,这与历史上许多旧式农民战争的起因基本上一样。②太平天国运动同历史上许多旧式的农民运动一样采用落后的宗教方式来动员和组织群众。③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农民阶级千百年来的平均主义思想,没有先进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领导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其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社会,这只是几千年来反封建的一种延续,并没有超出农民战争的范畴。⑤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组织形式沿袭了封建君主形式,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尖锐,这充分反映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它基本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还是一场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2)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的兴起起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都来是与历史上旧式的农民战争所不同的。②太平天国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这些都是历史上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情况。③太平天国运动后期还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④从性质上讲,太平天国运动已属于旧式的民主革命的范畴。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带有旧式农民运动的一些烙印,但因为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与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而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农民战争”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5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和宣传拜上帝会;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革命活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的北伐、西征、东征和军事上的全盛。
2.①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全过程。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教学,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3.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②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反动统治的根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经济制度,反封建的同时,太平天国又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它成为当时亚洲反对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①通过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学会综合考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分析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胜利进军,还是定都天京,都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成果。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理解。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因为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重点分析这一目,可使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形成正确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利用自制教学课件或者教材提供的地图,由学生整理太平天国进军路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②《天朝田亩制度》:利用教材21页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目的,分析其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的进步性、空想性和落后性。
难点分析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入点,突破难点,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突破方案
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必须讲清这一理论包含宗教迷信和农民革命思想两个方面。洪秀全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还不可能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当时的农民群众处于分散状态,普遍没有文化,又受到封建迷信的严重影响,要使他们凝聚起来并形成威猛的群众运动,秘密的宗教团体是较易取得成效的。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会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拜上帝教的一神论也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对革命对象“阎罗妖”、对革命理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等描述,农民容易明白,这样,这些用宗教语言宣传的理论,成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然而,宗教不可能把苦难深重的人民群众引向光明与幸福。这种浓厚的迷信色彩也产生了它的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反而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②《天朝田亩制度》: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拜上帝会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①洪秀全为什么能受西方宗教影响?②洪秀全吸收了基督教的哪些思想?③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④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教师在出示材料的基础上,首先要求学生概括材料的内容,然后教师精练出“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两个方面。再提问学生:①《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土地制度”和“圣库制度”有什么特点?②有什么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①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宗教理论;②《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
教师首先提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的含义,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宗教理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来分析评议拜上帝会的宗教理论。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指导学生参阅《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培养他们读图、识图的习惯,建立正确的时空概念。
三、《天朝田亩制度》
参见“重点突破方案”和“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需就以下三个问题提问:①定都天京之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以及北伐、西征、东征的战略目标。②北伐的失败原因与北伐的战略作用。③西征与东征取得重大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相关问题的分析和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历史过程的叙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相关材料的补充,相关概念的解释和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五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851~1853年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的宗教理论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农民开展斗争
4.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5.北上进军与定都天京
三、《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
2.分析评议《天朝田亩制度》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形势与决策
2.太平军的北伐及其失败
3.太平军的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下一篇:第18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