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汇总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反思【第一篇】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放在汉与匈奴的关系上,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识读战争示意图,并进行历史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识读图表的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也是在课程标准能力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昭君出塞则是重点中的重点,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分析人物性格,设身处地的站在人物立场上揣摩人物心理,是想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中最鲜活的因素,没有人物的活动,也就没有历史事件的发生,更不可能形成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但是历史人物应该是鲜活的,丰满的,生动的,要想体现其鲜活、生动、丰满,就得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置于其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进行分析与考查。本节课设置“昭君出塞途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就是想通过情境创设来达到这一目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汉与匈奴民族关系的分析,是想突出单元主题,同时认识到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间在互相交往中不断融合,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 另外我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自身、对社会、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历史形成基本的认识,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
2.掌握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条件。 3.掌握昭君出塞的背景和意义。
4.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匈奴族在中间起到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西汉汉武帝前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运用,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历史、感知历史的能力。
德育目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并不平衡,但中华文明具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尽管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统一、和睦、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西汉封建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强盛,与各族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昭君出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
1.诗词导入法。关于描写王昭君出塞的古诗词很多,可以用诗词导入,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讲解法。对于匈奴生活的习性,匈奴族的演变这些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要以教师讲述为主。
3.分析法。对于匈奴与汉的和战,如何给予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怎么样正确看待,都可用此法。
4.比较分析法。对于汉初和汉中期对待匈奴的不同政策,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
5.讲述法。对于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过程,教师可用讲述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时间: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条件: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三、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
2、昭君出塞: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主要战役?结果如何?
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讲点拨: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4、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参考答案:
拓展提升:
1、 “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民肯定和赞扬?假如你是当时的昭君,你能自愿远嫁他乡吗?
2、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你的看法是什麽?
3、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本课,重要让学生理解少数民族在开发边疆做出的贡献。
人教版初中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优秀【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 历史 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
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
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
通过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本课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安排 故事 ,最好有历史遗迹的照片。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适当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好这一课。
教学媒体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结构和过程
(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聪慧、才智的历史。秦汉时期正是我国的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提问〕: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还记得这道城防是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吗?(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问:匈奴族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略)
(讲述)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展示《匈奴骑兵铜像》,这是出土于今蒙古共和国境内一座匈奴王墓中,造型为匈奴骑兵,头戴尖盔,骑马拉弓,有着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色。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首先,请同学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然后,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汉武帝的名义拟写一份“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诏书,要求说明两人的功绩以及评价,随后当众“宣读诏书“。
然后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又知道卫青、霍去病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看以下问题:
问题一: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
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
问题二: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
问题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时代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弱渐强,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四篇】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习目标
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2、昭君出塞(∨)
知识梳理
1、秦汉时期,匈奴的兴起及发展
兴起:匈奴的首领 第一次统一了蒙古,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发展:匈奴的 、 发展起来,从汉人那里学会 ,进入鼎盛时期。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时间:
战役:
影响:
3、昭君出塞
朝代:
影响:
4、小结: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汉朝时对匈奴的政策:战:
和:
自主检测
一、 选择题
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 )
a.越族 b.匈奴族 c.蒙古族 d.鲜卑族
2、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3、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在于西汉对抗的是( )
a.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b.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c.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d.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
4、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王昭君 b.卫青 c.霍去病 d.文成公主
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起不到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1)该诗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该诗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拓展视野
1.(河南郑州卷)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2.(安徽安庆卷)对右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知识梳理
1.冒顿单于 畜牧业、冶铸业 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2.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3.汉朝 为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漠北战役 昭君出塞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⑵昭君出塞
拓展视野b d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五篇】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
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 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时间: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
二、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条件: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三、 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
2、昭君出塞: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
3、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4、回顾前两课内容,结合本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讲点拨:
1、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2、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作出了贡献。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
3、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4、卫青、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这种以民族利益为重,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5、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被动的,是屈辱的,是用所谓“和亲”来换取边境一时的安定,其原因是汉初国力太弱。而昭君出塞是西汉国家强盛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再是被动的屈辱的求和,而是平等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短暂的边境安宁,而是民族融合的长久的和平。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材料分析题
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问答题
8.简述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参考答案:
7.①霍去病;②为国忘家,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③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维护了北部边郡的安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8.① 汉初,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七天七夜才解围。②白登之围后,汉与匈奴“和亲”。③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把匈奴赶到漠北,从此不能与西汉抗衡。④汉元帝时,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拓展提升:
1、 “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民肯定和赞扬?假如你是当时的昭君,你能自愿远嫁他乡吗?
2、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你的看法是什麽?
3、秦汉时期为发展民族关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哪些?
课外作业:
必做题: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请完成: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选做题:1、搜集有关赞扬王昭君的诗歌、传说故事、画卷、散文、戏曲等,准备在班内交流。2、关于匈奴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它的强大,造成中国北部边患严重,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也给北部边民带来灾难。因此它对中国历史发展没有贡献。另一种观点认为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北疆,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你认为上述哪种观点正确,试说明理由。
知识结构: